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昆:改革开放照亮电力强国之路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

  电,传递光明,承载文明,是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

  1882年7月26日,中国的第一盏电灯在上海滩倏然亮起,我国古老的农耕社会终于绽放出电气时代的曙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难发展,至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为18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3亿千瓦,人均年用电量仅为9千瓦时,中国电力工业处于落后地位。

  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经过恢复调整和两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等多重影响,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的电力工业仍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基础依旧较为薄弱。197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仅有5712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位于世界的第八位和第七位,而人均装机容量仅为0.06千瓦/人,电力供应短缺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确定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形成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局面。在改革开放政策的照耀下,我国电力工业不断解放思想,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2017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7.77亿千瓦,发电量达64171亿千瓦时, 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和变电设备容量分别为68.55万千米和38.52亿千伏安。中国发电装机、发电量、电网规模均居全球第一,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等技术装备和造价水平世界领先,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和装机规模世界领先,水电设计、建设、制造水平全面引领世界。电力从大机组、超高压、全国联网向绿色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新阶段转变,中国正向世界电力强国迈进。

  电力工业四十年发展的基本经验

  中国电力工业4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证明,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遵循市场经济及电力工业自身的特殊规律,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在发展中深化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实现了电力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人民电业为人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在电力行业的集中体现,是电力行业初心和使命的高度概括。1999年1月启动实施的“两改一同价”拉动了农村电力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15年12月23日,青海果洛班玛果芝村顺利通电,我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无电人口全部用上电”的任务。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始终以满足城乡人民美好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为根本宗旨,电网主网架建设逐步加强,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取得成效,让电力用户用上了更高质量的电能。从改革开放初期饱受频繁停电之苦,到2017年全国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降到了16.27小时,我国用户年平均停电频率为3.28次,其中城市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降到了5.02小时。40年来,电力在国家扶贫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企业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户户通”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供电条件,同步开展动力电覆盖工程,拓宽了村集体和贫困户的致富渠道,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电力企业深度参与的光伏扶贫工程建设,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培育了新产业。

  始终坚持电力安全为本的发展理念。电力安全不仅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是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电力发展的首要目标就是安全可靠供电,努力向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不间断的电能服务。在坚持电力工业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下,电力装机的快速增长为电力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成为全球发电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其中2006年、2007年每年投产1亿千瓦更是创造了世界电力发展史的奇迹。2017年我国人均装机容量跃升至1.28千瓦/人,全国电力供需呈现总体宽松,从根本上解除了电力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40年来,电力工业逐步形成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把安全发展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建立健全电力应急机制,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没有发生特大电网事故。我国电网主网架逐步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取得成效,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用电的强劲需求,并为优化资源配置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我国高度重视核电安全,先进三代核电技术逐步实现大规模应用,保持了良好的核电安全记录,为亚太地区及全球核电安全能力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始终坚持优化电力结构的发展方式。电力工业在实现40年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始终坚持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不断优化电力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极大改变了电力工业传统的落后面貌。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及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要,在能源电力科技没有重大革命性突破之前,煤电仍将是确保我国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主力电源,这将使我国电力结构优化目前必须以加快清洁煤电和新能源发电为主线。截至2017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68865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8.8%;10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达到103台,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所占比重达到44.7%,我国电源结构持续优化调整。实践证明,在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着力解决存在的诸多结构性等问题,一是能源资源地区分布和电源结构不够均衡,二是电网结构不能满足电源发展和保障电力供应的要求,三是煤电运动态平衡的产业结构矛盾仍较突出,四是如何处理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矛盾等。只有逐步解决和完善发展中的各种结构与矛盾问题,才能使电力工业走上与环境、社会、资源的协调发展之路,这也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需要着重解决的突出矛盾。

  始终坚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4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以“创新、创造、创业”为根本途径,开展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发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工程示范应用,取得了一大批卓越的创新成果。我国率先研发应用了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技术,全面攻克了±11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系统成套技术,掌握了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特高压技术继续引领世界大电网技术发展;以CAP1400和“华龙一号”为标志,中国核电已达到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并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制造能力;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关键部件成功问世,奠定了中国水电技术的世界领导者地位。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持续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使电力企业逐步成为电力市场主体。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逐步确立和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形成企业战略新模式,提高企业信息管理和资产运营管理水平,在安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才能适应现代科技、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和严峻挑战。

  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基本原则。坚持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改革促进发展,是40年来电力工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基本经验。回眸我国电力改革40年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1978年~1988年,集资办电解决电力供应短缺问题;1988年~1996年,破解我国电力工业政企合一问题;1996年~2002年,政企分开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2002年~2012年,厂网分开与电力市场的初步发育;2012年至今,改革新常态加快市场化步伐。电力发展40年的实践证明,电力体制改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把握改革方向、时机和节奏,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益,改善服务,促进发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电力管理体制。

