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困境中求突围 变革中谋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从量到质的根本性演进。对贵州电网公司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却是扭亏脱困、提质增效的双重压力。

  地处经济总量小、贫困程度深、自然灾害频发的西南一隅,贵州电网公司的发展曾深受羁绊。尤其是2014年至2016年,企业连续三年亏损,成为唯一一家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挂牌督办特困企业的省级电网公司。但贵州又是最具后发赶超优势的省份之一,GDP年均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三,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贵州电网公司也在奋进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困境中实现突围,谋得发展:2017年提前一年扭亏为盈、2018年省内售电量再创新高达1109.8亿千瓦时、力争2020年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在南方电网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贵州电网公司不能好高骛远,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围绕主营业务提高竞争力,聚焦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电网企业。”贵州电网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尚春说,作为在黔央企,要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锋队,勇做改革和创新的开拓者,勇做贵州能源工业主力军,以人为核心,以经营为基础,以管理为关键,推动贵州电网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投身改革 内挖潜力 推动质量变革

  改革,抓住了就是机遇。

  2016年贵州省内电量增长5.4%,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颓势;2017年增长15.1%,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18年进一步攀升至1109.8亿千瓦时,增长8.4%。

  电量是电网企业管制业务发展的基石。但是,2015年底尚春刚接任贵州电网公司“一把手”时,摆在他面前的却是异常严峻的经营形势。

  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2014年、2015年贵州省内电量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了3.9%、4.4%。同时,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的要求,当地政府要求降低电价保工业增长,让利压力巨大。加上2008年特大冰灾后,贵州电网公司持续加大电网建设改造投入,资产负债率高企,大幅增加了财务费用和折旧等刚性成本。这一系列的重重困难,使得贵州电网公司2014年至2016年连续出现亏损,成为南方电网乃至全国唯一亏损的省级电网企业。

  扭亏脱困成为贵州电网公司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破解的难题。如何破局?贵州电网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央企姓党,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立忧患责任意识、成本效益意识、竞争服务意识,把握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契机,释放改革的红利。

  改革,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贵州电网公司紧紧抓住电力市场化改革这一突破口,率先成立省级电力交易机构、省级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出台全国首个电力市场交易规则,通过加大电力市场化交易力度,既有效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促进了贵州工业经济的发展,又有效遏制大工业用电下滑趋势,为企业扭亏脱困提供了电量支撑,实现了“双赢”。2016年贵州省内电量增长5.4%,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颓势;2017年增长15.1%,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18年进一步攀升至1109.8亿千瓦时,增长8.4%。省内电量的止跌回升,使贵州电网公司的经营效益逐步改善。

  “同时,我们抓住贵州成为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窗口期,争取到西电东送省内输配电固化收益每千瓦时2.76分等政策,理顺了西电东送价格机制,确保了公司合理利益。”贵州电网公司财务部主任徐嫚说,仅此一项,每年增加收益超10亿元,进一步改善了该公司的经营状况。

  促进电量增长,既要开源,也要节流。贵州电网公司把目标指向了关键环节——线损,提出要实现从“晾毛巾”找出水分到“拧毛巾”挤干水分的转变,直至“晒毛巾”没有水分,力争“十三五”末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17年,贵州电网公司制定17项专业配套方案开展了“降损利剑”行动,通过对台区、线路贴标签等方式强化异常闭环处置,对线损特别是有损线损管理实行大力度专项奖惩,稳步降低线损。“降损利剑”行动成效显著。当年贵州电网公司综合线损率就由6.28%降低到5.9%,减少线损电量10.18亿千瓦时,增加收入4.1亿元。2018年进一步降低至5.63%。两年降幅达到了0.65个百分点。

  电量、效益是显性的,而从长远的隐性方面来看,通过“降损利剑”行动,促进了贵州电网公司各级领导干部观念的转变、思想的统一、认识的提高。“以作业指引为载体,实现现场改善;以业务分析为基础,实现管理建模优化;以信息化为支撑,实现数据决策”的工作机制,在各层级管理中开始建立,为贵州电网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减员增效 全员为要 推动效率变革

