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咨询报告

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绿电制绿氢是趋势,氢能产业链发展加速

西部证券发布时间:2023-05-25 15:38:47  作者:杨敬梅

  二、产业链:制氢环节是核心,储运及应用环节快速发展

  氢能产业链分为上游制氢环节,中游储运氢环节以及下游应用环节。对于上游制氢环节而 言,电解槽是核心装置,电解槽厂商也是行业内主要玩家,本报告对上游目前主要制氢路 径以及成本进行了详细梳理和拆分,电解水制氢目前成本仍然偏高,但是考虑未来碳税的 征收以及绿氢成本持续降低,绿氢与灰氢成本差距有望逐步收敛。随着氢能产业链的发展, 氢能储运如储氢瓶、氢能压缩机、氢能阀门,下游氢燃料电池企业、氢能自行车等领域均 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值得长期关注。

  2.1 上游:制氢环节

  灰氢成本优势明显,绿氢零碳排放具备发展潜力。目前氢气的制备主要技术工艺有热化学 制氢和水电解制氢,其中热化学制氢技术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及化工原料制氢。化石能源 制氢包括水煤气制氢、天然气重整制氢等,目前已经进行工业生产,技术相对成熟,但用 此法制氢发电,能量转换效率低,经济性差,CO2 排放量大。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研 究显示,2019 年我国氢气生产中有超过 60%的氢气是煤制氢。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由于 资源禀赋和新制氢技术尚未成熟,煤制氢仍是我国氢气的主要来源。

  2.1.1 煤制氢

  以煤为原料制氢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煤气化制氢。煤气化是指在高温常压或高温高压条件下,煤与水蒸气或氧气(空气) 反应转化为以氢气和 CO 为主的合成气,再将 CO 经水气变换反应得到氢气和 CO₂的过 程。煤气化制氢工艺成熟,目前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传统煤制氢采用固定床、流化床、 气流床等工艺,碳排放较高。 二是煤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是新型煤制气工艺。超临界水气化过程是在水的临界点以上(温 度大于 647K,压力大于 22MPa)进行煤的气化,主要包括造气、水气变换、甲烷化三个 变换过程。可以有效、清洁地将煤转换为 H2 和纯二氧化碳。2022 年 8 月南控集团下属 景隆公司与新锦盛源公司签约开展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项目合作。

  煤制氢成本优势明显,但其碳排放量高,环保压力大。2021 年我国煤制氢产量约 2100 万吨。产出的氢气主要应用于汽油加氢、粗柴油加氢、燃料加氢脱硫以及合成氨等。在不 考虑碳价的情况下,当前煤气化制氢的成本最低,在无 CCS(碳捕捉和储存) 技术的情况 下每公斤氢气制取成本为 11 元,在结合 CCS 技术的情形下每公斤氢气制取成本为 20 元。但是煤气化制氢每生产一公斤 H2 的碳排放水平为 19.94kgCO2~29.01kgCO2,相当 于天然气重整制氢碳排放水平的两倍。在全球碳中和的目标导向下,煤气化制氢成本优势 恐难持续,据 IEA 预计,在考虑碳价的情况下,煤制氢的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

  2.1.2 天然气制氢

  天然气制氢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用水蒸气作为氧化剂,来制取富氢混合气。制氢包含两个过 程:天然气脱硫过程和甲烷蒸汽转化过程。与煤制氢相比,天然气制氢温室气体排放量相 对较少。天然气制氢的本质是以甲烷中的碳取代水中的氢,碳起到化学试剂作用并为置换 反应提供热量,产生的氢大部分来自水,小部分来自天然气本身。根据《考虑碳排放的化 石能源和电解水制氢成本》研究,天然气制氢的 CO₂的排放量约为 0.43 kg/(Nm³ H₂)。 天然气制氢缺乏原料保障和政策支持,且不具备经济性。天然气制氢是目前全球氢气的主 要来源,已成为欧美、中东等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区的主流制氢工艺。然而,我国天然气资 源较贫瘠,国内目前天然气约 40%依赖进口,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天然气制氛 缺乏原料保障和政策支持。再有,根据天然气价格的变化,天然气制氢成本在 7.5 元/kg ~ 24.3 元/kg 之间,不具备经济优势。近几年部分天然气制氢项目的投资强度在 0.6 万元 /Nm3.H -1.4 万元/Nm3.H,如需要达到高纯氢 4N 级标准且具备加氢能力,参照中石化 茂名氢燃料电池项目投资强度,预计投资强度达到 2.9 万元/ Nm3.H 左右。

  2.1.3 工业副产氢

  我国工业副产氢规模有一定的提升潜力。工业副产氢是指在生产化工产品的同时得到的氢 气,主要有焦炉煤气、氯碱化工、轻烃利用(丙烷脱氢、乙烷裂解)、合成氨合成甲醇等工 业的副产氢,工艺路线和制氢综合成本具体如下。 1、氯碱副产制氢:氯碱工业生产以食盐水为原料,利用隔膜法或离子交换膜法等生产工 艺,生产烧碱、聚氯乙烯 (PVC)、氯气和氢气等产品。 2、焦炉煤气制氢:焦炉煤气是炼焦的副产品,焦炉煤气制氢工序主要有:压缩和预净化、 预处理、变压吸附和氢气精制。 3、合成氨和合成甲醇副产气:根据《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目前中国氢气消耗 结构中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的氢气消耗量占比达 50%以上。合成氨、合成甲醇在生产过 程中会有含氢气的合成放空气(降低惰性气体含量的气体)和驰放气(随液氨夹带的不凝 性气体)排出,氢气含量在 18%-55%之间。 4、轻烃裂解制氢:主要有丙烷脱氢 (PDH) 和乙烷裂解等 2 种路径。轻烃裂解的氢气杂 质含量低于焦炉气制氢,纯度较高。 5、合成氨和合成甲醇副产气:合成氨、合成甲醇企业可回收利用合成放空气和驰放气实 现氢气外供。 当前工业副产氢基本为各企业自产自用,较难统计。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统计,从工 业副产氢的放空现状看,当前供应潜力可达到 450 万吨/年,能够支持超过 97 万辆公交 车的全年运营。