  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引领中国电力未来发展

  当前,电力工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供需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坚期,新的问题与困难将迎面而来,这是历史的常态。电力行业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重要论述的精神,持续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更为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当前,我国电力工业要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提高电力发展质量、加强电力国际产能合作,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一代电力系统,促进电力行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目前,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交易机构组建基本完成,发用电计划和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已进入落地实施的关键阶段。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加强市场建设是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亟须深入研究电力改革试点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和市场机制,为电力改革的平稳推进奠定基础。就当下而言,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落脚点在于进一步理顺国有经济、行业利益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市场机制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推动电力行业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新世纪以来,一场能源革命的浪潮在世界范围掀起。这场能源革命的目标是实现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在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能源供给的同时,解决好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发展低碳电力,就要放弃传统的电力发展模式,通过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电力工业的清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风能、太阳能发电比例的上升,出现了传统电力系统不适应大规模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新能源电力接入等问题,新能源电力难以有效消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加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把电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构建发电供给侧、电网输配侧、用户消费侧的协同机制,多措并举破除技术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推动电力行业转型升级。在发电供给侧加强电网友好型发电技术研究;在电网输配侧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网结构,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在用户消费侧努力实现电网友好型智能用电,不断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化石能源直接消费的比重,努力形成多能互补和综合能源服务的新业态。

  进一步提高电力发展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电力发展必须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着力破解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突出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电力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开放融合、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一是坚持战略引领,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优化电力结构,不断提升电能质量和供电服务质量。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重点推进全面创新,不断提升电力核心竞争力;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由传统能源提供者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不断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能源供应、解决方案及延伸增值服务;继续加强管理创新,向管理要效益,下大力气解决管理投入、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重点改革问题,把管理创新作为“争先进、创一流”的抓手。三是坚持质量效益优先,持续优化电力运行效率,不断提高电力能效和节能减排水平,努力降低社会用电成本。

  进一步加强电力国际产能合作。电力作为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迫切要求世界各国通过密切合作和互利互惠,走出一条电力、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准确研判,认清和平发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世界发展潮流,变革创新、走向国际、扩大开放是行业发展大势,进一步加强协作,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商业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电力企业主体作用,促进重大项目合作。电力企业要建立协同机制,整合产业资源,将单一企业的比较优势聚合成行业的整体优势。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重视企业海外形象建设,要注重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要充分发挥电力行业协会的作用,切实提高服务电力企业“走出去”的能力。继续推动建立区域范围、不同层面的电力合作定期沟通交流机制,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加速中国电力标准国际化进程;继续开展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研究,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积极参加全球性、区域性非政府间能源电力国际组织,进一步扩大中国电力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践和发展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思想解放永无止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电力工业将不断实施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清洁、高效的电力供应体系,确保电力工业发展满足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关键词: 区块链, 杨昆,电力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杨昆:改革开放照亮电力强国之路

作者:杨昆  发布时间:2018-09-29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

  电,传递光明,承载文明,是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

  1882年7月26日,中国的第一盏电灯在上海滩倏然亮起,我国古老的农耕社会终于绽放出电气时代的曙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难发展,至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为18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3亿千瓦,人均年用电量仅为9千瓦时,中国电力工业处于落后地位。

  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经过恢复调整和两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等多重影响,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的电力工业仍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基础依旧较为薄弱。197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仅有5712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位于世界的第八位和第七位,而人均装机容量仅为0.06千瓦/人,电力供应短缺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确定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形成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局面。在改革开放政策的照耀下,我国电力工业不断解放思想,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2017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7.77亿千瓦,发电量达64171亿千瓦时, 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和变电设备容量分别为68.55万千米和38.52亿千伏安。中国发电装机、发电量、电网规模均居全球第一,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等技术装备和造价水平世界领先,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和装机规模世界领先,水电设计、建设、制造水平全面引领世界。电力从大机组、超高压、全国联网向绿色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新阶段转变,中国正向世界电力强国迈进。

  电力工业四十年发展的基本经验

  中国电力工业4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证明,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遵循市场经济及电力工业自身的特殊规律,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在发展中深化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实现了电力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人民电业为人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在电力行业的集中体现,是电力行业初心和使命的高度概括。1999年1月启动实施的“两改一同价”拉动了农村电力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15年12月23日,青海果洛班玛果芝村顺利通电,我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无电人口全部用上电”的任务。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始终以满足城乡人民美好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为根本宗旨,电网主网架建设逐步加强,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取得成效,让电力用户用上了更高质量的电能。从改革开放初期饱受频繁停电之苦,到2017年全国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降到了16.27小时,我国用户年平均停电频率为3.28次,其中城市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降到了5.02小时。40年来,电力在国家扶贫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企业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户户通”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供电条件,同步开展动力电覆盖工程,拓宽了村集体和贫困户的致富渠道,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电力企业深度参与的光伏扶贫工程建设,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培育了新产业。