  发挥好人和管理这两个要素,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升。

  2018年与2015年相比,贵州电网公司用工总量减少了5.38%,劳动生产总值增长了11%,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了19.83%,人均素质当量提高了16%,实现了用工总量与定员标准的基本持平。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不能再靠规模扩张的外延式、线性式发展,而在于千方百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一项综合指标,企业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进、产品质量提高都能使其得到提升,但关键还是要发挥好人和管理这两个要素的作用。”尚春说。

  2016年以来,在南方电网公司用工总量“负增长”的要求下,贵州电网公司自我加压,严控增量。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组织变革,盘活存量,内涵式减人效果明显。

  严控增量上,贵州电网公司实行了更大幅度的“负增长”。按照网公司“负增长”的管控要求,三年贵州电网公司计划新增用工3486人,而实际只增加了2564人,减少新增用工922人。

  而在盘活存量上,贵州电网公司更是综合施策、多管齐下,依托科技进步创造效益,实施组织变革带来进步。

  2017年底,贵州电网公司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的覆盖率分别仅为81%、35%,电子化结算率更是低至16.1%,严重制约着贵州电网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为此,贵州电网公司立下“军令状”,2018年实现“双覆盖”。

  面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贵州电网公司制定了实施总体方案及物资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廉洁风险管控等8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并一竿子插到底,直达基层供电所,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实施全省“大会战”。最终提前40天实现了“双覆盖”,电子化结算率更是大幅提升至93.4%。

  人工抄表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全省2228人转岗到计量运维、配网检修、客户服务等岗位,既解决了供电所结构性缺员问题,也更好地保障了供电可靠性及客户服务水平,为推行“中压运维集约化+低压业务网格化”奠定了基础。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贵州电网公司由此搭上了数字电网发展的“高速列车”。

  为了深入推进集约化、专业化管理,在先后实现95598大集中和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2019年贵州电网公司又将“调配控服一体化”“中压运维集约化+低压业务网格化”列为年度攻坚任务。

  “调配控服一体化对人员进行了整合,力量更加集中。”遵义供电局系统部副主任马静告诉记者,该局配调专业人员由229人减为61人,但因为打破了部门壁垒,使调度、抢修、客户服务等信息得到快速、有效的传递,提高了故障抢修效率。故障判断平均耗时由60分钟降至5分钟,配网故障处置平均时间由60分钟减至30分钟。

  据统计,这一系列的组织变革全部实现后,将盘活贵州电网公司现有人力资源近1000人。

  “在实现人员优化配置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员工能力素质的提升,持续‘补短板、提素养、扬正气、作贡献’。”贵州电网公司人资部副主任陈可映告诉记者,在加快员工职业发展激励机制建设方面打出组合拳,通过优化技术技能类岗位晋升条件,建立技能人员申报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技能鉴定的“双通道”,强化创新成果和荣誉表彰激励力度等措施,促进了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通过抓好人和管理这两个要素,带来了明显成效:2018年与2015年相比,贵州电网公司用工总量减少了5.38%,劳动生产总值增长了11%,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了19.83%,人均素质当量提高了16%,实现了用工总量与定员标准的基本持平。

  这一减三增的背后,管理者的思维也在悄然改变。

  “以前我们更重视结果,忽略过程。下指标多,指导基层少。现在完全变了。”贵州电网公司市场部副主任范伟以《10千伏及以下“同期线损”管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为例,阐述了管理层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前的方案,把指标下达后就结束了,但这份方案配有4个附件,列出了任务清单及工作计划模板、计算方法及取数来源等内容,详细解释了每个月、每项指标的具体做法和进度安排,既是指导,也是过程管控。

  数据驱动乘“云”而上推动动力变革

  持续推进数据治理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化”新动能。

  2018年,贵州电网公司完成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双覆盖”,为系统实用化及数据质量清理打下了基础。2019年,贵州电网公司将从数据治理、数据管理、管理工具、工作工具、数据文化五大方面,深化数据治理,依托系统的实用化、应用的便捷化,实现全业务、全员的数据化。

