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半头白发,一身工装,身材高瘦;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大小两个显示屏,键盘上,十指翻飞。今年44岁的陈雁高正在位于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部的办公大楼内,通过BIM系统对全工地的施工情况进行实时实地监控。
“随时随地,我们都能实现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管理,随时跟踪现场质量、进度、安全等,发现问题即刻处理。如果不实行这样的施工管理方式改革和创新,我们就根本无法保证高质量发展!”总承包部负责人陈雁高介绍说。
所有工区的楼门前,黑色电子屏幕,红色字体格外耀眼。当日天气预报、水文水情不断滚动播报。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塔机安全监控系统、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智能灌浆系统、安全管控APP系统、质量管控APP系统、无纸化办公OA系统、智慧化BIM管理系统……走进杨房沟水电站,施工建设如火如荼,智慧化建设随处可见,运用数据采集和传输等震撼感官的黑科技,结合无线、有线网络,实施精细化、信息化、数据化的现场管理,让人耳目一新。
探路
探安全之路,筑牢发展之基。
雅砻江两岸层峦叠嶂、壁立千仞。坝肩危岩体多达百余处,且分布在75度左右的悬崖绝壁上,量多面广、处理难度极高;大坝施工区域内岩壁松散,雨季面临泥石流、滑坡、飞石等重大安全隐患。
困难面前,水电建设者从不畏缩!
由水电七局•华东院总承包部打造的能够实现风险动态辨识与评估、安全生产风险作业预控、作业过程动态管控、风险管理层级及风险预测、预警功能等的“安全生产风险在线管控平台”应运而生。
“事故可留痕、可追溯。”
“安全管控APP系统的运用,能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把未知的、潜在的风险变成看得见的、可控的安全。”总承包部安全部主任王登银表示:“它能为电站的安全管控保驾护航!”
“时刻让安全看得见。”实现安全智慧化管控,杨房沟水电站除此之外,还有地下门禁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等。
地下洞室群规模大、洞室密集。58条洞室纵横交错,区域内岩体挖空率高,高边墙、洞间岩柱稳定问题突出。
“开挖安全隐患率33.33%。”面对如此“惊心动魄”的洞室开挖,杨房沟水电站迅速启用智能系统把好“安全关”。
地下洞室群利用先进的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集合传感技术、视频技术、多媒体数字技术等,把安全施工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充分整合,通过对人员、车辆的自动化识别、自动化定位等,实现对施工人员、车辆的全方位实时监控。
开工首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已达一级管理水平;地下洞群的智慧化安全管理又被成功纳入电力建设领域安全管理成果名录。
这些“高科技”有效防范和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截止目前,杨房沟水电站全面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安全管理成效显著,安全形势平稳、受控。
立本
立质量之本,开启匠心新模式。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生存和发展。如何追求浇筑质量“零缺陷”?
杨房沟水电站用“智慧的大脑”打造看得见的匠心。
来到智慧大坝建设现场指挥中心,4台超大显示屏映入眼帘,密密麻麻、不断闪烁跳动的数据令人目不暇接。
“这里就是智慧大坝的‘芯’脏区。通过对现场实时实地的数据采集进行分析,全过程监控,及时指导施工。”大坝工区综合办公室主任郭祥伟介绍。
爬上已升高至60米的大坝,长27.2米宽25.5米的仓号内,振捣台车正在进行精确无误地振捣。
“振捣时间精确控制、振捣深度精准插入……过振、漏振等在这里根本就不会发生!”施工班班长吴雨昆告诉记者。
“上班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这么先进的智能振捣台车。”GPS能随时定位台车位置;一台振捣台车就是一个中心数据库产生源,激光测距仪能监测振捣器插入混凝土的深度;超声波能监测振捣密度……监控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总控中心时,监理足不出户,坐在电脑前便能监控浇筑振捣全过程。
“自2018年10月30日开始浇筑第一仓混凝土以来,混凝土单元工程优良率98%以上。无论混凝土外观、还是内部密实度,我们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总承包部工程部副主任周建平介绍。
