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吉林白山城郊供电公司三道沟供电所的台区经理李炳贤,在中朝边境的三道沟镇二道沟村生活了55年。
俺们村20世纪60年代就通电了。那时候鸭绿江畔建了座小水电站,二道沟村、滴台村、大路村都用它发的电。因为离得近,俺们村有电比镇上还早两年。用这个电、只能晚上点个灯,还得看老天爷脸色。赶上水大了,就能多用点电。水小的时候,省着用电都不够。最难受的是冬天,江都上冻了,发不了电。一到晚上,几个村都看不着个亮。等过年了,村里会搬两台柴油发电机发电,让大家伙都亮堂亮堂。
到了20世纪80年代,水电站的堤坝开始渗水了,发电越来越力不从心。1984年,大电网的电送过来了,冬天总算不摸黑了。经过1999年农网改造、2009年农网改造升级、2016年边境村电网改造,三道沟镇所有的村都通了动力电。
电给力了,修路打隧道也就能行了。2011年,沿江公路修通,从二道沟村到滴台村二队、三队这一片新建了好多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山庄。很多旅游山庄都用电做饭、取暖,看不到一点烟尘。夏天每到周末,来旅游的人数差不多是村里总人数的十倍。
路没修好之前,来二道沟村要翻过好几座大山,车在盘山道上走,左拐又右拐。很多人把弯最多的地方叫十八拐。那时候全村只能种苞米和大豆。大伙也想搞种植、养殖什么的,可是电压不足,铡草机都得各家商量好了轮流用。
2010年左右,眼瞅着路也要修好了,这边还建了一座66千伏的三道沟变电站。乡亲们心里有底了,各家各户都开始种五味子。现在市场上鲜的五味子卖十三四块钱一斤,晒干了80多块钱一斤。2017年,二道沟村种了1300来亩五味子,一年产鲜果50多万斤,家家户户的腰包都鼓了起来,村子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电压质量提高了,淡水养殖也借上力了,脱粒机、投料机都能用了,节省人力不说,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我是1995年开始当村电工的。那时候路不通,去滴台村的几个屯子抄电表,我要先走一里多地,再划船过去。1999年,我成了供电所员工,出行变成了“摩托+铁皮船”的组合。2010年,我划船去修电,被一个记者看到了。他采访了我。之后,陆续好多记者来,我上了报纸、电视,他们都叫我“摇橹电工”。
2016年之后,我们这边实施了远程集抄改造,采集的数据都能在电脑上显示。现在,我这“摇橹电工”已经学会用电脑了,动船桨的机会也很少了。
这些年,我是电网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老伴在家种五味子,一年收入差不多10万元。今年,我家盖了二层小楼,整个布局是自己设计的。我合计着,过两年退休了,也干个旅游山庄,把二层楼都上电采暖,每个房间都能调节温度。我把菜地也收拾一下,游客来我这山庄,可以种绿色蔬菜,也可以下厨房做饭,体验一下我们新农村的生活。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我是吉林白山城郊供电公司三道沟供电所的台区经理李炳贤,在中朝边境的三道沟镇二道沟村生活了55年。
俺们村20世纪60年代就通电了。那时候鸭绿江畔建了座小水电站,二道沟村、滴台村、大路村都用它发的电。因为离得近,俺们村有电比镇上还早两年。用这个电、只能晚上点个灯,还得看老天爷脸色。赶上水大了,就能多用点电。水小的时候,省着用电都不够。最难受的是冬天,江都上冻了,发不了电。一到晚上,几个村都看不着个亮。等过年了,村里会搬两台柴油发电机发电,让大家伙都亮堂亮堂。
到了20世纪80年代,水电站的堤坝开始渗水了,发电越来越力不从心。1984年,大电网的电送过来了,冬天总算不摸黑了。经过1999年农网改造、2009年农网改造升级、2016年边境村电网改造,三道沟镇所有的村都通了动力电。
电给力了,修路打隧道也就能行了。2011年,沿江公路修通,从二道沟村到滴台村二队、三队这一片新建了好多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山庄。很多旅游山庄都用电做饭、取暖,看不到一点烟尘。夏天每到周末,来旅游的人数差不多是村里总人数的十倍。
路没修好之前,来二道沟村要翻过好几座大山,车在盘山道上走,左拐又右拐。很多人把弯最多的地方叫十八拐。那时候全村只能种苞米和大豆。大伙也想搞种植、养殖什么的,可是电压不足,铡草机都得各家商量好了轮流用。
2010年左右,眼瞅着路也要修好了,这边还建了一座66千伏的三道沟变电站。乡亲们心里有底了,各家各户都开始种五味子。现在市场上鲜的五味子卖十三四块钱一斤,晒干了80多块钱一斤。2017年,二道沟村种了1300来亩五味子,一年产鲜果50多万斤,家家户户的腰包都鼓了起来,村子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电压质量提高了,淡水养殖也借上力了,脱粒机、投料机都能用了,节省人力不说,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我是1995年开始当村电工的。那时候路不通,去滴台村的几个屯子抄电表,我要先走一里多地,再划船过去。1999年,我成了供电所员工,出行变成了“摩托+铁皮船”的组合。2010年,我划船去修电,被一个记者看到了。他采访了我。之后,陆续好多记者来,我上了报纸、电视,他们都叫我“摇橹电工”。
2016年之后,我们这边实施了远程集抄改造,采集的数据都能在电脑上显示。现在,我这“摇橹电工”已经学会用电脑了,动船桨的机会也很少了。
这些年,我是电网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老伴在家种五味子,一年收入差不多10万元。今年,我家盖了二层小楼,整个布局是自己设计的。我合计着,过两年退休了,也干个旅游山庄,把二层楼都上电采暖,每个房间都能调节温度。我把菜地也收拾一下,游客来我这山庄,可以种绿色蔬菜,也可以下厨房做饭,体验一下我们新农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