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观点

尺寸之争逐渐白热化 勿将“大尺寸”当靶点

光伏们发布时间:2021-04-16 17:07:36

2018年开始,光伏企业纷纷发布157mm、158.75mm、161mm、163mm、166mm、18Xmm、210mm等不同尺寸的硅片,这其中,18X与210的争议从研发一直延续到量产。而2020年中旬,“M10”联盟与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的相继成立似乎将这场“混战”引入白热化阶段。


伴随着双方阵营竞争态势逐渐明朗,舆论走向似乎却越来越“迷”。不知何时,竟有人将矛头指向“大”,数度抨击210尺寸组件因为面积增加而导致使用风险增加;物流、搬运成本提高、抗风能力变弱等,各种武断的猜测不禁让人质疑。


实际上,发展至今的210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产业链配套也趋于完整,降本增效的能力更是毋庸置疑。据此前天合光能公告显示,其将向NEXTERA ENERGY销售210尺寸光伏组件约4GW,而同阵营的东方日升也顺利在马来西亚、波兰等地完成210组件出货。此外,据PV-InfoLink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底210电池产能预计超172GW,210组件产能超120GW,巨大的市场增量正给210释放强烈认证信号。


尽管市场反响热烈,但业内部分人士仍对210有各种“盲目猜测”,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种,这里不妨一同梳理、探讨。


 

猜测一:210产品安全可靠存疑,大尺寸意味着热斑、裂断等风险增加?


坊间传闻210产品因为尺寸变大,相应的坏损几率也在增加。这完全是对于210产品的片面解读和误解,大尺寸并不能和高风险直接划等号,产品的性能是由质量、品控、制造能力、应用方案等多方面综合决定的。事实上,大尺寸硅片意味着电池片的排列矩阵更加优化,在面对强风、热斑、遮挡等问题时,相互之间的影响更小。电池片数量减少,单个电池片做工效率提高,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其实更强。


此外,产品安全及可靠性关乎组件效益与客户利益,向来是各方企业重视的关键。据了解,210组件已获得多个权威机构高可靠性认证,其中东方日升210系列660W+组件通过了TUV南德全套可靠性测试并获得IEC认证;天合210至尊660W+系列获得了TUV莱茵IEC 61215及IEC61730证书。

 

猜测二:210组件尺寸随着硅片尺寸变大,会增加运输、搬运的费用?


很多人将210硅片直接与大组件挂钩,这是一个很“外行”的认知误区。210仅仅是指硅片尺寸,210产品是基于210硅片之上,根据不同需求制造出多样式的组件版型,组件实际大小并不能和硅片直接对等。


在实际运输中,各家210企业早已给出多种运输方案,包括竖向包装、分托打包等方式充分利用集装箱空间,相比传统组件甚至增加了运输效率,而此前相关机构对比研究表明210系列600W+组件达到了集装箱的利用率最大化,物流成本对比182组件可以降低10%。


搬运环节,210组件相比182组件,宽度虽然增加了约60公分,但搬运方式并无太大不同,且考虑到安装通常以组件数量计算费用,210组件整体费用反而更低。

 

猜测三:210产品应用场景单一?


目前,行业对于分布式光伏未来将占据主导地位已达成共识,210产品可灵活运用于各种分布式场景;例如东方日升Titan系列410W组件、510W组件产品,适用于多种屋面环境。2020年3月,东方日升向马来西亚交付一批Titan500W高效组件用于工商业屋顶安装,并于2020年7月份成功并网。对比传统组件,装机容量提高7%-12%,单瓦BOS成本降低了2-9分。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提升效率,客户真正享受到了实质利益。


对于地面电站,根据测算,210在降低BOS成本方面表现更加优异,相同的电站规模,组件效率提高,所需组件数量就会降低,支架、汇流箱、电缆成本以及运输安装等费用也会随之减少。210组件无疑是降本增效的理想选择,未来降本能力只会更加突显。


猜测四:210组件产业链不成熟,上下游之间的联动尚未一体化?


由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跟踪支架、材料、承包商等行业的领先企业共同成立的600W+联盟带来了强大的联合效应,210垂直产业链已经形成规模。


进入2021年,210产业链配套再提速。2月7日,全球三大逆变器企业宣布完美适配210超高功率组件的逆变器落地上市;2月20日,7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光伏跟踪支架制造商发布了完全适配210高功率组件的最新产品;相关组件配套企业均已全面生产适配210组件的产品,上下游可完美联动。


由此可见,210阵营企业将始终以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为导向,基于210硅片,创新研发灵活成熟的组件产品及配套设施,致力于为客户带来更高收益与更低成本,而对210产品的片面化解读终将不攻自破。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