在大坝建设现场,只见密密麻麻的白色水管整齐划一从智能分控中心接出来。“混凝土浇筑好了,养护、温控防裂是关键。”大坝智慧化温控系统部副主任李雷刚介绍:“在锦屏一级电站,13个坝段要40多个人搞温控,进行管路维护等,而且不够‘精、准’,科技正在让过去的这种生产方式成为历史。在杨房沟水电站,17个坝段,白班5人,夜班3人全程轻松搞定大坝温控通水。”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总承包部对细节掌控的高标准、高要求无不体现着建造者深入骨髓始终不变的信念与匠心。
谱曲
谱管理之曲,打造高效新高地。
只有掀起传统老牌建筑企业的效率革命,以安全为基石,质量为灵魂,智慧化管理为手段打造高效率,才能以更短的工期、更低的造价、更好的品质来适应业主不断提高的新要求。
OA系统实现了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无纸化办公;科技感爆棚的BIM系统智慧化管理带来的是效率再攀高。总承包部通过BIM技术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投资、安全等信息进行全面管控,清楚了解现场实时数据,实现工程可视化智慧管理,为高效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和依据。
“在当今进入信息化为主导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抓住契机,与时俱进,力促智慧化建设与施工管理深度融合,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才能进一步发展,才能再次迈入具有战略地位的水电EPC新兴市场。”总承包部负责人陈雁高说。
扬帆
扬先行之帆,开拓市场赢未来。
在当今不断发展与变革之际,唯有不断改变,才能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而多维BIM的工程数字化设计和施工管理一体化系统,正是基于此诞生的。
智慧化工地建设仿佛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杨房沟水电站前行的车轮。好消息正纷至沓来——2019年5月,国家电网一抽水蓄能电站将采取EPC建设模式,而业内领先的探索者,杨房沟水电站总承包部自然而然地收到了咨询函。这意味着抢占先机、从初涉试水到常态化运作,使水电七局和华东院有了拥抱未来更多的EPC项目的底气与自信。
在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中,一部关于EPC的智慧建设新篇章正在谱写。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向总承包部颁发了2018年度四川电力安全生产先进集体荣誉证书;雅砻江建管局颁发2018年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这里,智慧化建设将书写水电EPC的崭新篇章。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半头白发,一身工装,身材高瘦;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大小两个显示屏,键盘上,十指翻飞。今年44岁的陈雁高正在位于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部的办公大楼内,通过BIM系统对全工地的施工情况进行实时实地监控。
“随时随地,我们都能实现施工现场的可视化管理,随时跟踪现场质量、进度、安全等,发现问题即刻处理。如果不实行这样的施工管理方式改革和创新,我们就根本无法保证高质量发展!”总承包部负责人陈雁高介绍说。
所有工区的楼门前,黑色电子屏幕,红色字体格外耀眼。当日天气预报、水文水情不断滚动播报。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塔机安全监控系统、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智能灌浆系统、安全管控APP系统、质量管控APP系统、无纸化办公OA系统、智慧化BIM管理系统……走进杨房沟水电站,施工建设如火如荼,智慧化建设随处可见,运用数据采集和传输等震撼感官的黑科技,结合无线、有线网络,实施精细化、信息化、数据化的现场管理,让人耳目一新。
探路
探安全之路,筑牢发展之基。
雅砻江两岸层峦叠嶂、壁立千仞。坝肩危岩体多达百余处,且分布在75度左右的悬崖绝壁上,量多面广、处理难度极高;大坝施工区域内岩壁松散,雨季面临泥石流、滑坡、飞石等重大安全隐患。
困难面前,水电建设者从不畏缩!
由水电七局•华东院总承包部打造的能够实现风险动态辨识与评估、安全生产风险作业预控、作业过程动态管控、风险管理层级及风险预测、预警功能等的“安全生产风险在线管控平台”应运而生。
“事故可留痕、可追溯。”
“安全管控APP系统的运用,能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把未知的、潜在的风险变成看得见的、可控的安全。”总承包部安全部主任王登银表示:“它能为电站的安全管控保驾护航!”
