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案例

湖北碳市场十年逐绿“碳”新路

湖北省国资委发布时间:2024-04-22 09:09:36

  近日获悉,湖北碳市场现有各类市场主体2万余个,其中控排企业343家,投资机构959家,纳入企业碳排放配额总量为1.82亿吨,涉及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16个工业行业,有效覆盖了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截至今年3月,湖北碳市场累计成交量3.9亿吨、成交额96.31亿元,分别占试点碳市场的42.5%、41.9%,累计成交量居试点碳市场前列。

  企业“买卖”空气主动减排

  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下称“葛洲坝水泥”)是首批进入湖北碳市场交易的企业。2014年以来,该企业通过建立生产指挥中心、能源在线管理系统、回转窑协同处置生产线、各类永磁节能电机和风机等,极大地降低了化石能源的消耗。截至2023年底,该企业单位熟料产品煤耗下降22.73%,电耗下降15.4%,碳排放强度下降10.14%。过去,该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几百万元购买碳配额,现在能将富余的碳配额卖给其他企业。

  2023年,华新水泥旗下湖北省13窑线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漂浮物、污泥、危险废物等合计约220.6万吨,折算节约标煤约63万吨,净减排二氧化碳约138万吨,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同时,减少了垃圾填埋对土地的污染和占用,实现资源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控排企业力推节能改造,嗅准二氧化碳监测需求的设备商也参与其中。武汉敢为科技有限公司便是“碳”寻者之一。公司自研的高精度固定污染源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能24小时监测二氧化碳排放量,让排放核查数据更有公信力。

  目前,正联合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葛洲坝水泥、华新水泥、湖北计量科学研究院开展碳排放计量试点。

  减排企业获得新资产

  随着碳排放权成为一种新资产,一大批管理碳资产的机构应运而生。

  早在2015年,葛洲坝水泥便建立了碳资产管理处,由公司总经理直接分管。该公司碳资产管理处,设专人负责研究碳配额分配方案、碳核查、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工作,每年出具专业市场报告,并安排交易计划。

  2022年,湖北中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专门为企业提供碳资产管理服务。

  2023年,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主办,湖北碳交中心、中碳资管、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承办的水泥行业碳市场模拟盘交易举行,为水泥企业更好了解全国碳市场提供了契机。

  精准控碳,有效减碳,湖北已初步构建起电力行业碳计量体系。2023年10月,湖北开始区域碳市场电力行业碳排放计量试点,建立电力行业碳计量与碳核查一体化服务平台。湖北电科院制定碳计量监测技术方案,开展碳计量数据比对分析、碳计量数据可信认证、碳计量不确定度评定、碳计量器具管理、碳计量标准制定等工作。经过5个月的试点,目前已在省内3家发电企业的12台火电机组上进行碳计量监测试点,包括碳计量终端安装、调试、子站部署、数据接入等。

  企业低碳发展将获更多融资渠道

  3月8日,湖北碳市场首笔银—证—企三方创新协同开展的碳配额融资业务,为企业提供融资超2000万元。

  宜昌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每年投资3至5个清洁生产项目,每年在环保领域的投资约1亿元。碳配额回购交易成功落地,能有效助力企业盘活碳资产,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2023年,葛洲坝水泥襄阳老河口工厂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累计获得约1亿元资金支持,用于生产设备改造。

  湖北碳市场积极开展碳金融创新,进一步拓宽企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形成了“碳金融创新推动碳市场发展、碳市场发展促进碳金融创新”的互利共赢格局。

  湖北碳市场建成全口径产业集群

  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开市,发电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各试点碳市场普遍面临交易规模下降的形势。作为区域“双碳”工作探路者,湖北碳市场开始了转型之路。

  分配时间提前、纳入门槛更低。今年1月份,《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明确:本省行政区域内年温室气体排放达到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工业企业,应当列入本省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并实行碳排放配额管理。

  为提升湖北碳市场活跃度,2023年12月29日,湖北统一环境权益交易平台正式上线,整合碳排放权、排污权和矿业权交易,并积极拓展用能权、用水权等交易产品,实现了账户、产品、核心交易、终端管理的统一。同时,湖北碳交中心还通过建立会员体系、减免交易服务费等方式,提高经营主体交易积极性。

  湖北碳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碳交中心承担着“湖北试点碳市场建设和转型”“全省统一的环境权益大市场的建设”两大任务。未来,将重点围绕服务“政府控碳、企业减碳、个人低碳”三个维度,依托湖北宏泰集团金融控股平台和全国碳市场支持协调,建设服务全系统、全产业和全场景的碳市场基础平台,持续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发展积累经验。

  具体而言,湖北碳交中心将进一步加快推进“降门槛、扩行业”,推进顶层机制创新,数据中心、建筑综合体、大型商业体被纳入湖北碳市场;挖掘企业融资需求,持续加强碳质押贷款、碳回购业务等推广,探索碳配额收益挂钩债券、碳保险等碳金融产品创新;加快推进涉碳业务,包括企业碳资产管理、碳足迹测算、碳认证、碳培训等,建成全口径产业集群;探索政策与市场相结合的全新碳普惠激励机制,为在全省全面推广碳普惠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