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起,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提出“企业制度创新先行,职工技术创新快进”的双轮驱动模式,激发职工创新动力,提升职工创新能力,助力职工创新成果走向市场,发挥效能。
1月24日,在顺利接到智能钳的第一笔订单,并完成原材料的采购后,浙江杭州咸亨国际科研中心有限公司负责人罗铖终于结束了手头的工作,准备过年了。在2018年年底举行的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第二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他用42万元拍得一种智能钳五年的专利权。
这种智能钳的发明人是松阳供电公司工人包益能。在这次交易会上,国网浙江电力的19项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全部通过拍卖与外部企业签约。
2017年,国网浙江电力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提出“企业制度创新先行,职工技术创新快进”的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制度落地赋权职工,激发职工技术创新的动力;通过搭建多种形式的创新平台赋能职工,推动全员创新、全面创新,使职工具备创新的能力。同时,国网浙江电力积极搭建内外部企业交流合作平台,让职工创新成果走向市场,发挥效能。
搭建平台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2018年1月8日,国网浙江电力计量中心员工黄金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如今,虽然快退休了,黄金娟还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继续开展计量标准制订方面的研究,在培养青年员工方面倾注了不少心思。像这样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国网浙江电力有130个。
国网浙江电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求,全面推进职工队伍建设。近5年来,该公司培养全国技术能手等省部级以上专家人才400余人。
在电杆上加挂接地线辅助工具,减轻安装接地人员的承重负担;应用便携式防触电预警装置,解决感应电触电多发的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发明,在电网施工作业中却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它们都来自国网浙江电力基层单位的QC项目。
周波是温州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的一名职工。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制订了“配网带电作业五步法”,在该公司举办的管理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得到推广普及。2018年年末,该项目获得了浙江省总工会“先进职业操作法”的命名。
国网浙江电力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QC小组、青创空间等基层创新单元为各级人才提供成长环境,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形成规范成果转化市场交易体系
国网浙江电力制订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了职工创新成果如何开展市场交易和收益分配,从根本上激活了职工创客的创新创业热情。两年来,国网浙江电力共收到了来自96支职工创客团队121项创新成果的转化申报。这些成果经筛选,再进入推介洽谈会签订转化意向协议,最后在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交易大会上,以竞拍的方式达成交易。
“以前我们创新,更多的是出于职称评定和内部考核的需要。现在成果能真正投入到生产应用中,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来自绍兴供电公司的青年创客徐洋超说。
徐洋超和团队共同研制的变压器“输液神器”——“三零”补油装置,不仅斩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金奖,还通过交易会平台与浙江双成电气有限公司成功签约。
成果的转化交易,涉及技术的转移、所有权的出让,合理的价格是关键。国网浙江电力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确定最低转让价,再通过推介洽谈会和拍卖交易会,分别达成意向转让价和最终的正式交易价,做到了真正的市场化定价。
经过两年的实践,国网浙江电力基本形成了一个“需求申报、评估筛选、推介对接、价格确定、公开交易”的规范成果转化市场交易体系。通过这个体系,40项成果成功实现市场化交易。
2018年5月,国网浙江电力以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推进创新成果孵化成功后的转化及自主创业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创业支撑。目前该公司已经启动10个双创资金项目。
构建“开放共生型”创新生态
2018年6月22日,成立不到一年的国网浙江电力“互联网+智慧能源”双创示范基地,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科协等的第三方评估,升格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这个与阿里巴巴毗邻的智能楼宇,已经入驻了国网浙江电力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等6个实验室,互联网+营销服务、智能运检、智慧物资、大云物移智新技术研究等13个专业创新团队。这些年轻的创客们正在进行“掌上电力”APP4.0、“电魔方”、“能量豆”、“臻享+”等多个新项目的孵化上线,配合开展“网上国网”项目研发。
双创基地的创客都是从国网浙江电力基层单位选拔而来的。他们开展职工创新项目的申报、孵化和转化,双创基地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就是要打破边界、连接资源、开放融合、协同共享,从“内部封闭型”的个体创新模式转变为“开放共生型”的创新生态体系。这是国网浙江电力在职工技术创新模式上迈出的大胆一步。
国网浙江电力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浙江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还积极探索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与企业示范基地建立双创业务合作机制,开展双创基地运营管理等经验交流。
戚宣威是2017年国网浙江电力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的进站研究人员。他申请了6项发明专利。此外,从2015年开始,国网浙江电力就取得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资格。
