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看黎明,是父母对他的期许,也是他人生的信条。
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激励之下,作为共产党员的他,热血澎湃、主动请缨、自告奋勇地加入了水电七局机电安装分局国际工程的团队。
2015年11月24日,这个刚满23岁的重庆小伙子,背着双肩包,拖着行李箱,第一次只身一人,离开祖国,心怀忐忑,奔赴巴基斯坦达苏132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项目。
于是,一带一路成了他奉献青春的战场,达苏的崇山峻岭成了他不忘初心的坚守。
坚持、拼搏、奉献……从初入职场的“菜鸟”到项目部技术“大拿”、商务精英,他,就是水电七局机电安装分局的傅登明----巴基斯坦达苏132千伏输变电项目部副总工。
“抠”住“七寸”-----坚守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巴基斯坦达苏132千伏输变电项目,他人生之中首个“驿站”,也是到目前为止他唯一的一个项目。
“‘中国电建’品牌在巴基斯坦的首个输变电项目,机电安装分局在海外的第一个EPC项目,一定要干好,不容有失”,他“抠”住了自己的这个“七寸”,选择了坚守。
去过达苏132千伏输变电项目的人都知道,山高坡陡、河谷狭窄、气候恶劣、民风剽悍、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脆弱。
出门享受“国宾”待遇----警察荷枪实弹的保护,在项目部享受“监狱”待遇----军警站岗;时不时中午吃个“恰巴蒂”(当地一种粗面饼),将就一下;最不可思议的,山羊为了生存都要上树,毛驴冷得嗷嗷叫……没有任何与现代都市相关联的娱乐设施。
地里的麦子割了一茬又一茬,黄了又绿、绿了有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缓缓流逝,今年,已是他坚守达苏的第五个年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粗略算了一下,不到十个人的项目,因为工作需要,不断有人调进、调出,但与他共过事的同事就有三十多个,他已经成了项目部“元老”级的职工。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对家人、对女朋友、对亲戚朋友,他是很“抠”的,工作5年,回家4次,每次还有各种工作要完成,留给家人的时间总是短暂的。
在母亲眼里,他是遥远的,隔着电话,每每听着母亲淳朴的叮嘱“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干!”他的心总是酸酸的。
在女朋友眼中,他是陌生的,交往2年多,在一起不到20天,每次的“热线”,也仅是断断续续的视频……
在亲戚朋友眼里,他是不厚道的,每次说好的邀约,很多时候都爽约了……
但是,他们是理解和支持的,正是因为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给了他勇气,让他无悔坚守。
“抠”到技术----奉献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达苏132千伏输变电项目是EPC交钥匙工程,囊括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
对于当时的项目部来说,所有人都在探索中前行,前进中摸索,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考验,每个进步都是一段新的历程。
输变电线路的施工,是从土建开始的,对于学电气化的“门外汉”,对于一个刚刚毕业、专业不对口、英语基础差、工程经验几乎为零的他来讲,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怎么办?是打退堂鼓,还是继续前行?
他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暗下决心,哪怕就是“抠”,也要把“输变电技术”这座大山“抠”出真面目。
他从合同技术条款开始“抠”。对照着翻译工具,先把单词进行标注,再根据标注理清楚表面意思,再请教前辈或同事弄清楚深层含义,然后再理解技术知识,然后再融会贯通,逐步注释,再把汉语变成英语。
字斟句酌,他的整本书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蚂蚁般的中英双语,密不透风……就这样,他读懂了合同、编制了施工方案、学会了读图、审图、按图施工,自学了土建专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开始在每一个塔位上“抠”实践经验。
印度河畔、喀喇昆仑山公路对岸的那23基塔,是他难以忘怀的“梦魇”与“惊艳”。
167号塔位和168号塔位之间,是一道犹如利斧劈开的、幽深的、狭长的山谷,要想到达167号塔位,必须从168号塔位出发,沿着陡峭的峡谷,驱车颠簸半小时,来到峡谷的最窄处,经过一个简易的吊索,然后徒步2小时的羊肠小径,到达167号塔位。
还有毒辣的太阳、40多度的气温,空着手走,都缓不过气来,更不要说施工以及设备、材料的运输,安装横跨印度河和喀喇昆仑山公路的施工索道势在必行。
傅登明从早上天擦亮就出发,紧赶慢赶,到晚上天黒尽才能回到项目部;简单地吃过晚饭,顾不上缓解疲惫,就开始设计施工索道的详细方案。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磨破了三双鞋,找到了安装跨河索道的合适位置,2017年初,4座承重2吨的施工索道横穿印度河上。
就这样,他从书本上、从实践中“抠”出了收获,并用收获的成果奉献着。
测量,从经纬仪、全站仪到RTK测量,全部自如;开挖,在坚硬的岩石上,他和工人师父们一点一点的“抠”;语言,由刚开始的“蹦”单词、结结巴巴到能够流利的脱口而出。