  每天一上班,遵义绥阳供电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郑平都习惯打开系统,看一眼本单位的自动抄表率、电子化结算率、中压线路故障率等指标,通过真实的数据,做到对电网运营和网架运行情况心中有数,以便更科学地决策。

  “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意味着管理的过程和结果都将以数据的形式而存在,要通过数据工作、数据管理、数据决策,实现所有业务在线、所有成果可视。”在尚春看来,数据正在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客户服务、内部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但是,随着系统应用范围和场景的增加,跨专业横向协同业务规范不明确、数据质量业务标准不完善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数字化转型的首要瓶颈。对此,贵州电网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数据治理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化”新动能。

  2016年把数据和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持续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决策水平;2017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带头使用系统,靠精准的数据来支撑精益化管理;2018年完成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双覆盖”,为系统实用化及数据质量清理打下了基础。

  “今年还要通过业务系统实用化,倒逼数据质量提升,推动数字化转型。”贵州电网公司科信部副主任袁捷告诉记者,2019年,贵州电网公司将从数据治理、数据管理、管理工具、工作工具、数据文化五大方面,深化数据治理,依托系统的实用化、应用的便捷化,实现全业务、全员的数据化。打破数据壁垒,加强数据分析应用,逐步实现用数据说话、凭数据决策、靠数据管理。

  打好数据质量基础的同时,贵州电网公司还充分利用贵州率先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优势,以价值为导向,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推进数据产品交易与数据服务。

  日前,在2019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贵州电网公司就与华为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巡检、电力物联网、综合能源等领域深入合作,将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

  推动高质量发展,贵州电网公司正在加速奔跑、逐梦前行,努力将建成国内一流电网企业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实践。

关键词: 区块链, 贵州电网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贵州电网:困境中求突围 变革中谋发展

作者:彭文蕊 ​ 张祁 潘聪  发布时间:2019-06-18   来源:电力网

  高质量发展是从量到质的根本性演进。对贵州电网公司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却是扭亏脱困、提质增效的双重压力。

  地处经济总量小、贫困程度深、自然灾害频发的西南一隅,贵州电网公司的发展曾深受羁绊。尤其是2014年至2016年,企业连续三年亏损,成为唯一一家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挂牌督办特困企业的省级电网公司。但贵州又是最具后发赶超优势的省份之一,GDP年均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三,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贵州电网公司也在奋进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困境中实现突围,谋得发展:2017年提前一年扭亏为盈、2018年省内售电量再创新高达1109.8亿千瓦时、力争2020年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在南方电网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贵州电网公司不能好高骛远,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围绕主营业务提高竞争力,聚焦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电网企业。”贵州电网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尚春说,作为在黔央企,要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锋队,勇做改革和创新的开拓者,勇做贵州能源工业主力军,以人为核心,以经营为基础,以管理为关键,推动贵州电网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投身改革 内挖潜力 推动质量变革

  改革,抓住了就是机遇。

  2016年贵州省内电量增长5.4%,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颓势;2017年增长15.1%,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18年进一步攀升至1109.8亿千瓦时,增长8.4%。

  电量是电网企业管制业务发展的基石。但是,2015年底尚春刚接任贵州电网公司“一把手”时,摆在他面前的却是异常严峻的经营形势。

  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2014年、2015年贵州省内电量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了3.9%、4.4%。同时,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的要求,当地政府要求降低电价保工业增长,让利压力巨大。加上2008年特大冰灾后,贵州电网公司持续加大电网建设改造投入,资产负债率高企,大幅增加了财务费用和折旧等刚性成本。这一系列的重重困难,使得贵州电网公司2014年至2016年连续出现亏损,成为南方电网乃至全国唯一亏损的省级电网企业。

