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电 > 营销服务

银川市兴庆区:37年特色小吃店,电磁炉熬出“老味道”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4-10-15 11:18:10  作者:徐航

  10月10日,龚浩翔将在家配制好的辣糊糊香料带到店里。他把香料放进不锈钢大桶,再加入高汤,用电磁炉慢火熬制两到三个小时,一锅辣糊糊汤底就熬制完成了。临近上客的饭点,龚浩翔和他的母亲——店主杨玉霞忙着切菜、配菜、端锅,忙碌中与食客们相谈甚欢。

  从20世纪80年代的街边小吃,到如今宁夏不可或缺的一道特色美食,辣糊糊因熬成糊状的生辣椒面、香料加高汤制成的汤底得名。银川市兴庆区的这家“文娣玉霞串串香”已经开了37年。


10月10日,龚浩翔(左一)帮助客人调节电磁炉温度。 袁宏彦 摄

  “文娣玉霞串串香”第一代店主赵文娣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摆摊卖麻辣丝夹馍。他们那一批摊主用生辣椒面做汤底,研究出了最初的辣糊糊,无意间创造了这个宁夏独有的小吃品类。

  1997年开始,赵文娣的侄女杨玉霞接班经营“文娣玉霞串串香”。3年前,杨玉霞的儿子龚浩翔也加入到了店里。一家三代人共同坚守,就为做好这一锅宁夏特色的辣糊糊。

  龚浩翔忙前忙后,将一锅锅红汤端上桌。打开电磁炉,食客们往锅里放入串好的各种食材。食材被浓浓的汤底包裹,香气扑鼻。

  “1997年我开始做辣糊糊。当时店里只有一盏灯照明,煮辣糊糊用的是蜂窝煤炉。客人一多,炉火就熏得人晕乎乎的。”杨玉霞回忆,2008年迁店后,店里才逐渐配上电冰箱、冰柜和空调,煮辣糊糊也用上了时兴的液化气。随着大家的口口相传,小店生意越来越好。但是,一直用的液化气却让她担忧起来。

  “生意最好的时候,我们楼上楼下招呼客人都忙不过来,液化气用没了还要叫专业的人来换罐,耽误时间还有点危险。”杨玉霞当时打听过,想用天然气需要在店门前破路施工,但这样做肯定会影响生意,还需要支付一笔改造接入费用。思来想去,杨玉霞觉得还是用电最安心。

  让杨玉霞发愁的是,她与物业沟通后得知,辣糊糊店属于老旧小区沿街商铺。小区变压器容量不足,无法满足多家商铺的“气改电”负荷增长需求。她也只好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2022年12月,国家电网宁夏电力(兴庆)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在走访商户时,了解到了杨玉霞想“气改电”的需求。“我们在收集客户诉求后,积极储备改造项目,结合城市老旧电力设备更新工作,于2023年5月在该商铺附近新增一台500千伏安公用变压器,并主动协调物业,全面满足小区及周边商铺的负荷增加需求。”兴庆区供电公司营配业务部主任季清介绍。

  让杨玉霞没想到的是,办理“气改电”连供电营业厅都不用去。2023年7月,供电员工上门指导她使用“网上国网”APP“刷脸”办电。一周内,辣糊糊店用电“升级”就完成了。

  “用液化气一个月费用四五百块,加上空调、冰柜等的电费,与现在全部用电的费用差不多,但是用电接入不收费,用电磁炉干净又安全。”杨玉霞说。银川供电公司为160千瓦及以下低压客户提供的常态化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让她十分欣喜。

  仅今年年初以来,银川供电公司已为2.1万户小微企业开展“三零”服务,共为小微企业节省投资2133.98万元。

  干净整洁的餐桌上放着可以调节热力的电磁炉,以往用明火煮辣糊糊时的异味没有了。“辣糊糊还是一如既往的老味道。”在小店吃了23年的老顾客李先生说。像他这样的老顾客有很多。

  “气改电”的便捷,让龚浩翔比过去更多地关注到了供电服务。在街边的环网柜上、楼道里的电表箱上,还有小区的业主群内,他常常看到一个“银电师傅”的头像。“银电师傅”总能很快回复群里与电有关的问题。

  “银电师傅”是覆盖银川市1万多个网格群、服务150余万户客户的微信智能客服。2021年12月上线后,“银电师傅”在保证答复标准统一的前提下,逐步将诉求响应率从30%提升至99.9%,响应时间从25.6分钟降至1.2分钟。

  “智能的背后不只是响应速度的提升和技术的加成,更是我们构建‘1+1+N’,也就是1名电力网格员对口1个社区服务‘N’名客户的‘银电师傅’社区网格服务新模式。”季清说。

  辣糊糊如今遍布银川,成为当地一道特色美食,也列入了外地游客的“必吃榜单”。“我还想继续开拓市场,在更多的地方开店扩大规模,再利用网络把品牌进一步打响。”龚浩翔笑着说。

  一锅辣糊糊靠着几代人的味觉共鸣,深深扎根在这座城中,而供电服务也见证着“老味道”的发扬光大。(徐航)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