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公司“1+3”精准扶贫模式的阳芳样本观察

发布时间:2017-04-11   来源:南方电网报

  绘好一张蓝图 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锋队

  扶贫攻坚,电力先行。贵州电网公司党组认真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相关要求,不等不靠、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锋队。

  为确保扶贫工作有序推进,贵州电网公司党组系统谋划、精心布局精准扶贫工作,出台“十三五”精准扶贫工作规划,重点实施电力行业扶贫、结对帮扶、驻村帮扶和公益帮扶四项行动。

  在“四项行动”中,贵州电网公司坚持企业效益与脱贫目标相结合,优先实施电力行业扶贫,2016年完成“小康电”项目投资37.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51.6%。而过去五年,贵州电网公司在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石漠化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累计投资251.62亿元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充分发挥了电力在脱贫攻坚中的要素保障作用和支撑作用,形成地企双赢、抱团发展的良好格局。

  与此同时,贵州电网公司坚持自身优势与当地实际相结合,通过实施结对、驻村、公益帮扶,开发贫困地区优势资源,完善自身“造血”系统,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

  “四项行动”是一张蓝图,为贵州电网公司深入参与精准扶贫指引了一条有效途径。

  建立扶贫地图 实现精准施策

  蓝图已绘就,如何有效推进成关键。面对海量的扶贫工作信息,贵州电网公司依托信息化平台,在南方电网公司系统内首家建立了精准“扶贫地图”系统。

  登录“扶贫地图”系统,“四项行动”总体情况一目了然,电网投资建设、结对帮扶信息、驻村干部情况等一组组数据立刻呈现。

  精准的信息,推动了精准识别和精准施策,做到了扶贫攻坚心中有数,使各责任部门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也是各责任部门扶贫工作进度及完成效果的业绩单,起到监督和检验的作用。

  在阳芳村,扶贫地图经过“本土化”后变成了扶贫作战地图。上面不仅清晰地规划了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区域、项目启动时间等,甚至落实到了具体的农户。这些规划项目均是通过对阳芳村资源禀赋的深入分析,综合政策形势和帮扶资金等因素后,集体研讨得出的结果,没有一个项目是拍脑袋生成的。

  建强战斗堡垒 实现精准推进

  精准施策,更需精准推进。为此,贵州电网公司建立“省、地、县”三级联动帮扶机制,形成公司统筹协调、地区供电局组织实施、县级供电企业具体落实的党建帮扶格局,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与省扶贫办、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把握需求,聚焦重点区域,切实把扶贫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驻村干部处于扶贫工作的最“前哨”。因此,在三级联动帮扶机制中,选强派优驻村干部,成为精准推进的关键点。

  台江县阳芳村是贵州电网公司重点结对帮扶点之一,也是南方电网公司精准扶贫示范村。贵州电网凯里供电局党委多次考察研究后,决定选派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善于学习和交流的杨斯瀚为阳芳村第一书记。

  作为第一书记,杨斯瀚驻村后的第一要务就是如何增强阳芳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阳芳村第一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集中学习中,他向大家解读和宣讲党的扶贫政策,讨论阳芳村的发展方向,大家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原本计划一个半小时完成的学习变成了长达四个小时的大讨论。

  通过不断的思想引导与学习,村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在慢慢“融化”,村里的党员也充分发挥了脱贫攻坚的带头作用,卯足精气神,立志拔穷根。

  在杨斯瀚的组织和动员下,村里13名党员带头,买来材料,自行设计和装饰,加班加点地干,仅用一个半月,就在村边的沙滩上建起了一个农家乐,涉及农户19户,经营5个月,营业额超过5万元。

  包括杨斯瀚在内,贵州电网公司共选派69名政治可靠、热爱农村工作、擅长组织协调的干部员工到全省各地担任驻村干部,做到了真选实派、真蹲实驻、真帮实干。

  产业帮扶资金股权化 实现精准落地

  2016年,阳芳村开展红米种植25亩,涉及48户农户,销售额23万元,将土地经济价值提升5倍。

  通过南方电网帮扶资金4万元,建立土鸡养殖基地,涉及农户8户,预计年产值10万元。

  ……

  2016年3月以来,驻村干部共帮扶阳芳村完成多项产业帮扶工作,形成“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带动农户120户,其中贫困村45户,直接提升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点之一。在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发展产业的同时,贵州电网凯里供电局党委还采取产业帮扶资金股权化的形式,增强村民们的责任意识、商品意识、成本意识和竞争意识。

  产业帮扶资金和物资都是短暂和有限的。而以往“输血式”的扶贫,治标不治本。将产业帮扶资金和物资以集体经济的名义入股到产业中,受帮扶的贫困户也以出资的形式入股,参与分红。

  有了股份,就有了责任,村民就能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其中。参与过程中,村民们的商品意识、成本意识和竞争意识也在逐步提升。

  村民们认为,自己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也可以种出商品进行交易,提高土地产值,提高收入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就会精打细算好成本账,如何能够以有限的帮扶资金和有限的土地,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快速致富。村民们就会更加关注商品质量,如何能够在竞争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真正的脱贫,需要村民自身。产业帮扶资金股权化,精准瞄向了脱贫的靶心,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帮扶不到一年时间,阳芳村就有20户、94人实现脱贫。

  对于90%的年轻劳动力在外务工的阳芳村,随着村民们“四个意识”的增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路会越来越宽,会吸引更多的人返乡创业。那个时候,能够留得住年轻人的村才算是真正的脱下了“贫困村”的帽子。(肖继红 王明科 王清 杨盛)

[上一页][1] [2] 

      关键词:区块链, 贵州电网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