接地,2.5米深的接地孔,凿岩机的机油在他身上留下了斑驳的油光,当“抠”到2.5米的时候,他如释重负般说了一句“我爱你,2.5米”;校准角钢、绑扎钢筋、安装模版、浇筑混凝土、制作试块、接地试验、安装铁塔……悬崖上每基塔位都有他鞋底磨损的碎屑,峭壁上的每一条羊肠小道留下了他穿梭的身影。
“抠”出“漏洞”----效益
“懂技术、懂语言、懂合同、懂商务”的“四懂”人才,是国际工程的要求,2017年2月,项目部“轮岗”,他开始接触经管和商务工作。
在他看来,经管工作对内、节流,商务工作对外、开源,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就要发扬“抠”的精神,从合同中“抠”漏洞,从工作中获得索赔。
一开始,索赔非常困难,无论资料多么完善、理由多么充分,就是拿不下来。
慢慢地,作为商务人员应有的敏锐,他发现,不能延用国内的思维定式去应付多国别的、复杂的、有文化差异的业主和监理,如果我们站在业主和监理的位置、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施工方的问题,我会怎么样才能接受呢?
但是,有一点,他是确定的,沟通,是建立信任的一个桥梁。于是,他想办法沟通。
每月,他会组织一次“Party”,邀请现场咨询工程师、业主代表参加,了解咨询工程师和业主的想法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知道各项工作该如何推进;面对前面失败了无数次的索赔,他理清思路,重新开始。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拿下了项目部、也是达苏水电站所有中方参建单位中的第一例索赔。在他负责的永久设备采购工作,从厂家资质资料和技术资料报批、到合同谈判、再到设备采购运输,他无一不在跟踪跟进,无一不精打细算,无一不为项目部“抠”钱省钱,以至于供货商都有点“烦”他了。
四年的时间,他稚嫩的脸上多了几分坚毅,忐忑的胸中多了些许底气。他“抠”出了坚守、“抠”出了奉献、“抠”出了效益,他,就是傅登明,在达苏“抠”出了他的风采!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登山,看黎明,是父母对他的期许,也是他人生的信条。
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激励之下,作为共产党员的他,热血澎湃、主动请缨、自告奋勇地加入了水电七局机电安装分局国际工程的团队。
2015年11月24日,这个刚满23岁的重庆小伙子,背着双肩包,拖着行李箱,第一次只身一人,离开祖国,心怀忐忑,奔赴巴基斯坦达苏132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项目。
于是,一带一路成了他奉献青春的战场,达苏的崇山峻岭成了他不忘初心的坚守。
坚持、拼搏、奉献……从初入职场的“菜鸟”到项目部技术“大拿”、商务精英,他,就是水电七局机电安装分局的傅登明----巴基斯坦达苏132千伏输变电项目部副总工。
“抠”住“七寸”-----坚守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巴基斯坦达苏132千伏输变电项目,他人生之中首个“驿站”,也是到目前为止他唯一的一个项目。
“‘中国电建’品牌在巴基斯坦的首个输变电项目,机电安装分局在海外的第一个EPC项目,一定要干好,不容有失”,他“抠”住了自己的这个“七寸”,选择了坚守。
去过达苏132千伏输变电项目的人都知道,山高坡陡、河谷狭窄、气候恶劣、民风剽悍、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脆弱。
出门享受“国宾”待遇----警察荷枪实弹的保护,在项目部享受“监狱”待遇----军警站岗;时不时中午吃个“恰巴蒂”(当地一种粗面饼),将就一下;最不可思议的,山羊为了生存都要上树,毛驴冷得嗷嗷叫……没有任何与现代都市相关联的娱乐设施。
地里的麦子割了一茬又一茬,黄了又绿、绿了有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缓缓流逝,今年,已是他坚守达苏的第五个年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粗略算了一下,不到十个人的项目,因为工作需要,不断有人调进、调出,但与他共过事的同事就有三十多个,他已经成了项目部“元老”级的职工。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对家人、对女朋友、对亲戚朋友,他是很“抠”的,工作5年,回家4次,每次还有各种工作要完成,留给家人的时间总是短暂的。
在母亲眼里,他是遥远的,隔着电话,每每听着母亲淳朴的叮嘱“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干!”他的心总是酸酸的。
在女朋友眼中,他是陌生的,交往2年多,在一起不到20天,每次的“热线”,也仅是断断续续的视频……
在亲戚朋友眼里,他是不厚道的,每次说好的邀约,很多时候都爽约了……
但是,他们是理解和支持的,正是因为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给了他勇气,让他无悔坚守。
“抠”到技术----奉献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达苏132千伏输变电项目是EPC交钥匙工程,囊括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
对于当时的项目部来说,所有人都在探索中前行,前进中摸索,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考验,每个进步都是一段新的历程。
输变电线路的施工,是从土建开始的,对于学电气化的“门外汉”,对于一个刚刚毕业、专业不对口、英语基础差、工程经验几乎为零的他来讲,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怎么办?是打退堂鼓,还是继续前行?
