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乌苏里江畔笑声甜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11月6日,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村民毕洪军坐在自家农家乐门前,一边用刀剔着江胖头鱼的鱼鳞,一边唱着《乌苏里船歌》,粗犷的嗓音中透着豪迈和愉悦。

电充裕了,致富的胆子大了

两层小楼,纯实木对开门,在一楼与二楼中间挂着的“赫哲人家”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电,给我们渔民架起了致富桥。”1997年10月,毕洪军看着矗立起的电杆、穿梭的银线,兴奋得一连几夜没睡觉。

当过兵、捕过鱼、头脑颇为灵活的他,细想一番后,打算试着开一家赫哲族特色餐馆。他买来了八岔村第一台电冰箱,把新鲜的江鱼保存在里面,按照传统做法烹制以鱼为主的特色菜肴。由于鱼的肉质新鲜、味道可口,前来就餐的客人络绎不绝,毕洪军成为八岔村第一个由捕鱼改为做鱼的人。

八岔村是赫哲族的聚居地之一,爬山卧雪、下江捕鱼是族人世代沿袭的生活习惯。回首往昔,毕洪军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了艰辛:“出船打鱼,漂泊不定,风吹日晒,就为全家的温饱。”他说,现在生活好了,全村198户502人正如《乌苏里船歌》唱的“赫哲人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万万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八岔村使用柴油机发电,仅供每家的照明。即使这样,还经常出现限电的窘况。

改革的春风吹拂着八岔村的大地,村里经济发展起来,村民的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原有的柴油发电机组已难以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要。1983年,八岔村更换了一台大容量的柴油机发电机组。

1997年10月,当时的同江市电业局和同江市政府共同投资70余万元,架设供电线路16.5千米,立杆220基,安装两台变压器,八岔村彻底告别了点煤油灯的日子。

电力之光照亮了渔民的心路。八岔村村民在毕洪军的带领下,不再拘泥于打鱼这单一的发展模式,开始探索餐饮、养殖等致富之路。

“电有多充裕,我就有多大胆。”2010年,毕洪军看着村里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安装的100千伏安大容量变压器,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他又有了新想法。他开始盖楼房,开办家庭旅馆。

新房宽敞明亮,床头是鱼皮灯,被罩上是赫哲族的特色图案,毕洪军还在房内安装了电风扇、热水器,给厨房添加了排烟罩、电蒸锅,并将赫哲族全鱼宴搬上了餐桌。“别看我家餐馆不奢华,也谈不上规模,但咱家追求一个‘原’字,这些原始的家居、原汁原味的菜色,让我每月都有七八千的收入,还结交了很多天南海北的朋友。”毕洪军笑着说。

电力足,百业兴。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火了八岔村的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

“佳木斯市新农村建设十大魅力村屯”“省级五个好建设先进村党组织”“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美丽休闲村庄”等荣誉,记录着几经迁徙、几经沧桑的赫哲族人走进新时代、畅想新生活的足迹。

赫哲人家过上小康生活

电,还把小康生活带给了赫哲人家。2013年夏天,八岔村受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侵袭,陷入一片汪洋,房屋和供电线路损毁严重。水退后,同江市供电公司第一时间为村里接上了电,八岔村走上重建之路。

从2014年6月开始的半年时间里,一座崭新的村庄在八岔村原址拔地而起:92栋花园式民居整齐划一,墙壁上印着赫哲族美丽的天鹅图腾,屋里水电设施一应俱全。

“有电就有希望。”73岁的村民韩桂凤看着灾后新建的供电线路,吃了定心丸。在八岔村土生土长的她,一路见证了八岔村从无电到有电,再到用上高质量电的发展历程。

如今的八岔村,沥青路替代了原先泥泞不堪的土路,村主干道莫日根大街的两旁路灯明亮;各种商店、饭店和旅馆相继开业,店主们进进出出忙着张罗生意。

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黑龙江时,来到八岔村。“‘船儿满江鱼满舱’的美好画面早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看到你们生活欣欣向荣,后代健康成长,文化代代传承,为你们感到高兴。”在总书记的关心下,八岔村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发展精品旅游,同时大力发展种植、养殖、餐饮和鱼皮手工艺术加工等产业。

伴随着村里的产业发展,电网也在同步变得更加坚强。2017年7月,同江市供电公司开展“中心村改造”工程。电杆升高了,线路整齐了,变压器容量更大了。

10月23日,正值霜降节气。外面寒意浓浓,韩桂凤家却温暖如春。墙上挂着的液晶电视机正播放着歌曲《总书记来到八岔乡》,她一边用电磁炉做饭,一边随着音乐节奏哼着歌。

“以前哪敢想能用上电饭锅,全都只用柴禾烧火了,晴天还好,如果遇上阴雨天,那是烟熏火燎,孩子哭大人叫。”韩桂凤说。现在她家用上了电冰箱、洗衣机,还有新型的电热膜供暖系统,省时省力、清洁环保。 

八岔村的许多村民和韩桂凤一样,都买了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安装了电热膜供暖系统,过上了现代化生活。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乌苏里江畔笑声甜

