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十大创新能手”、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戚革庆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21项国家专利的获得者、国家电力行业标准《交流输电线路工频电气参数测量导则》的编制者以及全国电力行业高压试验技术委员会委员……这些荣誉,每一项都厚重饱满,包含了戚革庆这位国内电气试验领域翘楚的创新成就。它们记录的是他26年间不断攀登专业技术巅峰的铿锵脚步。
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时,戚革庆感言道:当才华不足以支撑梦想时,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唯有开启人生的充电模式,且持之以恒,厚积薄发,山高人为峰必将是最终的结局。
学习让才华支撑梦想
不可否认,戚革庆吃苦耐劳又天资聪颖。不然,一个出身贫困农村家庭的莘莘学子,从初中到高中的6年里,一边做农活,一边读书,很难以全校前10名的优异成绩于1987年考入全国电力系统高等学府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攻读电力工程系高电压技术及设备专业。
学习,让戚革庆实现了走出农村的第一个梦想。
大学毕业时,“在电力高压试验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成了戚革庆的第二个梦想。这个梦想贯穿他的职业生涯。
戚革庆在瓦房店供电公司试验所当了4年高压试验班试验工后,于1995年成了大连供电公司上海大保避雷器厂生产副厂长。戚革庆经历了第一次科技创新的历练。
1997年,戚革庆回到大连,放弃管理岗位,执意要到大连供电公司试验研究所高压班当工人。他开启了人生的充电模式,在生产一线蓄能储力,让人生在起飞前来一次深深的下蹲。
底气来自厚积薄发
10年间,从电气试验班班长到专责工程师,从高压室主任到试验研究所副所长,戚革庆始终围绕高压试验专业开展技术攻关与创新。
他主持设计的高电压、大容量绝缘诊断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地市公司诊断500千伏超高压电气设备的先河,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他发明的“一体式交流耐压试验装置”,大大节省作业现场的人力、物力,作业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他提出的220千伏变压器10千伏侧空载时的接线方案,很好地解决了变压器低压侧避雷器烧损问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得以大大提高,作为经验被广泛应用……
这些看似枯燥简洁的成果,每一项都凝结着戚革庆殚精竭虑的探索和百折千回的磨难。
2003年,戚革庆设计完成东北首套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变频谐振耐压试验系统”。但这套系统第一次运用到220千伏吴屯变电站吴新线220千伏电缆交接试验时,三根高压电缆全部击穿。这种情况,在国际上也属罕见……
电缆是韩国的公司生产的,电缆中间接头和附件是瑞士的公司生产的,都是国际著名的产品。出现问题时,外国专家反复强调自身产品没有问题,态度傲慢,并对试验方法和试验数据提出异议。人们开始怀疑戚革庆主持设计的这套试验系统是否靠谱。急火攻心,当天傍晚,戚革庆的嗓子就说不出话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技术参数是扎实可靠的,试验方法是经过多年现场实践检验的。
几天后,调查结果出来了。瑞士公司生产的6个电缆接头中有4个是发错货了,瑞士厂家又无偿寄来4个电缆接头,这次高压试验顺利通过。
戚革庆一役成名,更坚定了他科技创新的信心。
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随着戚革庆创新成果和管理成果在辽宁省及全国高电压试验领域的推广和应用,省内外同行经常慕名向他请教专业技术上的难题。2011年,辽宁省“戚革庆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戚革庆带领一班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始有计划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一次,他与大连供电公司技术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责交流时,得知某厂生产的10千伏开关柜绝缘件表面爬电问题严重,已经危及系统可靠供电,目前尚未找到有效办法。戚革庆将此作为创新工作室的攻关课题,领衔提出了解决方案,将原本需要3万元更换一面的开关柜,仅用2000元做绝缘工艺处理,就成功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绝缘爬电难题。而大连地区存在此缺陷的开关柜就有6000多面,仅此一项成果就为电力系统和广大客户节省更换开关柜费用近亿元。
在戚革庆的带领下,“戚革庆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6年来,在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27项,已授权专利21项,多项专利得到推广应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培养出国家级技术专家3人。
有的人只是因为走得太远,就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大学毕业26年来,戚革庆始终在高压试验专业领域孜孜以求、执着攀登、不倦不悔。
随着戚革庆在高电压试验专业领域知名度越来越高,一些企业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多家企业邀其加盟,其中深圳一家企业甚至给戚革庆开出年薪7位数邀请他去当掌门,但戚革庆拒绝了。
戚革庆说:“人生事业的成功始终属于那些善于坚守的人。我脚踏生产一线前沿,与电力科技发展同频共振,无论世事风云如何变化,我的根基都是结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