通过产、学、研、用全链条精准服务,国网浙江电力从注重载体和项目的实际建设,走向了构建环境多样性的创新生态培育发展,为国企职工技术创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从2017年起,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提出“企业制度创新先行,职工技术创新快进”的双轮驱动模式,激发职工创新动力,提升职工创新能力,助力职工创新成果走向市场,发挥效能。
1月24日,在顺利接到智能钳的第一笔订单,并完成原材料的采购后,浙江杭州咸亨国际科研中心有限公司负责人罗铖终于结束了手头的工作,准备过年了。在2018年年底举行的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第二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他用42万元拍得一种智能钳五年的专利权。
这种智能钳的发明人是松阳供电公司工人包益能。在这次交易会上,国网浙江电力的19项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全部通过拍卖与外部企业签约。
2017年,国网浙江电力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提出“企业制度创新先行,职工技术创新快进”的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制度落地赋权职工,激发职工技术创新的动力;通过搭建多种形式的创新平台赋能职工,推动全员创新、全面创新,使职工具备创新的能力。同时,国网浙江电力积极搭建内外部企业交流合作平台,让职工创新成果走向市场,发挥效能。
搭建平台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2018年1月8日,国网浙江电力计量中心员工黄金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如今,虽然快退休了,黄金娟还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继续开展计量标准制订方面的研究,在培养青年员工方面倾注了不少心思。像这样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国网浙江电力有130个。
国网浙江电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求,全面推进职工队伍建设。近5年来,该公司培养全国技术能手等省部级以上专家人才400余人。
在电杆上加挂接地线辅助工具,减轻安装接地人员的承重负担;应用便携式防触电预警装置,解决感应电触电多发的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发明,在电网施工作业中却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它们都来自国网浙江电力基层单位的QC项目。
周波是温州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的一名职工。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制订了“配网带电作业五步法”,在该公司举办的管理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得到推广普及。2018年年末,该项目获得了浙江省总工会“先进职业操作法”的命名。
国网浙江电力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QC小组、青创空间等基层创新单元为各级人才提供成长环境,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形成规范成果转化市场交易体系
国网浙江电力制订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了职工创新成果如何开展市场交易和收益分配,从根本上激活了职工创客的创新创业热情。两年来,国网浙江电力共收到了来自96支职工创客团队121项创新成果的转化申报。这些成果经筛选,再进入推介洽谈会签订转化意向协议,最后在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交易大会上,以竞拍的方式达成交易。
“以前我们创新,更多的是出于职称评定和内部考核的需要。现在成果能真正投入到生产应用中,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来自绍兴供电公司的青年创客徐洋超说。
徐洋超和团队共同研制的变压器“输液神器”——“三零”补油装置,不仅斩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金奖,还通过交易会平台与浙江双成电气有限公司成功签约。
成果的转化交易,涉及技术的转移、所有权的出让,合理的价格是关键。国网浙江电力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确定最低转让价,再通过推介洽谈会和拍卖交易会,分别达成意向转让价和最终的正式交易价,做到了真正的市场化定价。
经过两年的实践,国网浙江电力基本形成了一个“需求申报、评估筛选、推介对接、价格确定、公开交易”的规范成果转化市场交易体系。通过这个体系,40项成果成功实现市场化交易。
2018年5月,国网浙江电力以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推进创新成果孵化成功后的转化及自主创业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创业支撑。目前该公司已经启动10个双创资金项目。
构建“开放共生型”创新生态
2018年6月22日,成立不到一年的国网浙江电力“互联网+智慧能源”双创示范基地,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科协等的第三方评估,升格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这个与阿里巴巴毗邻的智能楼宇,已经入驻了国网浙江电力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等6个实验室,互联网+营销服务、智能运检、智慧物资、大云物移智新技术研究等13个专业创新团队。这些年轻的创客们正在进行“掌上电力”APP4.0、“电魔方”、“能量豆”、“臻享+”等多个新项目的孵化上线,配合开展“网上国网”项目研发。
双创基地的创客都是从国网浙江电力基层单位选拔而来的。他们开展职工创新项目的申报、孵化和转化,双创基地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就是要打破边界、连接资源、开放融合、协同共享,从“内部封闭型”的个体创新模式转变为“开放共生型”的创新生态体系。这是国网浙江电力在职工技术创新模式上迈出的大胆一步。
国网浙江电力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浙江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还积极探索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与企业示范基地建立双创业务合作机制,开展双创基地运营管理等经验交流。
戚宣威是2017年国网浙江电力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的进站研究人员。他申请了6项发明专利。此外,从2015年开始,国网浙江电力就取得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资格。
通过产、学、研、用全链条精准服务,国网浙江电力从注重载体和项目的实际建设,走向了构建环境多样性的创新生态培育发展,为国企职工技术创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