作者:何佳  发布时间:2018-11-09   来源:电力网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11月6日,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村民毕洪军坐在自家农家乐门前,一边用刀剔着江胖头鱼的鱼鳞,一边唱着《乌苏里船歌》,粗犷的嗓音中透着豪迈和愉悦。

电充裕了,致富的胆子大了

两层小楼,纯实木对开门,在一楼与二楼中间挂着的“赫哲人家”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电,给我们渔民架起了致富桥。”1997年10月,毕洪军看着矗立起的电杆、穿梭的银线,兴奋得一连几夜没睡觉。

当过兵、捕过鱼、头脑颇为灵活的他,细想一番后,打算试着开一家赫哲族特色餐馆。他买来了八岔村第一台电冰箱,把新鲜的江鱼保存在里面,按照传统做法烹制以鱼为主的特色菜肴。由于鱼的肉质新鲜、味道可口,前来就餐的客人络绎不绝,毕洪军成为八岔村第一个由捕鱼改为做鱼的人。

八岔村是赫哲族的聚居地之一,爬山卧雪、下江捕鱼是族人世代沿袭的生活习惯。回首往昔,毕洪军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了艰辛:“出船打鱼,漂泊不定,风吹日晒,就为全家的温饱。”他说,现在生活好了,全村198户502人正如《乌苏里船歌》唱的“赫哲人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万万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八岔村使用柴油机发电,仅供每家的照明。即使这样,还经常出现限电的窘况。

改革的春风吹拂着八岔村的大地,村里经济发展起来,村民的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原有的柴油发电机组已难以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要。1983年,八岔村更换了一台大容量的柴油机发电机组。

1997年10月,当时的同江市电业局和同江市政府共同投资70余万元,架设供电线路16.5千米,立杆220基,安装两台变压器,八岔村彻底告别了点煤油灯的日子。

电力之光照亮了渔民的心路。八岔村村民在毕洪军的带领下,不再拘泥于打鱼这单一的发展模式,开始探索餐饮、养殖等致富之路。

“电有多充裕,我就有多大胆。”2010年,毕洪军看着村里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安装的100千伏安大容量变压器,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他又有了新想法。他开始盖楼房,开办家庭旅馆。

新房宽敞明亮,床头是鱼皮灯,被罩上是赫哲族的特色图案,毕洪军还在房内安装了电风扇、热水器,给厨房添加了排烟罩、电蒸锅,并将赫哲族全鱼宴搬上了餐桌。“别看我家餐馆不奢华,也谈不上规模,但咱家追求一个‘原’字,这些原始的家居、原汁原味的菜色,让我每月都有七八千的收入,还结交了很多天南海北的朋友。”毕洪军笑着说。

电力足,百业兴。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火了八岔村的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

“佳木斯市新农村建设十大魅力村屯”“省级五个好建设先进村党组织”“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美丽休闲村庄”等荣誉,记录着几经迁徙、几经沧桑的赫哲族人走进新时代、畅想新生活的足迹。

赫哲人家过上小康生活

电,还把小康生活带给了赫哲人家。2013年夏天,八岔村受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侵袭,陷入一片汪洋,房屋和供电线路损毁严重。水退后,同江市供电公司第一时间为村里接上了电,八岔村走上重建之路。

从2014年6月开始的半年时间里,一座崭新的村庄在八岔村原址拔地而起:92栋花园式民居整齐划一,墙壁上印着赫哲族美丽的天鹅图腾,屋里水电设施一应俱全。

“有电就有希望。”73岁的村民韩桂凤看着灾后新建的供电线路,吃了定心丸。在八岔村土生土长的她,一路见证了八岔村从无电到有电,再到用上高质量电的发展历程。

如今的八岔村,沥青路替代了原先泥泞不堪的土路,村主干道莫日根大街的两旁路灯明亮;各种商店、饭店和旅馆相继开业,店主们进进出出忙着张罗生意。

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黑龙江时,来到八岔村。“‘船儿满江鱼满舱’的美好画面早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看到你们生活欣欣向荣,后代健康成长,文化代代传承,为你们感到高兴。”在总书记的关心下,八岔村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发展精品旅游,同时大力发展种植、养殖、餐饮和鱼皮手工艺术加工等产业。

伴随着村里的产业发展,电网也在同步变得更加坚强。2017年7月,同江市供电公司开展“中心村改造”工程。电杆升高了,线路整齐了,变压器容量更大了。

10月23日,正值霜降节气。外面寒意浓浓,韩桂凤家却温暖如春。墙上挂着的液晶电视机正播放着歌曲《总书记来到八岔乡》,她一边用电磁炉做饭,一边随着音乐节奏哼着歌。

“以前哪敢想能用上电饭锅,全都只用柴禾烧火了,晴天还好,如果遇上阴雨天,那是烟熏火燎,孩子哭大人叫。”韩桂凤说。现在她家用上了电冰箱、洗衣机,还有新型的电热膜供暖系统,省时省力、清洁环保。 

八岔村的许多村民和韩桂凤一样,都买了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安装了电热膜供暖系统,过上了现代化生活。

      关键词:电力, 黑龙江电力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