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两谷三面坡,构成了锡都个旧特殊的地形地貌,地基条件的欠缺,让这里的每一条路更显得意义非凡。而建水(个旧)至元阳高速公路是这里最受关注的一条“路”,它将建水、个旧、元阳三座城紧密联系,交通便利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繁茂起来。
建水(个旧)至元阳高速公路是云南省规划“五纵五横一边两环二十联”中曲靖至呈贡至通海至建水至元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省高网“十三五”新开工重点项目。其中个旧至元阳段路线全长51.127公里,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共有桥梁42座、隧道15座,桥隧占比78.07%,概算总投资约88.3亿元。
兴隆隧道,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全线标志和重点控制性工程,左洞长8840米,右洞长8843米,是云南红河州在建高速公路第一特长隧道,进出口高差达150米,穿越F5大断层,具有“超长、长纵坡、生态敏感、地质复杂”等显著工程特点,突破了云南省在建高速公路建设新难度,也刷新了中国电建集团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新长度。
雄关漫道敢亮剑,叩石垦壤穿哀牢。隧道于2018年3月15日开工建设,2021年1月23日实现双幅贯通,历时1036个日夜,建设者们披荆斩棘,不畏艰难,以科技兴企,以匠心筑梦,开辟了一条英勇对抗艰难挑战的求新变革之路。
道阻且长,逆而行思
“特长隧道,近9公里,通风排烟成为主要施工难题。”
“隧道进出口高差150米,途径多处水域丰富区域,涌水排水难度大,围岩等级中四五级围岩区域占比72.3%,F5大断层1处。”
“全长8840米,工期3年,排除外在影响因素,每天必须达到10米的施工进度,任务重。”
评审方案中“砸”下来的这一系列问题,让参会人员眉头紧锁,压力随之而来。
按照传统的压入式通风管理模式,风只能压入到2公里,然而兴隆隧道总长近9公里,每增加一台风机,将耗费300多万机械费成本,还必须加大电压压力,这就可能造成整个供电系统崩溃。这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前期施工使用的传统设备,投入高、效率低,后续附属施工工序繁琐,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通风排烟,二是提高进度。”但具体怎么解决又让建个元项目陷入了沉思。
“按照公司最新要求和施工发展方向,创新是不可少的因素,尤其是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会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长隧道通风有先例,这是个借鉴的方向。”
……专题会上,大家集思广益,打开思路,坚定不移地确定要走科技创新之路,解决通风、进度难题。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
2017年12月,兴隆隧道专项科研小组成立,开启了兴隆隧道施工方法的探索之路。
查阅资料、制定方案、深入调研、开会研讨,科研小组分工协作,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先进经验,反复验证、总结、推翻,再验证、总结……“经济型通风”施工方案应运而生,并最终确定了“巷道式通风”中风机、巷道的最佳定点,实现了自然风力运用最大化。
“目前洞内温度21℃,风速2.3米/秒,空气质量较好,通风排烟正常,完全符合施工作业要求”,项目部小鲁拿着空气质量检测仪检测,报出的数据让科研小组欢呼雀跃,项目部成功迈出“经济型通风”施工的第一步。
“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科研小组组长张永生激动地说道。
“这个省钱还好用,真是太厉害了”,旁边站着的施工队负责人竖起了大拇指称赞。
取得这样的成果和肯定,科研小组花费了近半年时间。这半年来,除了夜日继日地摸索研究,更是受到施工队的多次阻挠。他们硬着头皮要坚持传统的方法,觉得这样保险稳妥。
“我就看能弄成什么样”“就一台风机的事情,搞的这么麻烦”……质疑声不断,但最终还是胜利了,因为项目部的坚持,因为科研小组倔强的工匠精神,足够打败一切。
科技创造硕果,“巷道式通风”施工,为项目节约成本622万元,更为同行业特长隧道通风提供了可靠的实践经验。
行远自弥,笃行不怠
与“通风难题”并驾齐驱的是“进度难题”,平均每日10米的开挖量必须保持。自入场以来,项目部便大力推进机械化施工,逐步由浅入深,从简单地使用、引进,逐步走向自主研发之路。
兴隆隧道隧作业面小,难以大规模投入人员,前期进度缓慢。项目部结合实际,先后引进了半自动防水布钢筋台车、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聚能管光面爆破等新技术,极大节省了人员、物资成本,降低了隧道开挖二衬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2020年10月13日,项目部自主打造的多工程隧道台车正式在兴隆隧道试运营,耗时2年半时间。台车以工程车底盘作为载体,采用方钢做主体框架,液压系统做伸缩平台,台车中间设置一处机械臂辅助人工立架,平台收回可作为拱架运送车,平台打开可作为立架台车立架作业;在发生危险时施工作业工人可利用隧道多功能台车伸缩平台进行逃生,为操作工人提供安全保障。
隧道台车作业时,工人好奇地观望着,操作人员的一个转动,机械臂自动旋转抓住工字钢并立了起来,随后2个工人上前固定,三分之一的拱架便完成了。
“这可真省事,不用几个人一起扛工字钢了。”
“工字钢一立起来只要固定就行了。这样的话省了很大力气啊。”
“有落石还可以跑到安全区域,比以前安全得多。”
初试的良好效果也给科研小组成员添加了动力。“这只是台车的最初版,后续还会将信息化融入台车控制系统,通过搭载最新的“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让台车成为工人移动化、信息化战斗堡垒,且能全部实现隧道掘进包括钻爆作业、立架、二村施工、隧道初期支护兼顾隧道缺陷检测等作业内容”,张永生说道。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缀,未来可期。”这是项目负责人陶文江平时勉励全员的话语,也是这个面临挑战不退缩、不服输,不断用荣誉刷新成绩的项目团队最好的代名词。
起舞个旧,“匠心”筑梦,从2017年的筚路蓝缕到2021年的玉汝于成,一千个日夜的奋力拼搏让众人见识了四局风采、央企担当。
“终于贯通了,能过个好年了。”站在隧道洞口,建设者们咧开嘴大笑着,激动地拍着双手,一时间感慨万千:“亲眼见证隧道贯通,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成才,是参建者们一辈子的荣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