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来到泰国曼谷,开始参与泰国华富里铁路项目建设。
2023年,我依旧坚守在这里,陪着泰国华富里铁路项目建设迈向收尾阶段,看着原本荒芜的空地上“银色巨龙”横空出世,一往无前向远处奔去,心中便平添了许多自豪和欣慰。
“萨瓦迪卡,我的朋友。”是我来到项目学的第一句泰语。幸运的是,学会了这句话,我真交到了不少朋友。
春天的晚上,是我最喜欢的时光,没有白天的炎热,带来点点微凉。晚上作业量少的时候,我喜欢戴着安全帽,走到华富里河上的连续梁桥面,将双臂支在围墙上,努力将身体前倾,视野无限延伸,直到消失在河面尽头。凉风习习,空气中夹杂着草地和树叶散发的清香,有种微醺的美妙。
“朋友,拿着。” 耶娃洛特将橘子味汽水递给我,我微微一愣,接过道了声谢谢,她继续说:“这边晚上灯光不好,水面上蚊子还多,现场铁轨这些物件比较零散,小心绊倒。”
我看看橘子味的汽水,想着,这不是夏天的标配?但是考虑到泰国一年的温度差别不大,还是勉强应个景,喝了一口:“味道不错,加班的时候,就应该来一口,人一下就精神了。放心吧,这工地我来来回回这么多次,早就轻车熟路了。”
我在项目负责招聘工作,那时候跟很多同事一样,人生地不熟,语言能力偏弱。对当地人才的工资把握不准,尤其对工程师证件等级也不熟悉,导致招聘难度很大。
耶瓦洛特入职后,与各部门负责人召开了人才需求计划专题会,梳理了各部门招聘需求,制定了详细的招聘流程和计划,加班加点地筛选简历近千份,最终为项目招聘了一支稳定且有能力的属地人才队伍,解决了项目建设初期属地人手紧缺的问题。
她非常熟悉当地劳动法,定期对中方人员进行属地化劳动法规培训,如深度解读人员招聘合同等,避免发生劳动用工矛盾,保证了人员稳定。
在此过程中,耶娃洛特不断协助中方管理人员,在遵守当地法律前提下,制定了属地人员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属地化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我看着耶娃洛特转身向远处走去,最终与夜色融为一体。皓月当空,深蓝色的湖水泛着柔和的荧光,风吹过周边的树林,层层迭迭,好似海浪翻卷,无涯无垠,万籁俱寂,偶尔传来几声远处项目施工的声音。“路”从今夜白,明天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第二天,在项目部的组织下,我和同事们共同前往当地唐通拉小学,开展雷锋日捐赠活动,同办公室的艾亚和我们一起。
艾亚在项目部工作4年多了,但是一起前往当地学校开展捐赠活动倒是第一次,她兴奋地和我念叨了一路。她说看着大家穿着工服,整整齐齐去唐通拉学校,觉得十分感动。
学校里绿树成荫,简陋的墙壁刷成了可爱的粉色,晨光初露,晓风未起。道路旁中布满了树木,成行并列。湖中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孩子见到我们十分高兴,我和艾亚从箱子里拿出为他们准备的书本、文具、篮球和零食,送上了我们精心准备的礼物。
我从书包里掏出一沓红纸和一叠毛笔递给艾亚,艾亚接过后,笑着挥舞了一下手中的红纸说道:“每到中国的春节,同事们都会在那些红红的纸上写上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文字,虽然我看不懂什么意思,但觉得很美又很艺术,满满的过节气氛。孩子们赶紧写起来,将你们的愿望告诉我们。”
我和艾亚把四四方方的红纸一一摆在桌子上,给孩子们一人分一支毛笔,然后一笔一划的教孩子们写 “中,泰”二字,我一边写,一边跟身边的孩子们解释其中的意思,孩子们很兴奋,也主动临摹起来,有几个孩子不会写很着急,艾亚用泰语向孩子们解释,只要表达出美好的愿望就可以。我开心的站在一侧,看到孩子们和艾亚吵吵闹闹写字的这一刻,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艾亚走过来道:“这温暖是中国同事们带来的,很感谢你们的到来,给孩子带来莫大的鼓舞和关心,让他们有勇气克服困难,带着微笑,好好读书。我想那时候他们就能早早地坐上中国电建水电四局建设的这条铁路,去到他们想去的地方。”
回项目部的路上,大家分享着上学、工作中的趣事,聊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不禁想到了自己。2020年至今,我到项目已经快四年,时间的历练让我从“萌新小白”蜕变成了独当一面的自己。
“我们到了,下车,准备吃饭!”艾亚将我的思绪拉回,她挥挥手向项目部走去。
我看向不远处的华富里铁路项目部,日落跌近迢迢星夜,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向过去做着最后的告别。一群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为了同一个梦想相聚,他们齐心协力,跨越山海,用汗水浇灌梦想,用梦想守护信念。
萨瓦迪卡,我的朋友!
傅金娟(右二)和泰国朋友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