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省网新闻

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在京举行 各方热议能源电力转型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09-10 10:00:23

  9月9日,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在京举行,受到广泛关注。本报记者采访了驻华大使、能源电力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等。各方高度评价国家电网公司推动能源电力转型的做法和经验。

  葡萄牙驻华大使杜傲杰:

  中国能源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承诺和举措让人印象深刻。葡萄牙也采取了类似的能源发展道路。葡萄牙在2016年向世界宣布,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葡萄牙47%的能源消费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中国和葡萄牙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充满活力,也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电力将发挥关键作用。我们要提升能源效率,相信国家电网公司的专业技术和经验将让世界受益。

  ABB集团配电系统全球总裁阿雷桑德罗·帕林:

  气候变化是现阶段人类共同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中国,ABB通过与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推进能源转型和行业升级,持续助力绿色发展。国家电网公司作为中国能源行业的骨干企业,践行绿色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能源转型。ABB将加强与国家电网公司的合作,在实现“净零”及《巴黎协定》控温目标过程中携手并进,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创造安全、智能和可持续的未来。

  中国—斯里兰卡经贸合作协会秘书长海蓝:

  这是一个很好的论坛。我了解到中国的电力市场如何被监管、国家电网公司有什么新项目、国家电网公司和哪些优秀公司合作、现在有哪些新型技术。斯里兰卡是一个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来向中国学习、向国家电网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相信在中国的帮助下,斯里兰卡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

  参加2021能源电力国际论坛非常有收获。国家电网公司推动了中国的能源转型,也推动了全球的能源革命。

  在能源革命中,我们的核心挑战有三方面,一是能源的可持续性,二是能源的可靠性,三是大家能否负担得起这些能源。能源革命的内涵是低碳化、智能化,终端能源电气化、氢能化。在这些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和许多国家的电力公司都有合作,不仅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力。

  中国的能源结构现在还是以煤炭为主。中国要进行能源革命,实现碳中和,比国外更加艰巨。时间短、任务艰巨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比其他国家更加努力创新。

  所以我提出“四网四流”的理论和实践,这里的“四网”就是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人文网,前面三个网是经济基础,人文网是上层建筑,这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要走向第五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第五次工业革命除了人工智能,还要加上人文和环境。所以我认为,国家电网公司确实在引领能源革命,引领中国和世界的能源转型。希望国家电网能够更加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为能源革命作出新贡献。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高峰: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互联网内涵的深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关键在于共建新型电力生态。发输配用、源网荷储各环节都需要实现协同,需要新能源企业、化石能源企业、电网企业、用户等共同参与。

  国家电网公司持续完善特高压和超高压骨干网架,提升电网对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消纳的支撑能力,并积极发展柔性输电,提升电网灵活控制水平,在推动能源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未来,能源转型将深刻改变能源行业生产关系,推动能源产业生态蓬勃出新。国家电网公司建成新能源云平台、网上国网、能源工业云网等,不仅为用户提供技术和服务,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抓手,将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对于形成新型能源生态圈,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汤奕: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电力行业责任重大,必须推动节能与能效提升,实现供应端的清洁替代与消费端的电能替代。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加快和能源转型深化,电力系统呈现“双高”特征,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考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我国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国家电网公司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源侧清洁化、电网侧智能化、用户侧电气化,加快以电力为中心的清洁低碳高效、数字智能互动的能源体系建设,利用“瓦特”与“比特”的深度融合来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并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路径优化与稳定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实现物理手段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既要实现多种新型电力系统调节方式的协同发展,也要探索建立“电-碳”融合的市场机制,促进电源低碳化健康发展与电网安全发展兼得,并将电力现货市场和碳交易市场作为重要的平衡手段,尽快完善现货市场交易机制并扩容,探索“电-碳”融合的市场机制。(本报报道组)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57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