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一线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建设的过程中,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在技术攻关等工作中冲锋在前,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工程建设的强劲动力。

1月22日,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的±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古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刘宝宏正组织党支部成员展开热烈讨论,分析总结开工以来的建设情况。

与此同时,在3300公里外,位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正冒着严寒,与参建人员一起巡视现场各类设备。

±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吉泉工程”)首尾两端的换流站建设现场,处处都有党员们的身影。他们鏖战风霜雨雪,攻克重重难关,让党旗飘扬在工地,打造出工程现场临时党支部的闪亮名片。

群策群力攻克难关

冬日的阳光照亮皖南大地。每天,刘宝宏早早来到项目部,虽然施工已经结束,但面对后续繁杂的调试工作,他丝毫不敢大意,认真梳理着一天的事务。三年多来,他不仅在工作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而且和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一起研究问题、协调各方,推动工程建设。

“在工程建设初期,我们就牵头成立了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参建单位党员组成的临时党支部。”刘宝宏说。

2016年9月2日,来自湖南送变电、上海送变电、新疆送变电等7个参建单位的46名党员组成的昌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成立。而在古泉换流站,当年12月15日,由黑龙江送变电、辽宁送变电等9个单位组成的临时党支部成立。临时党支部成立之后,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对工程建设的推动作用就很快显现。

国网直流公司承担着昌吉、古泉两座换流站的建设管理重任。在换流站建设的过程中,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在技术攻关等艰巨工作中冲锋在前,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工程建设的强劲动力。

由于各参建方隶属于不同单位,是合同关系,工程一结束就解散,在具体施工中沟通协调常常遇到问题。临时党支部成立后,成为参建各方重要的联系纽带,也成为“建和谐管理团队 创国优精品工程”的重要一环。

“临时党支部刚成立那会儿,正是古泉换流站桩基施工的关键期。面对降雨天气多、地质条件复杂等困难,既要快速完成4676根桩基施工,又要达到I类桩质量标准,大家谁都觉得难。”刘宝宏说。

刘宝宏组织参建各方党员召开了一次党支部会议。他在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后,大家争相献策。桩基A包的董治军同志当场立了“军令状”,表示要负责解决这个问题。他分析总结试桩阶段的成功经验和施工前期的试成孔信息,确定在不同的区域,灵活采用干作业、泥浆护壁、钢护筒全断面护壁等不同施工工艺,使问题迎刃而解。

党员带头冲锋在前

隆冬的昌吉寒风刺骨,室外温度已经跌至零下30多摄氏度,调试人员一次室外工作只能持续十几分钟。“那天,我们昌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的成员紧张讨论着如何在4个小时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试验。”国网直流公司昌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姚斌说,“可是,对必要的试验项和标准要求坚决不能打折扣。”

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你一言我一语,几轮“碰撞”之后,最终确定了“在第二项做完后,改一下接线,加个波形显示器;第三、五、六项同时检测”的方法。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从未有先例。在试验中改线,感应电依然存在,安全不能保证。关键时刻,湖南送变电公司的张彬同志站出来说:“党员就要顶得住、冲得上,我来全程监护试验。”

经过精心准备,他们用两个半小时便做好了试验,为吉泉工程的带电调试赢得了时间。

北方飘雪,南方艳阳。在古泉换流站内总能随时随地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古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的优秀党员代表刘超,一位“90后”。现场的同志们亲热地称他为“超哥”“超人”。

“做好平凡中的不平凡”已经成为刘超的座右铭。他作为现场技术负责,坚持严格把关每一道工艺工序。“凌晨3点多,最后一个设备附件安装完成后,我才看到他开始往宿舍区走去。”一位现场工作人员回忆道,“在第二天早上的局放试验现场,他早早地出现了。”

不忘守正,坚持创新,刘超带动党员同志开展“头脑风暴”,连连攻克难关。他成功借助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围绕“人、机、料、法、环”,在古泉换流站建设中首次创新应用智慧工地集控平台,实现智能化的施工管控服务。在吉泉工程建设过程中,“超人”刘超和大家一起开展创新项目共计56项。

团结协作共筑和谐

2018年12月16日,吉泉线±1100千伏全压带电后不久,昌吉换流站调试总指挥、临时党支部成员杨万开就开始认真地在吉泉工程调试计划手册上圈圈点点。在随后的20多天,他带领的团队要完成508项带电调试试验。

工期紧,任务重,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对他们而言是个严峻的考验。尤其是线路试验,他们要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搭建实验设备,要在高30米的线路上开展挂线和拆线工作。这个时候,线路试验负责人雷霄给调试指挥部吃了颗定心丸:“放心吧,我们保证圆满完成线路试验。”

20多天,他们需要昼夜不停连轴转。临时党支部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在调试团队到站之前,临时党支部决定在主控室旁的房间里设置临时休息室,配备新床被、饮水机、医疗箱、防冻手套和一些生活必需品,而且在每晚的夜宵里增加一个热汤,让参与调试的同志暖暖身子。

姚斌代表昌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把临时休息室的钥匙交到杨万开手中时,杨万开紧紧握着姚斌的手说道:“太感谢组织了,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面对吉泉工程这样一个超级工程,他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党员不仅要自己积累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带动项目成员的学习和成长。

对此,昌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精心组织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夜校”和安全质量知识竞赛等活动,解决±1100千伏电压等级下直流工程阀厅换流阀、平波电抗器安装、分系统调试等难题,提高了现场各级参建人员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水平。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广大员工共同成长。

