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互联网 > 能源互联网

中国海油面向未来 赋能产业 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发布时间:2023-05-18 09:39:55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资委工作部署,深化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为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和管理提升注入强劲动力。2022年油气产量近1.2亿吨,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连续两年跻身国际普氏“全球能源企业250强”前10位,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步伐不断加快。

  坚持战略引领 强化高位推动 绘制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整体蓝图

  中国海油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全面部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工作。

  定战略,凝聚发展共识。将智能化管理作为集团公司“1534”总体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变革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跨越。

  明路径,绘制整体蓝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核心业务为载体、以价值为导向,先后出台《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十四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规划》《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文件,制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强管理,推动落实落地。成立由集团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任领导小组成员的数字化转型工作组织,定期组织召开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专项工作会议,做到高位谋划、高标部署、高效推进。持续在资金、网络、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大投入,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列入所属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确保工作落实落地。成立集团公司数据治理委员会,重点推进经营领域和生产领域的数据治理工作,促进数据集成共享和应用价值发挥,全面支撑数字化转型。

  坚持聚焦重点 强化结果导向 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效能显现

  按照“围绕主业、突出海油特色;因地制宜,紧密结合生产;强调实效,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原则,中国海油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管理实践,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建设智能油田,塑造提质增效新优势。秦皇岛32-6油田建成国内首个投产的海上智能油田,实现光纤全联通和无线信号的全覆盖,核心业务数字化覆盖率达到90%,操作人员精减实现20%,“秦皇岛32-6智能油田建设实践”入选2021年企业数字化转型十大成果。恩平油田建成国内首个海陆一体化协同运营平台,累计实现台风模式生产近300小时,挽回产量损失约23万余桶,折合人民币约1.4亿元。

  升级智能工程,培育转型升级新能力。以生产设备自动化、运营管理数字化为抓手,建成了国内首个海洋工程装备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创新应用了海洋油气装备大规模机器人焊接等10项国内“行业首次”技术,填补了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多项技术空白,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建成智能工厂,开创精益管理新局面。将工业技术、工厂生产经营管理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在惠州石化建成国内首个“双频5G+工业互联网”智能炼厂,实现自动采集率超过98%、仪表自控率达到97%;建成国内首个涂料生产智能工厂,实现提升年产量400%、减少用工成本50%。

  构建智能贸销,探索能源供需新模式。搭建“全球一体化”的销售贸易信息平台,实现全面自动化、智能化的业务管理,强化业务前、中、后台全流程风险管控,平台每年贸易量超1亿吨,结算资金超万亿元;自建电商平台“海油商城”,上线3年来累计交易金额破万亿,形成具有海油特色的“统一、集成、共享”的销售贸易数字化解决方案,“海油商城”入选国资委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项目和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典型案例。

  打造智能产品,实现核心技术新跨越。自主研发的“璇玑”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实现1000口井作业,100万米钻井总进尺,关键作业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标志着我国高端智能化油气钻井技术实现新跨越,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的国家。

  坚持面向未来 强化开放思维 应对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新的挑战

  面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些挑战,中国海油将转型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开展组织变革、文化变革、制度变革和人才结构变革。

  推动实施由局部转型到整体转型。深刻认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管理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力实施“6+4+N”工作思路,将智能化管理创新应用场景建设从生产领域拓展到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持等领域,以示范引领和带动逐步实现由少场景向多场景、由简单场景向复杂场景、由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向整个集团推广。

  推动实施面向智能管理的系列变革。根据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优化和调整组织架构,打破传统的组织壁垒,促进部门间的协作和信息流通。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推进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在线化、平台化,建立快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敏捷化柔性组织。

  推动实施数字人才建设。通过加强校企联合培养、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创新引进机制等,加快培养数字技术与专业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的产业工人队伍,构建深刻了解数字化转型规律的管理团队,不断增强数字化人力资源保障能力。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