  始终坚持电力安全为本的发展理念。电力安全不仅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是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电力发展的首要目标就是安全可靠供电,努力向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不间断的电能服务。在坚持电力工业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下,电力装机的快速增长为电力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成为全球发电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其中2006年、2007年每年投产1亿千瓦更是创造了世界电力发展史的奇迹。2017年我国人均装机容量跃升至1.28千瓦/人,全国电力供需呈现总体宽松,从根本上解除了电力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40年来,电力工业逐步形成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把安全发展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建立健全电力应急机制,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没有发生特大电网事故。我国电网主网架逐步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取得成效,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用电的强劲需求,并为优化资源配置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我国高度重视核电安全,先进三代核电技术逐步实现大规模应用,保持了良好的核电安全记录,为亚太地区及全球核电安全能力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始终坚持优化电力结构的发展方式。电力工业在实现40年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始终坚持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不断优化电力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极大改变了电力工业传统的落后面貌。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及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要,在能源电力科技没有重大革命性突破之前,煤电仍将是确保我国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主力电源,这将使我国电力结构优化目前必须以加快清洁煤电和新能源发电为主线。截至2017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68865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8.8%;10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达到103台,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所占比重达到44.7%,我国电源结构持续优化调整。实践证明,在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着力解决存在的诸多结构性等问题,一是能源资源地区分布和电源结构不够均衡,二是电网结构不能满足电源发展和保障电力供应的要求,三是煤电运动态平衡的产业结构矛盾仍较突出,四是如何处理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矛盾等。只有逐步解决和完善发展中的各种结构与矛盾问题,才能使电力工业走上与环境、社会、资源的协调发展之路,这也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需要着重解决的突出矛盾。

  始终坚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4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以“创新、创造、创业”为根本途径,开展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发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工程示范应用,取得了一大批卓越的创新成果。我国率先研发应用了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技术,全面攻克了±11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系统成套技术,掌握了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特高压技术继续引领世界大电网技术发展;以CAP1400和“华龙一号”为标志,中国核电已达到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并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制造能力;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关键部件成功问世,奠定了中国水电技术的世界领导者地位。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持续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使电力企业逐步成为电力市场主体。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逐步确立和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形成企业战略新模式,提高企业信息管理和资产运营管理水平,在安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才能适应现代科技、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和严峻挑战。

  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基本原则。坚持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改革促进发展,是40年来电力工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基本经验。回眸我国电力改革40年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1978年~1988年,集资办电解决电力供应短缺问题;1988年~1996年,破解我国电力工业政企合一问题;1996年~2002年,政企分开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2002年~2012年,厂网分开与电力市场的初步发育;2012年至今,改革新常态加快市场化步伐。电力发展40年的实践证明,电力体制改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把握改革方向、时机和节奏,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益,改善服务,促进发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电力管理体制。

  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引领中国电力未来发展

  当前,电力工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供需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坚期,新的问题与困难将迎面而来,这是历史的常态。电力行业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重要论述的精神,持续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更为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当前,我国电力工业要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提高电力发展质量、加强电力国际产能合作,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一代电力系统,促进电力行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目前,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交易机构组建基本完成,发用电计划和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已进入落地实施的关键阶段。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加强市场建设是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亟须深入研究电力改革试点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和市场机制,为电力改革的平稳推进奠定基础。就当下而言,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落脚点在于进一步理顺国有经济、行业利益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市场机制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推动电力行业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新世纪以来,一场能源革命的浪潮在世界范围掀起。这场能源革命的目标是实现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在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能源供给的同时,解决好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发展低碳电力,就要放弃传统的电力发展模式,通过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电力工业的清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风能、太阳能发电比例的上升,出现了传统电力系统不适应大规模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新能源电力接入等问题,新能源电力难以有效消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加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把电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构建发电供给侧、电网输配侧、用户消费侧的协同机制,多措并举破除技术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推动电力行业转型升级。在发电供给侧加强电网友好型发电技术研究;在电网输配侧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网结构,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在用户消费侧努力实现电网友好型智能用电,不断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化石能源直接消费的比重,努力形成多能互补和综合能源服务的新业态。

  进一步提高电力发展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电力发展必须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着力破解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突出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电力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开放融合、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一是坚持战略引领,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优化电力结构,不断提升电能质量和供电服务质量。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重点推进全面创新,不断提升电力核心竞争力;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由传统能源提供者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不断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能源供应、解决方案及延伸增值服务;继续加强管理创新,向管理要效益,下大力气解决管理投入、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重点改革问题,把管理创新作为“争先进、创一流”的抓手。三是坚持质量效益优先,持续优化电力运行效率,不断提高电力能效和节能减排水平,努力降低社会用电成本。

  进一步加强电力国际产能合作。电力作为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迫切要求世界各国通过密切合作和互利互惠,走出一条电力、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准确研判,认清和平发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世界发展潮流,变革创新、走向国际、扩大开放是行业发展大势,进一步加强协作,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商业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电力企业主体作用,促进重大项目合作。电力企业要建立协同机制,整合产业资源,将单一企业的比较优势聚合成行业的整体优势。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重视企业海外形象建设,要注重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要充分发挥电力行业协会的作用,切实提高服务电力企业“走出去”的能力。继续推动建立区域范围、不同层面的电力合作定期沟通交流机制,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加速中国电力标准国际化进程;继续开展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研究,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积极参加全球性、区域性非政府间能源电力国际组织,进一步扩大中国电力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践和发展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思想解放永无止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电力工业将不断实施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清洁、高效的电力供应体系,确保电力工业发展满足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关键词:区块链, 杨昆,电力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