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动态

杨昆出席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03-22 10:06:37

  3月18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京举办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演讲。

  杨昆在讲话中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统筹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方向,对引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义深远重大。

  杨昆指出,碳排放达峰和低碳化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硬约束。这对我国合理谋划能源转型路径,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全力保障电力供应安全,二是推动能源生产低碳化,三是深入推进消费侧电能替代,四是加强系统调节能力建设,五是强化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建设,六是制定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

  杨昆表示,中电联高度重视电力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更加充分发挥中电联的第三方平台作用,反映行业诉求,在参与有关部门的政策研究与标准制定中积极建言献策,为电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遗余力,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行业力量。

  会议发布了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及2060年展望等研究成果,在国内首次提出通过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减排目标的系统方案。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数字经济下期铜金融属性凸显 低碳转型潮将迎新机遇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正式确立,“新基建”成为重点发力方向,以铜为标志的交通和建筑等传统行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一背景下,铜的供需格局是否有所改变?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存在哪些关系?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又在哪里?
动态2021-03-22

河北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 上市公司捷足先登加快布局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对于河北省来说,由于历史原因,化石能源生产较为集中,自身产业结构偏向于钢铁等重化工业,属于碳排放输入型省份。
动态2021-03-2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煤炭行业直面挑战迎变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正式公布。《纲要》规划部署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动态2021-03-22
要求更“刚”!碳达峰碳中和倒逼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要求更“刚”!碳达峰碳中和倒逼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任务非常艰巨,要求会更加刚性。”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近日表示,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产业和碳排放重点行业,应强化对碳减排共识,将挑战转化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动力。
动态2021-03-22

完善能源“双控”制度

我国能源结构目前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占比约85%。
国内新闻2021-03-22
2021(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隆重召开

2021(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隆重召开

3月20日,由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节能协会冶金工业节能专业委员会支持,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波士顿咨询公司协办的“2021(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焦点头条2021-03-22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推动电池储能产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提出充分彰显了公司党组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对于推动我国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抢占能源电力工业世界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按照湖南省
言论观点2021-03-20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推动电池储能产业发展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推动电池储能产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提出充分彰显了公司党组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对于推动我国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抢占能源电力工业世界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按照湖南省
专家观点2021-03-20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推动电池储能产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提出充分彰显了公司党组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对于推动我国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抢占能源电力工业世界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按照湖南省
动态2021-03-20

今年两会议题谁是C位?碳中和?

  在即将召开的2021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宏观政策的部署,将主要着眼于促进经济持续恢复与防范疫后衍生风险相平衡。此外,进一步壮大经济创新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改革开
深度阅读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