  扭亏脱困成为贵州电网公司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破解的难题。如何破局?贵州电网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央企姓党,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立忧患责任意识、成本效益意识、竞争服务意识,把握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契机,释放改革的红利。

  改革,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贵州电网公司紧紧抓住电力市场化改革这一突破口,率先成立省级电力交易机构、省级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出台全国首个电力市场交易规则,通过加大电力市场化交易力度,既有效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促进了贵州工业经济的发展,又有效遏制大工业用电下滑趋势,为企业扭亏脱困提供了电量支撑,实现了“双赢”。2016年贵州省内电量增长5.4%,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颓势;2017年增长15.1%,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18年进一步攀升至1109.8亿千瓦时,增长8.4%。省内电量的止跌回升,使贵州电网公司的经营效益逐步改善。

  “同时,我们抓住贵州成为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窗口期,争取到西电东送省内输配电固化收益每千瓦时2.76分等政策,理顺了西电东送价格机制,确保了公司合理利益。”贵州电网公司财务部主任徐嫚说,仅此一项,每年增加收益超10亿元,进一步改善了该公司的经营状况。

  促进电量增长,既要开源,也要节流。贵州电网公司把目标指向了关键环节——线损,提出要实现从“晾毛巾”找出水分到“拧毛巾”挤干水分的转变,直至“晒毛巾”没有水分,力争“十三五”末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17年,贵州电网公司制定17项专业配套方案开展了“降损利剑”行动,通过对台区、线路贴标签等方式强化异常闭环处置,对线损特别是有损线损管理实行大力度专项奖惩,稳步降低线损。“降损利剑”行动成效显著。当年贵州电网公司综合线损率就由6.28%降低到5.9%,减少线损电量10.18亿千瓦时,增加收入4.1亿元。2018年进一步降低至5.63%。两年降幅达到了0.65个百分点。

  电量、效益是显性的,而从长远的隐性方面来看,通过“降损利剑”行动,促进了贵州电网公司各级领导干部观念的转变、思想的统一、认识的提高。“以作业指引为载体,实现现场改善;以业务分析为基础,实现管理建模优化;以信息化为支撑,实现数据决策”的工作机制,在各层级管理中开始建立,为贵州电网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减员增效 全员为要 推动效率变革

  发挥好人和管理这两个要素,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升。

  2018年与2015年相比,贵州电网公司用工总量减少了5.38%,劳动生产总值增长了11%,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了19.83%,人均素质当量提高了16%,实现了用工总量与定员标准的基本持平。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不能再靠规模扩张的外延式、线性式发展,而在于千方百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一项综合指标,企业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进、产品质量提高都能使其得到提升,但关键还是要发挥好人和管理这两个要素的作用。”尚春说。

  2016年以来,在南方电网公司用工总量“负增长”的要求下,贵州电网公司自我加压,严控增量。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组织变革,盘活存量,内涵式减人效果明显。

  严控增量上,贵州电网公司实行了更大幅度的“负增长”。按照网公司“负增长”的管控要求,三年贵州电网公司计划新增用工3486人,而实际只增加了2564人,减少新增用工922人。

  而在盘活存量上,贵州电网公司更是综合施策、多管齐下,依托科技进步创造效益,实施组织变革带来进步。

  2017年底,贵州电网公司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的覆盖率分别仅为81%、35%,电子化结算率更是低至16.1%,严重制约着贵州电网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为此,贵州电网公司立下“军令状”,2018年实现“双覆盖”。

  面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贵州电网公司制定了实施总体方案及物资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廉洁风险管控等8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并一竿子插到底,直达基层供电所,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实施全省“大会战”。最终提前40天实现了“双覆盖”,电子化结算率更是大幅提升至93.4%。

  人工抄表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全省2228人转岗到计量运维、配网检修、客户服务等岗位,既解决了供电所结构性缺员问题,也更好地保障了供电可靠性及客户服务水平,为推行“中压运维集约化+低压业务网格化”奠定了基础。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贵州电网公司由此搭上了数字电网发展的“高速列车”。