“时刻让安全看得见。”实现安全智慧化管控,杨房沟水电站除此之外,还有地下门禁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等。
地下洞室群规模大、洞室密集。58条洞室纵横交错,区域内岩体挖空率高,高边墙、洞间岩柱稳定问题突出。
“开挖安全隐患率33.33%。”面对如此“惊心动魄”的洞室开挖,杨房沟水电站迅速启用智能系统把好“安全关”。
地下洞室群利用先进的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集合传感技术、视频技术、多媒体数字技术等,把安全施工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充分整合,通过对人员、车辆的自动化识别、自动化定位等,实现对施工人员、车辆的全方位实时监控。
开工首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已达一级管理水平;地下洞群的智慧化安全管理又被成功纳入电力建设领域安全管理成果名录。
这些“高科技”有效防范和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截止目前,杨房沟水电站全面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安全管理成效显著,安全形势平稳、受控。
立本
立质量之本,开启匠心新模式。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生存和发展。如何追求浇筑质量“零缺陷”?
杨房沟水电站用“智慧的大脑”打造看得见的匠心。
来到智慧大坝建设现场指挥中心,4台超大显示屏映入眼帘,密密麻麻、不断闪烁跳动的数据令人目不暇接。
“这里就是智慧大坝的‘芯’脏区。通过对现场实时实地的数据采集进行分析,全过程监控,及时指导施工。”大坝工区综合办公室主任郭祥伟介绍。
爬上已升高至60米的大坝,长27.2米宽25.5米的仓号内,振捣台车正在进行精确无误地振捣。
“振捣时间精确控制、振捣深度精准插入……过振、漏振等在这里根本就不会发生!”施工班班长吴雨昆告诉记者。
“上班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这么先进的智能振捣台车。”GPS能随时定位台车位置;一台振捣台车就是一个中心数据库产生源,激光测距仪能监测振捣器插入混凝土的深度;超声波能监测振捣密度……监控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总控中心时,监理足不出户,坐在电脑前便能监控浇筑振捣全过程。
“自2018年10月30日开始浇筑第一仓混凝土以来,混凝土单元工程优良率98%以上。无论混凝土外观、还是内部密实度,我们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总承包部工程部副主任周建平介绍。
在大坝建设现场,只见密密麻麻的白色水管整齐划一从智能分控中心接出来。“混凝土浇筑好了,养护、温控防裂是关键。”大坝智慧化温控系统部副主任李雷刚介绍:“在锦屏一级电站,13个坝段要40多个人搞温控,进行管路维护等,而且不够‘精、准’,科技正在让过去的这种生产方式成为历史。在杨房沟水电站,17个坝段,白班5人,夜班3人全程轻松搞定大坝温控通水。”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总承包部对细节掌控的高标准、高要求无不体现着建造者深入骨髓始终不变的信念与匠心。
谱曲
谱管理之曲,打造高效新高地。
只有掀起传统老牌建筑企业的效率革命,以安全为基石,质量为灵魂,智慧化管理为手段打造高效率,才能以更短的工期、更低的造价、更好的品质来适应业主不断提高的新要求。
OA系统实现了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无纸化办公;科技感爆棚的BIM系统智慧化管理带来的是效率再攀高。总承包部通过BIM技术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投资、安全等信息进行全面管控,清楚了解现场实时数据,实现工程可视化智慧管理,为高效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和依据。
“在当今进入信息化为主导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抓住契机,与时俱进,力促智慧化建设与施工管理深度融合,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才能进一步发展,才能再次迈入具有战略地位的水电EPC新兴市场。”总承包部负责人陈雁高说。
扬帆
扬先行之帆,开拓市场赢未来。
在当今不断发展与变革之际,唯有不断改变,才能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而多维BIM的工程数字化设计和施工管理一体化系统,正是基于此诞生的。
智慧化工地建设仿佛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杨房沟水电站前行的车轮。好消息正纷至沓来——2019年5月,国家电网一抽水蓄能电站将采取EPC建设模式,而业内领先的探索者,杨房沟水电站总承包部自然而然地收到了咨询函。这意味着抢占先机、从初涉试水到常态化运作,使水电七局和华东院有了拥抱未来更多的EPC项目的底气与自信。
在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中,一部关于EPC的智慧建设新篇章正在谱写。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向总承包部颁发了2018年度四川电力安全生产先进集体荣誉证书;雅砻江建管局颁发2018年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这里,智慧化建设将书写水电EPC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