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她70岁的生日。70年前,那条沉睡了百年的东方巨龙终于抖擞精神,结束了受人侵凌、鬼鬼犯边的痛苦记忆。一声怒吼,向世界宣告着她已彻底地觉醒。再次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一个曾经伟大的民族不可能永远沉沦”的真理!
是的,一个曾经伟大的民族不可能永远沉沦。翻开我国五千年厚重的史料,不难发现我们的民族是那么的不屈不挠、顽强英勇的民族。我们的民族英雄、爱国英雄更是层出不穷。仅从至今仍然完整保留下来的传统节日中就能窥见一斑。
提及传统节日中的爱国英雄,如今知名度最高的莫过屈原了。屈原,原名芈原,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曾官拜楚国的左徒、三闾大夫,掌管楚国的内政外交大事。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文体的奠基人,屈原不仅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文学领域散发着熠熠光芒,而且他在为政、改革、外交等领域的业绩也是有目共睹。早在公元前321年,秦军侵犯楚国境地。青年屈原就带领乐平里的年轻人奋力抗击秦军。小小年纪的屈原一方面做着大家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打退了秦军的数次进攻,其非凡的军事和组织才华初露锋芒。在政治中,他崇尚“美政”,主张“举贤授能”,希望楚国的君主能够不分贵贱,让真正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反对以往的世卿世禄制。在内政上,他推行改革,希望楚国学习秦国等强国,也能变法图强。外交方面,他反对保守派的求和主张,提出“联齐抗秦”的总方针。然而,屈原的主张几乎全部触犯了当时顽固的保守派的既得利益,他们对屈原开展了猛烈地反扑。屈原多次受到贬谪,最终在对祖国彻底无望的悔恨中,于农历五月五日自投于汨罗江。传说,百姓感动于屈原的爱国主义悲悯情怀,在他投江自尽后,不忍鱼儿分食他的尸身,就各家各户用粽叶包裹粮食投于江中,随后将五月初五日定为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过端午的习俗,一直留存至今。
其实,在端午节之前的清明节前夕,在古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寒食节。而寒食节的起源,也与一个忠君爱国的故事有关。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人——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骊姬之乱”后,作为晋国公子的重耳四处逃亡、食不果腹。面对困境,原本跟随他的人走的走、叛的叛,只有介子推始终不离不弃,追随身边。在追随重耳在外逃亡的19年里,他们每日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在最困难的时候,眼看重耳饿得快昏了过去,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成汤喂给重耳喝,使他保住了性命。这也就是成语“割股充饥”的由来。数年后,重耳终于结束了逃亡生涯,得以回国继承王位。当时很多没有尺寸之功的人,这时却来纷纷找来由头邀功请赏。介子推对这种小人之举十分鄙夷,认为忠于君主、忠于国家是一个君子最基本的行为,没有必要因此而向主人请赏,更认为因此而接受奖赏对于一个正人君子来讲是一件耻辱的事情,因此他坚决辞官不食禄,孜身一人带着老母亲退居到绵山上,过起了隐士的生活。后来,继位后的晋文公时常想念起介子推的功劳,派人四处寻访他。得知他隐居在绵山后,更是亲自上山寻觅。无奈山上树木茂盛、寻找了三天三夜竟无功而返。这是,晋文公听信了小人进言,说:不如在山中放火,只留一条下山的小路,这样介子推就会带着老母下山受封了。可谁知,大火绵延整个绵山,也没见介子推的身影。后来,火熄灭了,人们才在一个大树旁找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原来他们母子早已“抱树而死”。得知消息后,晋文公后悔放火之举,更加万分悲痛,在妥善安葬好介子推的尸体后,在介子推抱着的那颗树的树洞里,发现有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国国中内乱,宠骊姬、杀太子、逐贤人,身为文人士大夫的介子推,在国难之时挺身而出,将自己的生死置之事外,追随主公在外逃亡,不仅颠沛流离、无处安身,而且几次险遭杀害,支撑他坚持了19年之久的正是那股子刻在中国民族血液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他坚信,自己追随的主公能够成为终止国家内乱、锄奸扬善、振兴祖国、造福人民的贤德君主。事实证明,介子推的眼光十分独到,他舍命“割股”保护住的公子重耳继位后,果然励精图治、兴利除弊、让晋国重新走向发展的道路,自己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二位霸主——晋文公。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才使得介子推在文公继位后,坚决辞官、宁死不肯受封。究其原因,不是他不愿享受荣华富贵,不愿意让老母亲颐养天年,而是在他看来:忠君爱国是每一个正人君子应该做的事,而不应成为日后邀功请赏的砝码,并为此感到羞愧、耻辱。介子推身上这种正直的君子行为,这种“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后世无数中国民族英雄儿女的精神所在。
此外,还有一个著名的传统节日与爱国情怀有关——腊八节。相传: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军队抗击金军,大军行至朱仙镇,岳家军军粮供给跟不上了,此时又正值数九寒冬。附近百姓心疼为国杀敌的将士们忍饥挨饿,纷纷拿出自己的五谷杂粮,熬成粥送给岳家军,大军在寒冬里喝上了温暖的粥,果然士气大振,最终也打了大胜仗。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各种杂粮煮粥,今天腊八节里煮腊八粥的习俗就这有关。
不管是之于端午节的屈原、之于寒食节的介子推,抑或大英雄岳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继承了流淌在中国民族儿女血液中不朽的赤诚爱国情怀。这种爱国情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五千年的精神脊梁,作为民族的精神基因而世代相传,它也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强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201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她70岁的生日。70年前,那条沉睡了百年的东方巨龙终于抖擞精神,结束了受人侵凌、鬼鬼犯边的痛苦记忆。一声怒吼,向世界宣告着她已彻底地觉醒。再次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一个曾经伟大的民族不可能永远沉沦”的真理!
