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法:发电集团再现困难时期的盈利格局

发布时间:2017-07-31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近期,国家统计局亮出201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成绩单:GDP增速6.9%,“稳的格局更加稳固,好的态势更加明显”,不仅超出国内外预期,而且也鼓舞了世界。那么,作为发电行业风向标的五大发电集团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业绩答卷呢?用一句话“十二个字”概括,就是“不容易,不理想,不合理,逆大势”,再现了2008~2011四年困难时期的盈利格局。

  接近完成国资委业绩考核目标“不容易”

  2017年由于发电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政策导向、市场形势错综复杂,煤价等减利因素大幅度增加,在年初五大发电集团编制全年预算时,业绩很不乐观,总体是个亏损盘子。国资委为了保增长,仍然给五大发电集团下达了253.5亿元的利润考核目标。

  截止6月30日止,五大发电集团实际完成利润121.8亿元,超过48%,基本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总体上略好于年初预期。而且,运营中还出现一些不同于前两年的可喜因素:

  发电量出现恢复性增长(6.02%),新电改下电力市场竞价降幅减小,营业收入扭转前两年连续负增长的局面,提质增效、瘦身健体、处置特困企业、压减管理层级等专项工作力度空前,煤电发展几乎停摆、新项目“清一色”清洁能源。

  华能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EVA、综合利用小时、标煤采购单价、主要能耗指标保持行业领先”。

  华电集团“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继续保持同行业前列”。

  国家电投“上半年利润32亿元,净利润13.48亿元,均位居五大发电集团前列”。这实属不易,是全体发电人面对电煤价格高位震荡、电力市场普遍过剩、火电板块严重亏损、资金供需矛盾尖锐等严峻经营形势,坚守央企使命和社会责任,顶住压力,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结果。

  但是,纵横对比,理性分析,五大发电集团上半年的利润构成透着“隐忧”,出现区域或企业“分化”。

  盈利水平急剧下滑,而且很“不理想”

  从2015-2017短短三年,五大发电集团经营业绩将剧烈上演“置顶──腰斩──掉地板”三步曲,而且预测2018-2020年:不容乐观。

  2015年

  五大发电集团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0200亿元、利润1098亿元、净利润71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96亿元。反映盈利能力的营业毛利率、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等四项指标分别达到26.45%、7%、10.49%、5.81%,无论在中央企业行列,还是与上市公司比较,都处于前列。

  2016年

  五大发电集团受多重利空因素共同影响,盈利能力出现大“跳水”:实现营业收入9734亿元、利润636亿元、净利润39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5亿元,营业毛利率、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分别下降到22.19%、4.03%、5.20%、4.13%。

  2017上半年

  尽管实现利润121.8亿元,但降幅巨大,总额很小,火电整体亏损,下半年能否止跌启稳,全年完成国资委253.5亿元的利润考核目标和负债率控制目标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各发电集团必须要有“超常规措施和超常规力度”。随着盈利能力的快速下降,发电行业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都受到严重影响,西南等一些区域或老小火电企业又出现“生存难、发展难”问题。

  盈利模式不正常,利润构成“不合理”

  一是居于发电板块“霸主”地位的煤电整体亏损。截止2016年底,五大发电集团实现装机6.99亿千瓦,占全国装机的42.46%,其中:火电装机4.92亿千瓦,超过70%;水、核、风、太阳能等清洁能源2.07亿千瓦接近30%。但盈利结构不合常理:煤电板块发生巨额亏损,拖累集团整体盈利水平,资产占比不大的清洁发电却成盈利支柱。以某发电集团为例:在上半年发电板式实现利润中,气、水、风光电等利润占比206%,煤电则是整体亏损负贡献。近年来,煤电板块利润忽高忽低,盈亏交替,极不稳定,受政策性因素、煤炭市场影响很大。

  二是发电集团盈利格局中非电产业成“主角”。在上述发电集团上半年的利润构成中:发电产业只占32%,非电产业高达68%,其中:煤炭产业占35%,金融产业占31%,科工产业占2%,再现了2008-2011年不合理的盈利格局。唯一有差异的是“风生水起”已成大气候,清洁板块如今成了发电板块盈利的重要支撑。这与上半年中央企业主业利润占整个利润比重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的趋势不符,也与国资委多年倡导的突出主业、效益优先的监管方针相背离。

  三是增产不增收,发电量、营业收入实现双增长,利润却大幅下滑。如上述发电集团上半年发电量、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52%、13%,利润总额下滑72%。

  四是很低的盈利水平与巨大的资产规模不匹配。上半年五大发电集团121.8亿元利润额与其高达4.2万多亿元资产总额很不相称,而且资产负债率高企,均超过80%,在央企排名中又将呈现“效益倒排,负债率列前”的格局。

  背离全国经济整体走势,盈利变化“逆大势”

  “十二五”期间,以国企为代表的我国实体经济受到了“三期叠加”的影响。

  ▶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从2014年10月开始出现负增长

  ▶2015年更是出现“断崖式”下滑

  ▶进入2016年第四季度,利润增速转正,一举结束两年利润负增长局面,全年实现利润增长6.7%,创出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而且呈现“四个优”:

  主营业务止降回升转型优,

  利润总额由降转增效益优,

  利润率上升质量优,

  企业扭亏成效优。

  ▶2017年上半年,继续沿袭了“向上”的走势。

  7月11日,国资委向外界发布了央企上半年的业绩。102家央企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218亿元,增长15.8%;净利润5353.2亿元,增长18.6%。6月份实现利润1596.7亿元,创单月利润历史最好水平。102家中央企业中,有99家企业盈利。央企上半年的效益增长协同性和稳定性明显增强,正在进入一个“新周期”。

  与全国国企、央企不同的是,

  1、“十二五”期间

  “十二五”期间,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发电行业克服能源消费低迷、产能严重过剩、新电改的冲击、环保政策的加码等因素的不利影响,抓住电煤市场“跌跌不休”和金融市场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经营业绩“逆势而上”,2012年转折向好,2013-2014持续改善,2015年经营业绩“置顶”,创2002年电改以来的“13年之最”,也实现了2012-2015“黄金四年”,稳居央企板块前列。

  2、进入“十三五”

  但是进入“十三五”,电力经营形势急转直下:燃料成本快速攀升、电力市场竞争加剧、设备利用小时下降、电价大幅度下调,发电集团的利润变化呈现“拐点”,出现了2016、2017连续两年的“大滑坡”,预计2017年的利润不及2015年的四分之一、2016年的一半。“逆大势”的特征非常明显。

  总之,今年上半年发电集团的盈利水平“不理想”,利润构成“不合理”,利润变化“逆大势”,再现了2008-2011四年困难时期的盈利格局和央企排名。这直接影响着全年利润目标和负债率控制目标能否实现,也严重影响发电行业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综合施策,以摆脱困境、创造未来。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认真反思电力、煤炭产业政策是否包容、协调,持续的煤电矛盾如何解决,煤炭市场化与新电改的初衷是否坚守,能源供应的可靠性是否增强,电力行业如何统一规划、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发电集团面对复杂多变的政策市场环境,必须咬住经营发展目标不动摇,聚焦减亏增盈,充分利用下半年的利好因素(如7月1日起取消、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用于提高燃煤电厂标杆电价;夏季持续高温;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等)的“窗口期”,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继续加大兼并重组、提质增效、管理创新力度,处置低效资产、僵尸企业,并聚焦电力主业,着力向“下”延伸、积极对“外”拓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增强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陈宗法,发电集团
相关新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