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要参加工作那年,父母都下岗了,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父亲凭借手上的技术,老实本分的性格,在朋友的介绍下,在离家几百公里外的雅安市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母亲本想跟着父亲一起去那边工作,两个人在一起,能相互照应。可是父亲坚定的否决了母亲的想法,让母亲独自留守在家。
我背上行囊,踏上月台,匆匆离家,就这样过去了半年,2017年除夕,吃年夜饭时,聊天中偶然谈起这个话题,我好奇的问父亲为什么否决母亲的想法,本来欢声笑语的年夜饭,一下变了味道。父亲说他再去切几片腊肉,便借故离开了,我见此状,心中便更加的疑惑了。我便于母亲继续吃着饭,看着春晚,等了好一会儿他才切完回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正嚼着腊肉的我又追问父亲,为什么不让母亲跟着他去雅安?父亲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和你妈都去那边工作了,你突然回来了,谁给你煮腊肉吃!”
听到这句话,口中的腊肉变的酸涩起来,一股热流涌上双眸,我站了起来,昂起头说:“我去拿点东西,马上回来”。匆匆跑回到自己的房间,我的脖子再也支撑不住我高昂着的脑袋,扑通一声扑在床上,任凭眼泪倾泻而下,浸润在被子上,滴落在心上。
曾经六斤二两,体弱多病,医生放假,才能不打针、吃药的我,到现在的膀大腰圆,我也不知道这中间,我到底吃了多少腊肉、母亲点燃了多少次炉火、母亲操心了多少个日夜……
读书时,每次放学回家,快走到家门口就开始大喊:“妈,我回来了,煮的有腊肉没有?”听到了我的呼唤,母亲便匆匆的走出门口来迎接我,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微笑的抚摸着我的头,温柔的说到:“煮的有,煮的有,我儿子今天回来肯定煮的有”,说着便领着我往厨房走去。
2018年腊月二十七中午,在项目部紧急收拾了一番行李后,在异乡的我坐上了回家过年的末班车,一路上和母亲发着微信,“你多久到啊?”、“都江堰冷,多穿点哦”……微信上满是这些关心的字眼,当然也少不了“给你煮了香肠、腊肉、酱肉……”
回家的渴望战胜了我的困倦,紧赶慢赶,终于在晚上12点到了家门口,客厅的灯还亮着。我却没有喊出那句:“妈,我回来了,煮腊肉没有?”轻轻的推开了门,看见母亲困倦的蜷缩在沙发上,可能母亲听到了响动,立刻站了起来径直向我走来,用手抚摸着我的头说道:“幺儿哎,回来啦,快去洗手吃饭,锅里面热着的”,说着便接下了我手中的行李。
打开锅盖,热气涌了上来,看见锅里热着一盘盘的腊肉、酱肉……,瞬间口水就“飞流直下三千尺”,将锅里的饭菜一盘盘的端了出来,再将蒸格拿起来,再看看下面还有没有什么“好东西”,结果映入眼帘的却是锅里一圈圈烧干的水印。我停顿了,我的饥饿感瞬间消失了。为了能让我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母亲到底往锅里加了多少次水……
自从参加工作后,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和母亲之间的联系,就仅仅能通过那方寸大小的手机。她喜欢透过那手机屏幕看着我,看见下班玩耍时的我,她便严苛起来,让我少玩点,认真工作,多学习学习。但看见加班时的我,却是微笑着让我早点休息。
有人说:“母爱是无形的,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他是什么样子”,而我认为母爱是一坨坨、一片片的腊肉,是孩子的饥肠辘辘,是微信上一句句的勉励。
时光如水,年华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不改我对母亲的绵绵思念。想起了母亲, 思想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异乡漂泊的我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我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又是一岁末,归期未可知,我想起了家的味道、想起了腊肉,但更想的是,母亲头上,千万不要又多添了几道银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