  为了深入推进集约化、专业化管理,在先后实现95598大集中和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2019年贵州电网公司又将“调配控服一体化”“中压运维集约化+低压业务网格化”列为年度攻坚任务。

  “调配控服一体化对人员进行了整合,力量更加集中。”遵义供电局系统部副主任马静告诉记者,该局配调专业人员由229人减为61人,但因为打破了部门壁垒,使调度、抢修、客户服务等信息得到快速、有效的传递,提高了故障抢修效率。故障判断平均耗时由60分钟降至5分钟,配网故障处置平均时间由60分钟减至30分钟。

  据统计,这一系列的组织变革全部实现后,将盘活贵州电网公司现有人力资源近1000人。

  “在实现人员优化配置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员工能力素质的提升,持续‘补短板、提素养、扬正气、作贡献’。”贵州电网公司人资部副主任陈可映告诉记者,在加快员工职业发展激励机制建设方面打出组合拳,通过优化技术技能类岗位晋升条件,建立技能人员申报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技能鉴定的“双通道”,强化创新成果和荣誉表彰激励力度等措施,促进了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通过抓好人和管理这两个要素,带来了明显成效:2018年与2015年相比,贵州电网公司用工总量减少了5.38%,劳动生产总值增长了11%,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了19.83%,人均素质当量提高了16%,实现了用工总量与定员标准的基本持平。

  这一减三增的背后,管理者的思维也在悄然改变。

  “以前我们更重视结果,忽略过程。下指标多,指导基层少。现在完全变了。”贵州电网公司市场部副主任范伟以《10千伏及以下“同期线损”管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为例,阐述了管理层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前的方案,把指标下达后就结束了,但这份方案配有4个附件,列出了任务清单及工作计划模板、计算方法及取数来源等内容,详细解释了每个月、每项指标的具体做法和进度安排,既是指导,也是过程管控。

  数据驱动乘“云”而上推动动力变革

  持续推进数据治理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化”新动能。

  2018年,贵州电网公司完成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双覆盖”,为系统实用化及数据质量清理打下了基础。2019年,贵州电网公司将从数据治理、数据管理、管理工具、工作工具、数据文化五大方面,深化数据治理,依托系统的实用化、应用的便捷化,实现全业务、全员的数据化。

  每天一上班,遵义绥阳供电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郑平都习惯打开系统,看一眼本单位的自动抄表率、电子化结算率、中压线路故障率等指标,通过真实的数据,做到对电网运营和网架运行情况心中有数,以便更科学地决策。

  “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意味着管理的过程和结果都将以数据的形式而存在,要通过数据工作、数据管理、数据决策,实现所有业务在线、所有成果可视。”在尚春看来,数据正在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客户服务、内部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但是,随着系统应用范围和场景的增加,跨专业横向协同业务规范不明确、数据质量业务标准不完善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数字化转型的首要瓶颈。对此,贵州电网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数据治理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化”新动能。

  2016年把数据和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持续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决策水平;2017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带头使用系统,靠精准的数据来支撑精益化管理;2018年完成智能电表和低压集抄“双覆盖”,为系统实用化及数据质量清理打下了基础。

  “今年还要通过业务系统实用化,倒逼数据质量提升,推动数字化转型。”贵州电网公司科信部副主任袁捷告诉记者,2019年,贵州电网公司将从数据治理、数据管理、管理工具、工作工具、数据文化五大方面,深化数据治理,依托系统的实用化、应用的便捷化,实现全业务、全员的数据化。打破数据壁垒,加强数据分析应用,逐步实现用数据说话、凭数据决策、靠数据管理。

  打好数据质量基础的同时,贵州电网公司还充分利用贵州率先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优势,以价值为导向,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推进数据产品交易与数据服务。

  日前,在2019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贵州电网公司就与华为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巡检、电力物联网、综合能源等领域深入合作,将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

  推动高质量发展,贵州电网公司正在加速奔跑、逐梦前行,努力将建成国内一流电网企业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实践。

      关键词:电力, 贵州电网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