  2.1.4 电解水制氢

  电解水制氢是指水分子在直流电作用下被解离生成氧气和氢气,分别从电解槽阳极和阴极 析出。根据工作原理和电解质的不同,电解水制氢技术通常分为四种,分别是碱性电解水 技术(ALK)、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PEM)、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技术(SOEC)和 固体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AEM)。 电解水制氢技术以碱性电解为主,PEM 电解次之。“双碳”目标提出后,国内电解水制氢 项目规划和推进逐步加快,2022 年国内碱性电解槽企业已披露产能接近 11GW,碱性电 解水制氢技术已完成商业化进程,产业链发展成熟,且具备成本优势,已实现大规模应用; PEM 电解水技术则处于商业化初期,产业链国产化程度不足,电解槽双极板、膜材料以及 铂、铱等贵金属催化剂材料成本更高且极度依赖进口;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技术和固体 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还处于研发示范阶段,未实现商业化应用。

  水电解制氢四种技术基本原理相同,但在电解槽材料和电解反应条件上存在差异。四者都 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阻止电子的自由交换,将电荷转移过程分解为外电路的电子传递 和内电路的离子传递,从而实现氢气的产生和利用,技术成熟度、运行温度、电流密度等 材料及反应条件各异。

  1)碱性电解水制氢

  碱性电解水制氢是指在碱性电解液环境下进行电解水制氢的过程,电解液一般为 KOH 或 NaOH 水溶液。将电解质溶液置于电解槽内,通过隔膜将槽体分为阴、阳两室,各电极置 于其中,电流在一定电压下通过电极将水分解,在阳极产生氧气,在阴极产生氢气,以此 达到制氢目的。

  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主要包括碱性电解槽主体和 BOP 辅助系统。碱性电解槽由电极、电 解液、隔膜及极板、垫片等零部件组成,其中隔膜通常为石棉或者为高分子复合材料,电 极一般采用镍基金属材料,极板通常采用铸铁金属板、镍板或不锈钢金属板。碱性电解槽 工作温度一般为 70-90℃,产生的氢气纯度在 99%以上,经分离后的氢气需要脱除其中的 水分和碱液。一般电解槽需要降低电压增大电流以提高转化效率,成本与其制氢能力有关, 制氢能力越大,成本越高。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 BOP 辅助系统包括八大系统:电源供应 系统、控制系统、气液分离系统、纯化系统、碱液系统、补水系统、冷却干燥系统及附属 系统。 碱性电解水制氢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制氢技术,具备槽体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运行寿 命长、操作简便、售价低廉等优点,是市场上主要的电解制氢方式,广泛应用于冶金、医 药、储能、食品等行业。

  2)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PEM)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简称 PEM(Proton exchange membrane),和碱性电解水制 氢的区别是,PEM 电解制氢使用质子交换膜作为固体电解质替代碱性电解槽使用的隔膜 和碱性电解液,避免了潜在的碱液污染和腐蚀问题,安全性更高。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同样是是纯水发生电化学反应分解产生氧气和氢气的过程。电解水 的能源则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等零碳能源,制氢过程无污染排放,是最清洁环保 的“绿氢”。

  PEM 电解水制氢系统由 PEM 电解槽和辅助系统(BOP)组成。PEM 电解槽结构与燃料 电池类似,主要部件由内到外依次是质子交换膜、阴阳极催化层、阴阳极气体扩散层、双 极板等。其中扩散层、催化层与质子交换膜组成膜电极,是整个水电解槽物料传输以及电 化学反应的主场所,膜电极特性与结构直接影响电解槽的性能和寿命。PEM 电解水制氢 装置辅助系统包括四大系统:电源供应系统、氢气干燥纯化系统、去离子水系统和冷却系 统。

  投资和运行成本高仍然是 PEM 电解水制氢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过去 5 年,PEM 电解槽 成本已下降了 40%,但由于商业化时间不够长,PEM 电解槽制造成本仍远高于碱性电解 槽,为相同规模碱性电解槽的 3-5 倍。由于 PEM 电解槽需要在强酸性和高氧化性的工作 环境下运行,因此设备极度依赖价格昂贵的铱、铂、钛等贵金属;质子交换膜作为 PEM 电 解槽的核心零部件之一,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电解槽的运行效率和寿命,其生产技术长期被 欧美和日本垄断,十分依赖进口,这些都是可能制约国内 PEM 电解水制氢产业链发展的 问题。 PEM 电解槽成本存在下降空间。随着氢能行业的发展,氢气需求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 步,叠加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的下降和产氢数量的增加,PEM 电解槽成本或将逐步下降。 如果考虑用地面积,即土地成本,PEM 电解槽更加紧凑,同等规模下 PEM 占地面积几乎 为碱性装置的一半,在土地昂贵的地区 PEM 电解槽优势更加明显,结合其效率高、能耗 少、响应快、负载高等优势,PEM 电解槽将是未来电解制氢的主流方向。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