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互联网 > 深度阅读

集聚创新力量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4-10-15 11:21:28  作者:韩旭

  10月12~14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90周年暨2024年年会在京举办。年会围绕“求实奋进九十载,创新电靓新时代”主题,设置了开幕式、主旨报告、院士专家论坛、主题活动、专题活动等30项学术活动。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此次年会上专家学者和各方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电网技术创新如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发电领域在绿色低碳转型中面临哪些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如何?……在10月13日的主旨报告会、院士专家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电力科技创新等进行了多角度探讨。

  大力发展新能源,为推进能源革命贡献智慧和力量

  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发展实现新跨越。今年1~8月,全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8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6.5%,同比增长20.1%。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以“新型电力系统与新一代燃煤发电技术”为主题,分享了对能源转型背景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看法。他认为,大力发展新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施再电气化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内涵。

  “我国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在哪里?我觉得主要是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认为,新能源发电单体容量小、数量多,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能提高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精度,利用电力电子设备控制能力强、控制速度快的优势,就能将挑战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凌文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要求,深入剖析了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世界各国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主要举措,并分享了我国能源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与取得的成果。他提出,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

  “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双高’特征日益凸显。”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郭剑波认为,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超预期发展、新能源极高占比场景加速到来,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体系亟须重构。科技创新是破解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新型电力系统行稳致远的迫切需求。

  凝聚各方力量,以技术融合创新应对机遇与挑战

  主旨报告会和论坛上,不少专家学者表示,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迅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电力行业碳减排压力持续加大等一系列新形势,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郭强认为,应对上述挑战,需要加大系统技术的研究,以系统技术来引导装备技术创新,进而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系统推进、久久为功。

  “技术创新是未来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马名杰认为,我国经济正处于追赶中迈向前沿的进程中,技术来源和动力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他强调,科技创新从来不独立存在,它一定要配合组织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够真正实现落地。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的兴起和普及,越来越多能源电力行业人士把目光投向“AI+能源电力”。多位专家学者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大有可为。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康重庆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亟待深入研究。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他正在组织清华大学电机系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共同研究关于新型电力系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课题,期望人工智能未来能在电力能源转型中充分发挥作用。

  欧洲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系主任金耀初表示,人工智能应该更全面、深入地向生物智能、自然智能学习。而人工智能在过程工业和制造业中的应用,将特别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隐私保护能力。

  加快探索实践,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更多方案

  随着大量新型主体接入,电力系统可控对象从以源为主扩展到源网荷储各环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过程,更需要源网荷储各环节统筹推进,各方面协同配合。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管晓宏认为,储能技术是可再生新能源利用的关键,其中氢储能技术格外值得关注:“氢赋能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将深度改变能源结构,为未来的分布式数据中心、高速通信站点提供零碳能源,实现以绿色、分布、市场为标志的能源革命。”

  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下,“积极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成为与会专家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主张利用氨和甲醇等氢载体,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拓展,这不仅有助于实现低碳目标,也能为氢能的多样化利用铺平道路。同时,氢能作为融合剂,可以调节和整合不同领域的技术进步,包括电解槽技术的创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以及燃料电池技术的广泛应用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首席科学家饶宏认为,构网型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重要发展方向,可以为“沙戈荒”大基地等地的电网或纯新能源局部电网提供更好的安全稳定支撑,未来也将在受端电网等更多场景发挥作用。

  “电力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存储和交换的系统。特别是在能量平衡上,电源侧和负荷侧两者缺一不可。”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郭琦认为,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应加快推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研究源荷互动,甚至是源随荷动的技术和相应机制的建设,切实提升电力负荷侧灵活调节能力,保障能源电力安全。

  本次年会举办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90周年历史展、中国电力科技人物展、中国电力科技成果展以及电力行业领军企业和先进技术成果展。展览由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策划设计和搭建。英大传媒集团还承担了本次年会及平行论坛的会务协调组织、技术运维、现场解说,以及年会论文集、专刊和活动图书资料的出版支撑工作,全方位宣传展示学会历史、电力科技人物和行业科技成果。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在参观展览后纷纷表示,电力科技工作者要聚焦能源电力关键领域重大需求,为推动我国电力科技进步和电力工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实现“双碳”目标、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电力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涉及能源生产、供应、消费等各方面,需要不断凝聚各方创新力量,更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韩旭)

中展世贸国际会展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