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陷边建边弃怪圈 风电产业或被弃风拖垮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就地消纳不了、外送无法实现的情况下,2016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已经陷入全面亏损的新能源企业,似乎看到了走出低谷的希望。“这是新能源行业的救命稻草。”采访时,所有的新能源企业负责人都这样评价。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关于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核定“三北”地区风电场保障性收购小时数在1800到2000小时之间。对于这个小时数,新能源行业认为,虽不是全额收购,但尚能保证企业合理盈利。

  但是,此后部分省区出台的保障性收购小时数显示,保障性收购难以落实,在省级层面就打了折扣。目前,只有河北、新疆、宁夏等省区出台了保障性收购小时数,河北最低小时数为风电2000小时、光伏1400小时,新疆风电、光伏分别为700小时和500小时,宁夏风电、光伏分别为1050小时、900小时,甘肃为风电500小时、光伏400小时。只有河北省达到了国家的要求,其余三省区都没有达到。

  新能源界认为,保障性收购的这种尴尬,其实反映出的是我国新能源“边建边弃”的难解困局。

  盘活存量才能破解“边建边弃”

  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装机最大的国家,2016年上半年,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37亿千瓦,同比增长30%;2016年11月,全国累计并网光伏电站超过7400万千瓦,同比增长40%。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新能源装机并未减少,导致弃风弃光率不断刷新纪录,向常态化、恶性化发展。

  在弃风弃光严重的同时,新能源财政补贴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表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达到550亿元,原有的补贴模式难以为继。

  采访中,新能源界人士认为,面对“边建边弃”的困局,目前亟待盘活存量,控制增量。否则,我国新能源产业会陷入东西南北中全面“趴窝”的困境。

  首先要盘活现有存量装机资源。盘活存量就相当于有了增量,就甘肃而言,目前光伏装机容量是678万千瓦,有70%约470余万千瓦的装机闲置。如果闲置装机率下降到30%,相当于增加了332万千瓦的装机,比东部一个省的光伏装机都多。

  光伏业内人士估算,如果盘活存量资源,将西北五省累计并网的约2300万千瓦光伏发电弃光率降低一半,就相当于增加了近千万千瓦的光伏装机,这已经接近于目前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光伏装机。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表示,未来几年将把弃风弃光率力争控制在5%以内的合理水平。记者采访的甘蒙青的新能源企业负责人认为,这个目标在风光电装机较少、电力短缺的时候都没有完成,在目前庞大的装机体量下更不可能实现。

  但是,新能源界对盘活存量并不乐观。2016年底发布的电力发展和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将达到2.1亿千瓦以上,年均新增约16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要达到1.1亿千瓦以上。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说,在我国整体能源需求放缓、风电装机过剩的情况下,风电、火电、水电都要抢占发电空间,竞争将十分激烈。

  其次调整新能源发展规划,为“三北”地区预留更大的消纳空间。2016年初,国家能源局叫停了甘吉蒙新等“三北”省区新增新能源项目,近期出台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布局上将风电开发主战场从“三北”地区调整到了消纳能力好的中东部和南方区。

  采访中,甘肃、内蒙古、青海的能源管理部门认为,“十三五”风光电的重点区,恰恰是“三北”地区新能源外送的目标区,这就意味着“三北”新能源大基地的外送空间已经十分狭窄,只能侧重于就地消纳,即使目前在建的多条特高压输电工程建成,外送仍然有限。

  新能源企业认为,国家核准“三北”6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时,基本思路就是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将“三北”新能源向“三华”地区输送,现在新能源布局的调整,基本上砍断了“三北”新能源外送后路。虽然“十三五”规划提出解决“三北”4000万千瓦风电的外送消纳问题,但没有可操作的细则,如何外送,送到哪里,都是未知数。在电力市场蛋糕不增反减的情况下,各省市首先确保消纳本区域内的电力电量,谁又给外省电力让出市场份额呢?业界认为,当新能源“村村冒烟”的时候,就预示着这个产业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了。

[上一页][1] [2] 

      关键词: 新能源,风电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