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网中低压物理仿真实验室内,信号测试灯不断闪烁。该院配电网技术中心五级职员郭亮和团队成员正操作故障仿真测试仪,做馈线自动化测试。“10月,我们又有5项创新成果入选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目录。”郭亮说。
从3年前他和团队的创新成果首次以专利许可方式售出,到现在多个创新成果实现价值变现,郭亮感受到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显著变化。这来源于国网江西电力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怎样让科技成果更好落地,是郭亮和团队曾面临的问题。“过去我们配电网技术团队每年都有10多个成果,但受到市场青睐的并不多。”郭亮说。
这也是国网江西电力许多科研团队共同面临的问题。为此,国网江西电力党委坚持问题导向,重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结合实际找准科技攻关方向,让有效资源产生更大效能。
国网江西电力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引导各单位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网安全运行等重点领域和方向开展科研攻关,同时组建9个跨专业融合、跨单位协作、内外部协同的科技攻关团队,让更多好用易用的产品不断涌现并得到推广应用。
在“聚焦问题、服务基层”的科研导向下,郭亮所在的配电网技术团队更加注重解决困扰一线员工的实际问题。配电网技术团队在推广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成果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存量环网柜存在没有实现自动化覆盖、内部改造空间不足等问题,便萌生了研发5G离散型智能分布式终端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国网江西电力科技部的立项支持。经过郭亮所在团队的努力,5G离散型智能分布式终端的样品在井冈山市供电公司试点应用。
此后,配电网技术团队根据试点应用情况迭代升级产品,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为了满足基层差异化需求,团队研发出适用于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和智能分布式自动化的两类5G离散型智能分布式终端产品。如今,这两类产品入选国网江西电力重点推广新技术目录,上架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国网江西电力的电商平台,受到市场关注。
“生产出一个样品不算最难,难的是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以及实现产品和成果转化的可持续性。”郭亮说,“过去,有些人对成果转化有畏难情绪,一方面是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也有动力不足的因素。”
激发活力,同样是国网江西电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
今年,国网江西电力进一步优化分类施策考核评价体系,出台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细则,突出成果成效导向,设定突出贡献类、价值贡献类、基础成效类三类创新成效清单;构建科技创新责任共同体,将相关专业部门的绩效与科技创新成效挂钩;强化“单位+团队+个人”全方位激励,出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收益激励实施方案,对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人员实施专项奖励。
按照激励实施方案,郭亮初步测算了一下,包括5G离散型智能分布式终端项目在内,他们项目团队今年有3个项目可以获得收益激励。“转化成果提成体现了我们科研人员的价值,大家的干劲更足了。”郭亮说。此外,5G离散型智能分布式终端项目还获得了江西省政府新技术补助和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孵化资金。
在成果研发完成后,知识产权运营要做什么?过去,由于缺乏专业服务,基层单位和不少科研人员对“怎么转”“从哪转”感到棘手。2023年8月,国网江西电力成立双创中心,专业化服务科技成果和员工创新成果的孵化转化。技术经纪人牵线,将过去各单位的“单打独斗”变成“团队作战”,极大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双创中心就像一个筛子,筛出有望成功市场化的技术成果,扶科技成果上马,助其闯关。”双创中心五级职员李帆主要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技术经纪人。今年5月,双创中心召开项目评审会,从各单位报送的48项成果中筛选出优秀科技成果,并将其推上电商平台,为基层科技成果转化打通销售渠道。
“有了双创中心帮忙,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开展科技攻关。”郭亮说。在双创中心的助力下,配电网技术团队研制的配电网作业一体车已进入2.0迭代升级应用阶段。
2023年,通过产品销售、专利许可转让、技术服务等多种转化方式,国网江西电力科技成果转化规模产值首超3000万元,今年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彭海燕 李希龙 陈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