是的,一个曾经伟大的民族不可能永远沉沦。翻开我国五千年厚重的史料,不难发现我们的民族是那么的不屈不挠、顽强英勇的民族。我们的民族英雄、爱国英雄更是层出不穷。仅从至今仍然完整保留下来的传统节日中就能窥见一斑。
提及传统节日中的爱国英雄,如今知名度最高的莫过屈原了。屈原,原名芈原,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曾官拜楚国的左徒、三闾大夫,掌管楚国的内政外交大事。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文体的奠基人,屈原不仅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文学领域散发着熠熠光芒,而且他在为政、改革、外交等领域的业绩也是有目共睹。早在公元前321年,秦军侵犯楚国境地。青年屈原就带领乐平里的年轻人奋力抗击秦军。小小年纪的屈原一方面做着大家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打退了秦军的数次进攻,其非凡的军事和组织才华初露锋芒。在政治中,他崇尚“美政”,主张“举贤授能”,希望楚国的君主能够不分贵贱,让真正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反对以往的世卿世禄制。在内政上,他推行改革,希望楚国学习秦国等强国,也能变法图强。外交方面,他反对保守派的求和主张,提出“联齐抗秦”的总方针。然而,屈原的主张几乎全部触犯了当时顽固的保守派的既得利益,他们对屈原开展了猛烈地反扑。屈原多次受到贬谪,最终在对祖国彻底无望的悔恨中,于农历五月五日自投于汨罗江。传说,百姓感动于屈原的爱国主义悲悯情怀,在他投江自尽后,不忍鱼儿分食他的尸身,就各家各户用粽叶包裹粮食投于江中,随后将五月初五日定为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过端午的习俗,一直留存至今。
其实,在端午节之前的清明节前夕,在古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寒食节。而寒食节的起源,也与一个忠君爱国的故事有关。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人——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骊姬之乱”后,作为晋国公子的重耳四处逃亡、食不果腹。面对困境,原本跟随他的人走的走、叛的叛,只有介子推始终不离不弃,追随身边。在追随重耳在外逃亡的19年里,他们每日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在最困难的时候,眼看重耳饿得快昏了过去,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成汤喂给重耳喝,使他保住了性命。这也就是成语“割股充饥”的由来。数年后,重耳终于结束了逃亡生涯,得以回国继承王位。当时很多没有尺寸之功的人,这时却来纷纷找来由头邀功请赏。介子推对这种小人之举十分鄙夷,认为忠于君主、忠于国家是一个君子最基本的行为,没有必要因此而向主人请赏,更认为因此而接受奖赏对于一个正人君子来讲是一件耻辱的事情,因此他坚决辞官不食禄,孜身一人带着老母亲退居到绵山上,过起了隐士的生活。后来,继位后的晋文公时常想念起介子推的功劳,派人四处寻访他。得知他隐居在绵山后,更是亲自上山寻觅。无奈山上树木茂盛、寻找了三天三夜竟无功而返。这是,晋文公听信了小人进言,说:不如在山中放火,只留一条下山的小路,这样介子推就会带着老母下山受封了。可谁知,大火绵延整个绵山,也没见介子推的身影。后来,火熄灭了,人们才在一个大树旁找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原来他们母子早已“抱树而死”。得知消息后,晋文公后悔放火之举,更加万分悲痛,在妥善安葬好介子推的尸体后,在介子推抱着的那颗树的树洞里,发现有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国国中内乱,宠骊姬、杀太子、逐贤人,身为文人士大夫的介子推,在国难之时挺身而出,将自己的生死置之事外,追随主公在外逃亡,不仅颠沛流离、无处安身,而且几次险遭杀害,支撑他坚持了19年之久的正是那股子刻在中国民族血液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他坚信,自己追随的主公能够成为终止国家内乱、锄奸扬善、振兴祖国、造福人民的贤德君主。事实证明,介子推的眼光十分独到,他舍命“割股”保护住的公子重耳继位后,果然励精图治、兴利除弊、让晋国重新走向发展的道路,自己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二位霸主——晋文公。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才使得介子推在文公继位后,坚决辞官、宁死不肯受封。究其原因,不是他不愿享受荣华富贵,不愿意让老母亲颐养天年,而是在他看来:忠君爱国是每一个正人君子应该做的事,而不应成为日后邀功请赏的砝码,并为此感到羞愧、耻辱。介子推身上这种正直的君子行为,这种“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后世无数中国民族英雄儿女的精神所在。
此外,还有一个著名的传统节日与爱国情怀有关——腊八节。相传: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军队抗击金军,大军行至朱仙镇,岳家军军粮供给跟不上了,此时又正值数九寒冬。附近百姓心疼为国杀敌的将士们忍饥挨饿,纷纷拿出自己的五谷杂粮,熬成粥送给岳家军,大军在寒冬里喝上了温暖的粥,果然士气大振,最终也打了大胜仗。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各种杂粮煮粥,今天腊八节里煮腊八粥的习俗就这有关。
不管是之于端午节的屈原、之于寒食节的介子推,抑或大英雄岳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继承了流淌在中国民族儿女血液中不朽的赤诚爱国情怀。这种爱国情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五千年的精神脊梁,作为民族的精神基因而世代相传,它也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强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