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电力行业的创新精神

发布时间: 2021-03-23 11:00:49   来源:中国电力网  作者:陈玥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又是农历牛年,习近平总书记以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勉励国人。而在这当中,拓荒牛精神指的就是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就谈到了“开荒牛精神”,他要求广东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2020年10月,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再提“拓荒牛”,要求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已经强调,“十三五”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旗帜鲜明地把创新摆在发展理念的首位。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到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中。

  创新其实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我们应当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战略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让科技创新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只有双轮驱动、相互协调、持续发力,才能促成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而对于企业来说,创新也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正像其它生命体有其自身的基因一样,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也有自身的基因,这个基因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潜能。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核心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为此,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创新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充足的营养,创新——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企业文化只有把创新的基因置入到员工当中去,才是真正能够让企业长盛不衰的企业文化。像松下电器、 IBM、英特尔、柯达等百年企业之所以生存之今,原因就在于其创新精神长盛不衰,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企业文化像基因一样置入到企业的细胞当中去。

  立足电力行业,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历史。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电力科学技术全面进步,电力发展理念全面转变,而改革、进步、转变的过程就是创新过程。 因此,我们理应让创新在全国电力行业蔚然成风。

  中国的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 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鼓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创新发展的态势。截至2015年 10月底,我国发电装机13.9亿千瓦、煤电装机9.5亿千瓦、 水电装机 2.7亿千瓦、风电装机1.1亿千瓦,电网规模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118.9万公里、公用变设备容量50.5亿千安,用电量4.6万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重达34%。全国形成了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南方、西藏六个同步电网,实现了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联网。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大型空冷等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广泛应用,三代核电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节能减排、“走出去”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中国电力能源工业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为创新提供了丰厚沃土。大众创新,人人可为。结合工作、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从技术、工具、流程、制度等诸多方面调整完善,都可能促成创新成果的诞生,甚至可能孕育全新的电力发展机遇。

  当前,在经济社会新常态背景下,面对“十三五”目标,创新的层次与要求都上了一个台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只有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才能实现日益强壮。如果说,党的十八大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那么,十八届五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地位。我们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号”巨轮破浪远航的引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经济就是创新驱动型的经济,新常态下的电力发展就是创新发展。创新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这里的创新不是狭义上的创新,而是涵盖了文化、科技、制度、理论等方方面面。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建立健全护航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形成支撑创新、激励创新的生态和体系。

  让创新在全国电力行业蔚然成风,还要着力培养起一种行业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行业成员的创新能力和习惯的表现,也是共有的关于创新的观念和制度的设置。“让创新在全国电力行业蔚然成风”,这就自然离不开良好的创新文化支持。我们应克服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倾向,破除扼杀创新精神的官本位意识,培育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创新氛围,保护创新成果,加快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确引导员工创新是新时期下企业化文建设的一个新课题。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应该让每个员工感受到市场压力,由市场来评判员工的劳动是否有效。企业最大的困惑是企业的领导感到市场的压力非常大,而有些员工并没有感受到压力或感到压力不大。如果把市场压力穿透到每个员工身上去,人们一定会想办法来解决这个压力,这就需要创新,而这个创新正是企业文化最需要的。如果每个人都来动脑子、都来创新,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企业要从组织结构上使每个人与市场都联系起来,每次创新都要清楚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果能够满足用需求,那么你的创新就是有价值的,这个创新就不是空洞的,是非常具体的。让每一个员工动脑子想一想,今天的创新是什么?是不是用户的需求?而不是被动的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只有鼓励万众创新,以广大电力员工的创新为基石,让创新在全国电力行业蔚然成风,才能建成生机盎然、坚实厚重的中国电力能源堡垒。

      关键词: 包头供电局变电二处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服务热线:400-007-1585      在线投稿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