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智慧工地 水电七局用科技助力安全生产

水电七局发布时间:2021-03-20 22:42:59  作者:李俊敏

“北一线跨绛溪河大桥承台锚拉杆张拉施工前再次检查安全措施,确认无遗漏;张拉作业时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3月17日,水电七局成都空港新城项目,安全管理员正盯着屏幕“远程”监督现场安全情况,“隔空”喊话现场施工人员时刻保持警惕。

“钢箱梁安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稍微加快速度,跨绛溪河西一线大桥支架基础施工再多加派两个人手。”正在办公室研究施工组织设计的项目负责人时不时拿着手机关注着现场安全与进度。

油面铺筑、钢箱梁安装、安全文明施工系统……在空港新城项目的各个作业面,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在项目营地的智能管理展厅,一块大屏幕就能还原整个工地的建设场景,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实时监控。“云平台+物联网”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将这个拥有六个子项、直径二十多公里的空港新城项目纳入“掌中”。“工地整体的施工状况的AR全景、进入工地的人员、在不同区域的人员聚集情况、塔吊等各种施工设备的运转状况、气温风向空气质量等环境信息,各类数据通过5G网络及时传输到专用服务器里。”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智慧工地建设,不仅实现了项目部对现场人、材、机等全方位、全天候监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还显著提升了安全监管效率,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基础不牢,发展的大厦将地动山摇。”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安全生产工作新理念,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树立红线意识、统筹安全与发展,坚持底线思维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深刻阐述。

作为中央在川骨干企业,水电七局生产经营业务不断取得新突破,市场营销、营业收入不断创历史新高,涉及的新业态、新模式,使用的新技术不断增多,安全管理难度随之增大,事故风险增加。如何夯实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安全基石,水电七局坚持安全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兴安、科技强安战略,深入推进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确保安全“零事故”。

“科技支撑是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基础的手段。”在水电七局成都地铁19号线施工现场,项目部依托BIM技术、人脸识别、全景监控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打造智慧工地建设;除了劳务实名制人脸识别管理系统外,项目还采用了扬尘监测管理、出渣车辆自动识别等近10项智能信息化系统,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与信息化的融合,助力项目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高远程监测预警、自动化控制和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

文井江畔,怀远境内,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正如火如荼的建设。施工现场机械轰鸣、车水马龙,水电七局正全力以赴推进大坝填筑施工。

“水库大坝为砼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23米,全部填筑工程量约404万立方米;大坝填筑的坝料质量控制、填筑过程安全和质量管控是整个施工的重中之重。”项目部依托智慧工地建设,通过无人碾压技术、智能灌浆技术、智能拌合站管理技术、长距离坝料运输信息化管理技术等四大核心技术,助力工程安全、高效、优质建设。

“无人驾驶碾压技术在成都市水利建设施工中首次应用。”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技术采用高精度定位、无线通讯、自动控制、可视化技术和高级控制算法,开发具有高度智能化、无人化的路面机械成套机群施工设备。技术的应用可将施工效率提高20%,施工成本节约15%,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

“智慧工地建设不仅有力促进了项目安全管理,还有效提高了项目管理及质量、文明施工水平。”水电七局安全环保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水电七局紧跟前沿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推广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技术和工装设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还以项目需求为导向,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和重大风险管控的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工艺工法和工装设备,有序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推动技术装备升级改造,降低人员安全风险;同时积极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结合PRP系统,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收集风险、隐患、生产过程、管理过程等数据,深入分析其内在规律,用大数据挖掘管控难点,提高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水电七局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的安全环境。


李家岩水库智慧工地数据中心


李家岩水库无人碾压技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