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马西斌:水电七局灌浆“第一人”

水电七局发布时间:2021-04-02 23:22:17  作者:李俊敏

“质量问题,决不能弄虚作假!这四人必须开除,他们要为自己辜负了党和国家的信任承担相应后果。”很难想象,眼前眉目慈祥、笑眼弯弯的在川央企水电七局退休职工马西斌,年轻时对待工程质量问题竟是如此的严肃认真。

有着65年党龄的马西斌正笔直坐在茶几前,说起话来不疾不徐,岁月虽然在他的脸上和手上刻满了褶皱,但眉宇间依然散发着刚强的气息。84岁高龄的马老健康状况尚可,除了视力有所下降,耳朵灵敏、思维敏捷。他最喜欢看的节目是央视《新闻联播》。除此之外,也特别关注水电七局的点滴发展。

心系祖国,万里驰援三线建设

时光倒回半个世纪前,马西斌正在相隔祖国万里之遥的非洲几内亚援建金康水电站。

当得知中央“好人好马、好钢好枪进三线,支援大西南建设”的号召时,毅然决然踏上了回国的征程。“祖国有需要,咱们水电儿郎就该义不容辞。”返程途中,马西斌满腔热情,跃跃欲试,满脑子想着要怎么结合自己这些年在钻孔灌浆领域的所学,为祖国建设挥洒激情汗水,贡献青春力量。

马西斌清楚地记得,那是1966年的10月末,时值冬日、寒风习习。当公共汽车一路向西从千里冰封的黄河之滨三门峡,开进四川乐山,再辗转雅安、石棉,他和同行的30多名“战友”一起,经过了2天2夜的奔波,换乘了4次车,绕了数不清的盘山泥巴路,车轱辘都快抖散架,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来到目的地龚嘴。

眼前的龚嘴坡高路险、四面环山,悬崖峭壁欲与天公试比高。不过幸运的是即便自然环境艰苦恶劣,经过前期多批次七局人的到来,此时的营地已经有了牛毛毡工棚,不像第一批到达龚嘴的七局人一般餐风露宿,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砍了两麻袋野草当“床垫”。

彼时在三线建设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水电工人志气大,深山峡谷把根扎,荒山劈岭建工棚,大渡河畔是我家。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吓退年轻的马西斌,反而更加激发了他艰苦奋斗的意志,也让他把大渡河畔当成了自己的家。

然而让马西斌没想到的是,大西南的天气与河南老家大相径庭。连绵的细雨可以淅淅沥沥连下两三个月,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夜里盖的床单被褥,每天摸着都感觉是湿哒哒的。由于长期湿气过重,很多“战友”身上都长起了湿疹,白天干活无暇顾及,夜里却是痒的难以入睡。即便这样,也从来没有一个人想过放弃或者退缩。

扎根一线,坚守岗位发光发热

那时候白天马西斌就窝在工地现场,不是跟着工人师傅们来回搬运五十公斤一袋的水泥,就是在暗无天日的隧洞里钻孔灌浆、钻研技术。一天下来,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浑身都被灰层、泥浆包裹,只看得见两个眼睛还在哧溜溜的转动,用力的跺两脚,身上的灰层散落一地。别人看到他这样,都忍不住调侃他是滚到泥浆里去了。每一次他都无奈的笑笑,心里想着要是能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下干这些活就好了,同时也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天,他总是第一个起床,不断跟着有技术的工人师傅们学习、观察、探讨、总结;晚上,挑灯研究定额、图纸和规范。一份崭新的图纸不到一个月就被他翻得焦黄,解决了现场数不清的疑难杂症。伴随着图纸变化的除了马西斌日益精进的钻孔灌浆技能,还有他的职务。几年时间,他从普通工人一路晋升为灌浆大队长,并成为最高八级的钻孔灌浆专家,带领着200多人的队伍,攀爬在大渡河畔的悬崖峭壁、奋战在不见天日的黑暗洞室,一路披荆斩棘,在龚嘴打了成千上万个孔、灌了三四万米的浆液,圆满完成了电站的钻孔灌浆施工任务。

“灌浆第一人,必须是马西斌。”在当时甚至是现在,说起灌浆施工,七局人脑袋里浮现出来的就是马西斌。1994年,湖南五强溪水电站正如火如荼的建设,当电站3号和4号船闸工程开挖时,700余米的左岸高边坡山顶缓缓开裂,边坡上的锚杆、锚索都已达到设计极限,电站面临溃坝山体垮塌危险。阮江湍急,风声鹤唳,一时间权威专家、抢险分队赶赴现场,研究处理对策。几经曲折,难下定论,工程报废将损失惨重。

危难当头,船闸工程指挥部局长和权威专家孙钊想起远在四川的灌浆“黑马”好友马西斌,当即千里传音讯。临危受命,马西斌飞速赶往现场,查看周围地质情况,经过多方了解和沟通,随即定下抢险方案,并从四川空运了15台专业的灌浆设备抵达现场。从现场组织了2000余作业人员,按照比例每天将1000方沙、500公斤水泥和凝固剂等搅拌均匀,通过专业设备进行回填灌浆。灌浆持续到第7天,山体开裂程度开始减小;到第10天,裂缝趋于稳定;到第15天,裂缝达到预期稳定……此时,在场所有人都对马西斌竖起了大拇指,湖南省及国家水电部还对马西斌进行了特令嘉奖。

计划经济结束往后的二十余年,水电七局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断探索前行,业务不断发展壮大,马西斌南征北战,在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雅砻江二滩、东西关、太平驿、槽渔滩、铜头等近30个水电工程留下了他奋斗的脚印。一路走来,他始终秉承着一个信念:党和国家信任咱们,必须要肩负起使命、担当起职责,优质安全的把每一项工程建设好。

精神传承,铸造七局优质招牌

都说水电人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忍耐、能团结、能奉献。在马西斌看来,作为党员还必须特别讲诚信、特别能担当。时至今日,回想起当年在铜街子因为灌浆隐蔽作业弄虚作假被开除的四个人(本文开头一幕),马西斌仍然难以忘怀。即便当时拒绝了高层的求情,得罪了四位同事和其家属,但是他并不后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质量问题,决不能弄虚作假。”

2020年,当水电七局经历无数个日夜研发的“科技”利器——“灌浆与锚固智能化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成果荣获中国质量技术领域最高奖荣誉的消息传到马西斌耳朵里时,他甚至比获奖团队还激动和骄傲,摆脱脏乱差的施工环境,实现隐蔽工程阳光作业这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

从龚嘴起步,再到铜街子……到如今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杨房沟水电站,在马西斌和他一手带出来的上百位基础处理骨干的努力下,水电七局基础处理品牌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步步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核心竞争力。“每次在成都街头随处看到水电七局的牌子,真的就感到特别的高兴。”看着七局一步步转型升级、发展壮大,马西斌眼里溢满了笑容。在工作的几十年光阴里,马西斌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是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接班人”,他的助手、他的学生都相继成长,在全国各个重点工程独当一面。最引以自豪的“徒弟”如今成为了厅级干部,带领一万余人的企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退休之后,马西斌依然没有离开七局,而是作为专家顾问继续发光发热,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现场施工的疑难杂症,不断为基础处理领域发展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力量。2013年,76岁的马西斌在家人多次劝说下,不再翻山越岭到处奔波……

即便不在一线,马西斌心系家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精神和一座座水电丰碑早已深深的刻在七局人心中。


精神矍铄的马西斌


马西斌(后排左一)与同事在几内亚金康电站


马西斌(右二)与灌浆工程队合影


马西斌(中)与同事在小浪底水电站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