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一场关于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上演。从零部件的精细打磨到整车的智能装配,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到创新生态的共建共享,三地正以前所未有的协同姿态,加速驶向汽车产业的新未来。
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新品生产线上,工人在调试设备
走进瑞立美联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一幅忙碌而有序的生产画卷徐徐展开。这里,每一台空气压缩机的诞生,都是京津冀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缩影。它们从廊坊出发,前往北京福田康明斯,成为商用车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瑞立美联总经理何建军自豪地说:“京津冀的协同,让我们的订单量持续增长,与福田康明斯的合作更是让我们今年的销售收入有望翻倍。”
京津冀三地,正以前所未有的紧密度,共铸汽车产业的“黄金链”。2023年,三地工信部门联合发布的《京津冀汽车产业链图谱》,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正在加速建设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更是将顺义、武清、廊坊三地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2小时产业圈”,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这个产业圈中,华田信科(廊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另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家从北京迁入廊坊的企业,以其液晶显示模组和半导体封装材料的卓越品质,赢得了上汽荣威、福田重卡等众多客户的青睐。副总经理秦振中展望未来:“我们要做定制型液晶显示屏、显控终端及半导体BGA封装焊球产品的‘隐形冠军’。”
京津冀的协同,不仅体现在产业链的紧密连接上,更体现在创新生态的共建上。面对新能源化、智能化的浪潮,三地携手并进,共同攻克技术难关,推动产业升级。长城汽车徐水分公司总装车间内,一辆辆搭载最新一代Coffee Pilot Ultra智驾系统的全新蓝山缓缓下线,它们不仅代表了长城汽车的科技创新实力,更是京津冀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生动例证。
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慧底盘等领域,京津冀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技术前沿。河北设立的省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科技专项,更是为重大项目的攻关提供了有力支持。亿华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领先地位、长城汽车的全域自研能力、森思泰克毫米波雷达的国内领先……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努力。
如今,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初具规模,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生态日益完善。从动力电池的全产业链生态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国内领先,从智能驾驶技术的突破到整车产品的多样化,三地正以实际行动,共同绘制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新蓝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