他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暗下决心,哪怕就是“抠”,也要把“输变电技术”这座大山“抠”出真面目。
他从合同技术条款开始“抠”。对照着翻译工具,先把单词进行标注,再根据标注理清楚表面意思,再请教前辈或同事弄清楚深层含义,然后再理解技术知识,然后再融会贯通,逐步注释,再把汉语变成英语。
字斟句酌,他的整本书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蚂蚁般的中英双语,密不透风……就这样,他读懂了合同、编制了施工方案、学会了读图、审图、按图施工,自学了土建专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开始在每一个塔位上“抠”实践经验。
印度河畔、喀喇昆仑山公路对岸的那23基塔,是他难以忘怀的“梦魇”与“惊艳”。
167号塔位和168号塔位之间,是一道犹如利斧劈开的、幽深的、狭长的山谷,要想到达167号塔位,必须从168号塔位出发,沿着陡峭的峡谷,驱车颠簸半小时,来到峡谷的最窄处,经过一个简易的吊索,然后徒步2小时的羊肠小径,到达167号塔位。
还有毒辣的太阳、40多度的气温,空着手走,都缓不过气来,更不要说施工以及设备、材料的运输,安装横跨印度河和喀喇昆仑山公路的施工索道势在必行。
傅登明从早上天擦亮就出发,紧赶慢赶,到晚上天黒尽才能回到项目部;简单地吃过晚饭,顾不上缓解疲惫,就开始设计施工索道的详细方案。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磨破了三双鞋,找到了安装跨河索道的合适位置,2017年初,4座承重2吨的施工索道横穿印度河上。
就这样,他从书本上、从实践中“抠”出了收获,并用收获的成果奉献着。
测量,从经纬仪、全站仪到RTK测量,全部自如;开挖,在坚硬的岩石上,他和工人师父们一点一点的“抠”;语言,由刚开始的“蹦”单词、结结巴巴到能够流利的脱口而出。
接地,2.5米深的接地孔,凿岩机的机油在他身上留下了斑驳的油光,当“抠”到2.5米的时候,他如释重负般说了一句“我爱你,2.5米”;校准角钢、绑扎钢筋、安装模版、浇筑混凝土、制作试块、接地试验、安装铁塔……悬崖上每基塔位都有他鞋底磨损的碎屑,峭壁上的每一条羊肠小道留下了他穿梭的身影。
“抠”出“漏洞”----效益
“懂技术、懂语言、懂合同、懂商务”的“四懂”人才,是国际工程的要求,2017年2月,项目部“轮岗”,他开始接触经管和商务工作。
在他看来,经管工作对内、节流,商务工作对外、开源,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就要发扬“抠”的精神,从合同中“抠”漏洞,从工作中获得索赔。
一开始,索赔非常困难,无论资料多么完善、理由多么充分,就是拿不下来。
慢慢地,作为商务人员应有的敏锐,他发现,不能延用国内的思维定式去应付多国别的、复杂的、有文化差异的业主和监理,如果我们站在业主和监理的位置、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施工方的问题,我会怎么样才能接受呢?
但是,有一点,他是确定的,沟通,是建立信任的一个桥梁。于是,他想办法沟通。
每月,他会组织一次“Party”,邀请现场咨询工程师、业主代表参加,了解咨询工程师和业主的想法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知道各项工作该如何推进;面对前面失败了无数次的索赔,他理清思路,重新开始。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拿下了项目部、也是达苏水电站所有中方参建单位中的第一例索赔。在他负责的永久设备采购工作,从厂家资质资料和技术资料报批、到合同谈判、再到设备采购运输,他无一不在跟踪跟进,无一不精打细算,无一不为项目部“抠”钱省钱,以至于供货商都有点“烦”他了。
四年的时间,他稚嫩的脸上多了几分坚毅,忐忑的胸中多了些许底气。他“抠”出了坚守、“抠”出了奉献、“抠”出了效益,他,就是傅登明,在达苏“抠”出了他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