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草原腹地的一颗明珠,更是稀土的故乡,这片阴山北麓的敕勒之川,牧草如毡,羊群似白云飘落。在80年前,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年轻的地质队员丁道衡发现了白云鄂博矿山,大胆地估计了3400万吨的储量,并且预言这里将会成为中国的“大富矿”时,可能并没有想到:一座钢铁城市会因此诞生,全世界稀土储量中的1/3都聚集在这里。而在这片鲜碧如画,遍布宝藏的神奇地域,有一座小小的变电站伫立在矿山脚下。自1958年投运以来,这座变电站一直坚持为白云铁矿及周边牧民供电已有60余载,是包头供电局最远最艰苦的一座220kV变电站——望海变电站。
从市区出发来到白云鄂博区,再来到望海变电站至少需要半天时间,遇上突发天气等情况所需时间更长。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人烟稀少,望海变电站的值班员们每上一轮班都需要在站里坚守整整四天。而这也就意味着不仅仅是工作,在这四天里站内站外的大事小情,除极端特殊情况,都只能由这几名值班员自行解决。
“我们这里人少,每次家里有个什么事儿还真是多亏了咱们变电站的这些兄弟姐妹们。”这是一位居住在离望海站不远处的牧民额尔登呼对来站内学习视察的职工们说过的话。由于牧区地势辽阔,牧民家每户间隔的距离都很远,对于额尔登呼来说,望海变电站就是距离他们家最近的“邻居”。不仅如此,在多年来的相处照应下,额尔登呼早已把望海站的每一位值班员都当作了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家里人”。
2018年,那一年的夏天白云地区下了一场接连多日的暴雨。望海站站长张建军在检查完站内的防洪措施后,意外发现额尔登呼家由于地势低洼积水严重,已有半米多高,围墙和房屋都被严重浸泡,随时有坍塌的危险,但当天他正好有事外出家中无人。张建军站长意识到情况紧急,一边赶紧联系了他的家里人,一边同站内人员冒着倾盆大雨去到额尔登呼家周边处理积水,处理过程中发现积水原因是由于家中排水系统老旧失修,无法有效将积水排出,所幸积水处理及时才没有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风雨无情人有情,暴雨过后,望海变电站的值班员们又积极配合帮助他更换了家中的排水系统,为其日后生活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
然而就在暴风雨过去的几日后,额尔登呼家中突发停电故障。得知情况的张站立刻在站内工作结束后带领值班人员来到了他的家中进行检查。值班人员拿出专程带来的仪表设备对其屋内外电路进行了周密排查,排查过程中发现其屋内的一条线路因近日大雨受潮老化才直接导致了家中电力供应间断。张站及在场运维人员在确认现场无危险隐患的前提下,做好自我保护措施,对该线路即刻进行了更换,恢复了正常供电,保障了其日常生活生产用电。
这些都只是望海变电站与额尔登呼一家诸多帮扶故事中的其中一例,在这个距离包头市内直线距离将近130公里的变电站内,这里每一位普普通通的值班员为民族团结所做的贡献从未停止。
无私的土地养育着无私的人们,相信每一位读过小学语文课本的人都不会忘记其中一篇叫做“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文章。文章中龙梅玉荣两个姐妹不顾自我安危,克服重重困难,无私奉献,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奋不顾身将集体的羊群带回公社,保护了全村公共财产不受损失的感人故事也曾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为了让全站人员能够更深层次理解两个姐妹所做出的感人事迹,张建军站长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带领全站休班人员来到了白云鄂博草原英雄小姐妹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倾听讲解员对她们英雄事迹的解说,大家都感悟颇深。
“我们大家都工作生活在这里,就是一家人,就应当互帮互助。”这不仅仅是张站常常对站内员工说的话,也是望海变电站每一位运行人员的行为坐标。“蒙汉一家亲”对于这里的运行人员来说不仅仅是一句流传深远的话语,更是早已融入进了他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每一年的民族政策宣传月,望海站的全体人员都要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民族团结对于大到国家,小到家庭的重要意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手挽手肩并肩,共创各民族美好未来”,这不仅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各民族团结做出的重要论述,更是每一位生活在民族自治区的人民切实感受到的殷殷嘱托。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继续努力把望海站的各项工作做好,还要和周边的牧民兄弟姐妹们紧密团结在一起,为白云地区的发展添砖加瓦。”身在白云,他们深沉地热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白云地区的稳定发展默默贡献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身为电力人,他们用坚韧不拔、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一腔热血捍卫着自己的忠诚信念,在电力这片“热土”上点亮着万家灯火,不断“发热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