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力电池回收那些事:是情怀更是生意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变了味的坏生意 与萌芽中的好生意

事实上,正因为本身蕴藏商业价值,才让具有节能环保意义的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一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技术发展部高级工程师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这件事的核心是必须能保证利润,不赚钱就很难持续。回收再利用要‘回来利(润)’。”

这种观点得到了所有受访行业人士的认同,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是每一位社会有识之士的情怀所系,而要真正“落地”,就应该首先让它成为一桩生意。

然而,一部分“钱”景不错的“生意”,根本就不是正常的商业行为,甚至涉嫌违法。据记者了解,国内法规对电池回收企业有严格规定,需要申请许可证,才能从事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由于技术和资金所限,真正具有资质的企业并不多。相反,许多个人和无资质企业,不仅技术落后,而且不顾环境污染处理废旧电池,任意排放。他们以更高价格回收电池,不仅扰乱本来就不成规模的市场,而且埋下极大的环境和安全隐患。

比如,记者就了解到,一些打着梯次利用旗号的贸易商往往以高价向整车厂购买动力电池,回收后直接人工拆解,然后变卖用于老年代步车、捕鱼机甚至手机充电宝。

北京京仪敬业电工科技公司高级工程师赵建和透露,在新能源汽车“骗补”时期曾有一种现象,即把回收后的动力电池重组,滥竽充数地装载到新车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退役电池进行了不正当“分流”。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黎宇科也向记者表示:

车企能否通过其售后渠道把电池收回来,是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电池卖出后产权属于用户。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其从用户手中收回来,比后续处理还要难。如果电池的流向是非正规处理企业,或被不恰当地处理,风险不可控,因此回收环节应在体系建设管理中放在第一位。

如果我们把上述违规行为归为“坏生意”,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领域的“好生意”又发展得怎么样?

资料显示,2015年国内报废动力电池累计为2万~4万吨,对应的电池回收率仅2%。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17万吨。其回收再利用显然将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 有远见的企业一定会关注这个领域, 未来市场将非常大。”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剑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该公司聚焦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BMS)和智能电网储能系统研发、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2011~2012年曾参与北京奥运会服务车辆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示范项目,目前也在为未来启动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做基础性工作。

前景虽好,但现实令人尴尬。黎宇科告诉记者:“据初步估计,按照已上牌的新能源汽车测算,我国现有退役动力电池保有量应该在万吨级别,如果加上没有上牌车辆及用于实验检测车辆的电池,全部加起来大约也只有几万吨。”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吴辉表示,这个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可供回收的电池,无法形成规模化效益,盈利自然无从谈起。“2014年电动汽车的销量不过几万辆, 2015年销量才开始放量,至少3~4年后才可能达到动力电池退役的高峰。”他说。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动力电池,新能源车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