关键词: 区块链, 安徽电力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工程一线的坚强战斗堡垒

作者:熊雄 潘青松 夏兵  发布时间:2019-01-28   来源:电力网

在±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建设的过程中,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在技术攻关等工作中冲锋在前,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工程建设的强劲动力。

1月22日,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的±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古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刘宝宏正组织党支部成员展开热烈讨论,分析总结开工以来的建设情况。

与此同时,在3300公里外,位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正冒着严寒,与参建人员一起巡视现场各类设备。

±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吉泉工程”)首尾两端的换流站建设现场,处处都有党员们的身影。他们鏖战风霜雨雪,攻克重重难关,让党旗飘扬在工地,打造出工程现场临时党支部的闪亮名片。

群策群力攻克难关

冬日的阳光照亮皖南大地。每天,刘宝宏早早来到项目部,虽然施工已经结束,但面对后续繁杂的调试工作,他丝毫不敢大意,认真梳理着一天的事务。三年多来,他不仅在工作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而且和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一起研究问题、协调各方,推动工程建设。

“在工程建设初期,我们就牵头成立了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参建单位党员组成的临时党支部。”刘宝宏说。

2016年9月2日,来自湖南送变电、上海送变电、新疆送变电等7个参建单位的46名党员组成的昌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成立。而在古泉换流站,当年12月15日,由黑龙江送变电、辽宁送变电等9个单位组成的临时党支部成立。临时党支部成立之后,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对工程建设的推动作用就很快显现。

国网直流公司承担着昌吉、古泉两座换流站的建设管理重任。在换流站建设的过程中,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在技术攻关等艰巨工作中冲锋在前,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工程建设的强劲动力。

由于各参建方隶属于不同单位,是合同关系,工程一结束就解散,在具体施工中沟通协调常常遇到问题。临时党支部成立后,成为参建各方重要的联系纽带,也成为“建和谐管理团队 创国优精品工程”的重要一环。

“临时党支部刚成立那会儿,正是古泉换流站桩基施工的关键期。面对降雨天气多、地质条件复杂等困难,既要快速完成4676根桩基施工,又要达到I类桩质量标准,大家谁都觉得难。”刘宝宏说。

刘宝宏组织参建各方党员召开了一次党支部会议。他在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后,大家争相献策。桩基A包的董治军同志当场立了“军令状”,表示要负责解决这个问题。他分析总结试桩阶段的成功经验和施工前期的试成孔信息,确定在不同的区域,灵活采用干作业、泥浆护壁、钢护筒全断面护壁等不同施工工艺,使问题迎刃而解。

党员带头冲锋在前

隆冬的昌吉寒风刺骨,室外温度已经跌至零下30多摄氏度,调试人员一次室外工作只能持续十几分钟。“那天,我们昌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的成员紧张讨论着如何在4个小时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试验。”国网直流公司昌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姚斌说,“可是,对必要的试验项和标准要求坚决不能打折扣。”

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你一言我一语,几轮“碰撞”之后,最终确定了“在第二项做完后,改一下接线,加个波形显示器;第三、五、六项同时检测”的方法。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从未有先例。在试验中改线,感应电依然存在,安全不能保证。关键时刻,湖南送变电公司的张彬同志站出来说:“党员就要顶得住、冲得上,我来全程监护试验。”

经过精心准备,他们用两个半小时便做好了试验,为吉泉工程的带电调试赢得了时间。

北方飘雪,南方艳阳。在古泉换流站内总能随时随地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古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的优秀党员代表刘超,一位“90后”。现场的同志们亲热地称他为“超哥”“超人”。

“做好平凡中的不平凡”已经成为刘超的座右铭。他作为现场技术负责,坚持严格把关每一道工艺工序。“凌晨3点多,最后一个设备附件安装完成后,我才看到他开始往宿舍区走去。”一位现场工作人员回忆道,“在第二天早上的局放试验现场,他早早地出现了。”

不忘守正,坚持创新,刘超带动党员同志开展“头脑风暴”,连连攻克难关。他成功借助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围绕“人、机、料、法、环”,在古泉换流站建设中首次创新应用智慧工地集控平台,实现智能化的施工管控服务。在吉泉工程建设过程中,“超人”刘超和大家一起开展创新项目共计56项。

团结协作共筑和谐

2018年12月16日,吉泉线±1100千伏全压带电后不久,昌吉换流站调试总指挥、临时党支部成员杨万开就开始认真地在吉泉工程调试计划手册上圈圈点点。在随后的20多天,他带领的团队要完成508项带电调试试验。

工期紧,任务重,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对他们而言是个严峻的考验。尤其是线路试验,他们要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搭建实验设备,要在高30米的线路上开展挂线和拆线工作。这个时候,线路试验负责人雷霄给调试指挥部吃了颗定心丸:“放心吧,我们保证圆满完成线路试验。”

20多天,他们需要昼夜不停连轴转。临时党支部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在调试团队到站之前,临时党支部决定在主控室旁的房间里设置临时休息室,配备新床被、饮水机、医疗箱、防冻手套和一些生活必需品,而且在每晚的夜宵里增加一个热汤,让参与调试的同志暖暖身子。

姚斌代表昌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把临时休息室的钥匙交到杨万开手中时,杨万开紧紧握着姚斌的手说道:“太感谢组织了,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面对吉泉工程这样一个超级工程,他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党员不仅要自己积累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带动项目成员的学习和成长。

对此,昌吉换流站临时党支部精心组织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夜校”和安全质量知识竞赛等活动,解决±1100千伏电压等级下直流工程阀厅换流阀、平波电抗器安装、分系统调试等难题,提高了现场各级参建人员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水平。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广大员工共同成长。

      关键词:电力, 安徽电力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