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中的国家电网:改革体制机制 提升发展质量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之风所到之处,皆是一派春意盎然。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电力行业也在不断除旧革新。从集资办电到政企分开,从厂网分开到市场交易,四十年来,电力体制改革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从20世纪80年代电力短缺,到现在电力供应平衡有余,电力体制改革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也深深影响了电力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

  推行集资办电

  实行政企分开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电力行业一直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投资主体单一,运行机制僵化,效率不高。由于电力建设资金长期不足,发电装机增长缓慢,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调。1978年,全国缺电在1000万千瓦左右,拉闸限电成了家常便饭。由于缺电,企业生产经常“停三开四”。

  从1980年起,为了解决建设资金瓶颈,随着国家“拨改贷”的实施,电力行业率先使用银行贷款,走出拓宽建设资金渠道的第一步。这改变了过去因电力建设资金全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制约电力发展的问题。也是在这一年,电力部在“电力工业十年计划汇报提纲”中提出了利用部门与地方、部门与部门联合办电、集资办电、利用外资办电等办法来解决电力建设资金不足的思想。

  1981年12月,全国第一个中央和地方集资电厂——山东龙口电厂一期2台10万千瓦机组开工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用电、谁受益”的政策,龙口电厂工程集资实行三七开,烟台地方政府负责总投资的70%,由所辖16个县市区筹资解决。1984年,第一台10万千瓦机组正式投产。

  龙口电厂建成没多久,效益就开始显现。烟台从全省最缺电的地区,变为全省供电情况最好的地区。1985年,烟台的工农业产值增加19.5亿元,利税增长37.7%,在当时全省8个省辖市中名列第一。

  山东龙口电厂集资办电的突破,为电力工业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

  有了龙口电厂的成功经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集资办电、多家办电的政策,推动了电力投资体制改革。通过集资办电、利用外资办电、鼓励地方政府办电(征收每千瓦时2分钱电力建设资金交由地方政府投资电力)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办电的积极性。1987年,我国发电装机首次达到1亿千瓦。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类独立发电企业的装机容量已接近全国总装机容量的一半。集资办电热潮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快全国范围内就实现了电力供需的基本平衡。到1996年,全国缺电局面已得到扭转。

  在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的同时,电力工业按照1987年7月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提出的“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二十字方针”和“因地因网制宜”的电力改革与发展方针,逐步推进政企分开等各项改革,电力企业不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1996年年底,国务院决定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重新组建国家电力公司,并规定“国家电力公司是国家授权的投资主体及资产经营主体,是经营跨区送电的经济实体和统一管理国家电网的企业法人”。自此,一个以资产为纽带,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一家大型国有公司开始按照公司化要求自主经营。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电力工业部,实行政企分开,将电力工业部的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国家经贸委,行业管理职能移交中电联。至此,电力工业比较彻底地实现了在中央层面的政企分开。

  2002年6月,最后一个跨省电业管理局——华中电业管理局被撤销,标志着我国承担电力行政管理职能50多年的五大电业管理局,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1] [2] [3] [下一页]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改革开放中的国家电网:改革体制机制 提升发展质量

作者:马佳 倪旻  发布时间:2018-12-19   来源:电力网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之风所到之处,皆是一派春意盎然。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电力行业也在不断除旧革新。从集资办电到政企分开,从厂网分开到市场交易,四十年来,电力体制改革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从20世纪80年代电力短缺,到现在电力供应平衡有余,电力体制改革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也深深影响了电力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

  推行集资办电

  实行政企分开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电力行业一直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投资主体单一,运行机制僵化,效率不高。由于电力建设资金长期不足,发电装机增长缓慢,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调。1978年,全国缺电在1000万千瓦左右,拉闸限电成了家常便饭。由于缺电,企业生产经常“停三开四”。

  从1980年起,为了解决建设资金瓶颈,随着国家“拨改贷”的实施,电力行业率先使用银行贷款,走出拓宽建设资金渠道的第一步。这改变了过去因电力建设资金全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制约电力发展的问题。也是在这一年,电力部在“电力工业十年计划汇报提纲”中提出了利用部门与地方、部门与部门联合办电、集资办电、利用外资办电等办法来解决电力建设资金不足的思想。

  1981年12月,全国第一个中央和地方集资电厂——山东龙口电厂一期2台10万千瓦机组开工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用电、谁受益”的政策,龙口电厂工程集资实行三七开,烟台地方政府负责总投资的70%,由所辖16个县市区筹资解决。1984年,第一台10万千瓦机组正式投产。

  龙口电厂建成没多久,效益就开始显现。烟台从全省最缺电的地区,变为全省供电情况最好的地区。1985年,烟台的工农业产值增加19.5亿元,利税增长37.7%,在当时全省8个省辖市中名列第一。

  山东龙口电厂集资办电的突破,为电力工业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

  有了龙口电厂的成功经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集资办电、多家办电的政策,推动了电力投资体制改革。通过集资办电、利用外资办电、鼓励地方政府办电(征收每千瓦时2分钱电力建设资金交由地方政府投资电力)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办电的积极性。1987年,我国发电装机首次达到1亿千瓦。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类独立发电企业的装机容量已接近全国总装机容量的一半。集资办电热潮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快全国范围内就实现了电力供需的基本平衡。到1996年,全国缺电局面已得到扭转。

  在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的同时,电力工业按照1987年7月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提出的“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二十字方针”和“因地因网制宜”的电力改革与发展方针,逐步推进政企分开等各项改革,电力企业不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1996年年底,国务院决定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重新组建国家电力公司,并规定“国家电力公司是国家授权的投资主体及资产经营主体,是经营跨区送电的经济实体和统一管理国家电网的企业法人”。自此,一个以资产为纽带,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一家大型国有公司开始按照公司化要求自主经营。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电力工业部,实行政企分开,将电力工业部的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国家经贸委,行业管理职能移交中电联。至此,电力工业比较彻底地实现了在中央层面的政企分开。

  2002年6月,最后一个跨省电业管理局——华中电业管理局被撤销,标志着我国承担电力行政管理职能50多年的五大电业管理局,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关键词:电力, 改革开放,国家电网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