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达玉村:牧民过上了好日子

圣洁无私的八一冰川孕育了众多河流,最大的一支是黑河。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达玉村,曾是黑河源头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村庄。40年悠悠岁月见证了村里牧民从点酥油灯到用电灯,生活从贫困落后到富裕美好。

山沟沟通了电

寒风呼啸,大雪漫天。在冰封的黑河之畔,两头驮着主人和物资的牦牛喘着粗气缓缓前行。这两头原本草原上最健壮的牦牛,经过连日的长途跋涉,已经有些吃不消了。年长的主人跳下牛背,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牵着它走。这是40年前,野牛沟乡达玉村的藏族少年玛久跟着他的阿爸从80公里外的县城采购日用品回家时的情景。

如今,年过五旬的玛久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候阿爸每次去城里买东西,总不忘买一些洋蜡回来,因为这是阿奶心中最期盼的宝贝。酥油是牛奶的精华,更是牧民家中的宝,可食、可用、可换钱,世世代代的牧民照明用的正是它。

“可是牦牛产奶少,提炼不出多少酥油来,我们牧区的人都舍不得吃,更不会把灯点得太亮、太久。自从洋蜡传到草原后,我们很少用酥油点灯了。”玛久想了想继续说,“帐房里漏风,点洋蜡晃眼睛,点得久了鼻孔都黑了。”

后来,玛久去县城里上学,生平第一次见到了电灯,他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根本不敢相信。几个月后放假回村,他急切地把这个消息传遍了全村。阿奶若有所思地说:“我用土灶照过明,点过煤油灯,也点过洋蜡,你说的这个不冒烟的电灯是什么?”和阿奶一样,村里许多人都从未见过电灯。

2006年,在黑河冰封之前,玛久和村里的人从“夏窝子”(夏天放牧的草场)回达玉村时,惊讶地发现电线杆沿着河边一字排开。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里直犯嘀咕:“这不会是要拉电吧?这么偏远的山沟沟怎么可能拉电呀!”一直呆在家里的阿奶提前知道了这个喜讯,十分肯定地告诉他:“电力人好啊!给咱们这山沟沟里拉电来了,一分钱都不要的!”

激动万分的玛久立即叫上村里的年轻人,跨过翻滚的黑河,穿过苍茫的草原,历经艰难,帮助施工队把电通到了村里。村里用上了电,大家喜出望外,白天赛马,夜里围着明亮的电灯唱歌跳舞,简直比过年还高兴。

没多久,村里有了电视,没出过远门的村民看到了一个更加多彩的世界。“你们年轻人的命真是好啊!”“千万不能忘了给咱们供电的人呀!”阿奶的口中每天都会这样不停地念叨。

草滩滩出了名

祁连县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有机牧场,冰川下的野牛沟更是水草丰茂、牛羊成群。近年来,得益于政府科学的发展方针和充足的电力保障,野牛沟这个曾经不为人知的“草滩滩”变成了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实验区,当地牧民腰包鼓了,喜不自胜。

今年53岁的玛久是野牛沟乡达玉村的“资深”牧民。今年3月23日,祁连县八宝供电所的员工巡视线路、检查牧区安全用电时来到了玛久的家里。

玛久的家是典型的藏式砖瓦房,外墙贴着白色的瓷砖,与远山皑皑的白雪遥相呼应;屋内收拾得一尘不染,电视、音箱、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乍一看,与城里的洋房并无二致。

玛久的普通话还不太流利:“这个电呀,真真帮了我们大忙,我们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没有电的话想都不敢想!”

玛久是达玉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2010年11月,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达玉村成立了牧业合作社,摒弃了传统粗放的放牧方式,探索新的出路。正是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让玛久率先富了起来。

以前,黑河结冰后,牛羊饮水只能依靠人工凿冰来完成,耗费人力不说,经常有牛羊掉进冰窟里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每年都会损失三四十头。用上电泵后,只要按一下开关,河水就直接流进水槽,安全省心;以前剪羊毛,4个人需要一周才能完成,累得腰酸背痛,用上电动剪刀后,一两天就够了;就连传承了数千年的人工挤奶,也被吸奶器代替了……

2015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村村通了动力电,解决了低电压等“卡脖子”问题,也给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合作社经过“改造升级”,用上了更加先进的电气设备。

有时候用电出了问题,供电所里的人比牧民还着急。有一次,黑河泛灾,洪水冲毁了进村的桥,冲断了村里的电杆。大水还没有退,供电所的人就来了,进不了村,就想方设法架起铁索进入村里,扶正了电杆,更换了导线,两天不到,村里恢复了正常供电。

稳定的供电和优质的服务大大方便了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合作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016年12月,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点县、试点村分红大会在祁连县举行,来自野牛沟乡达玉村专业合作社的32户社员在会上分享了210万元的红利。曾经不知名的“草滩滩”,也一下子出了名。达玉村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为祁连县乃至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样板,得到了县、州、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将来还要推广到省内外。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31日,得益于可靠的电力保障,祁连县通过实施智慧畜牧业,组建合作社165家、家庭牧场53家,培育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家、州级5家。全县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共建成宾馆118家、农牧家乐111家,登记家庭宾馆92家。

电,正在一天天改变着曾经孤寂的野牛沟。

关键词: 区块链, 青海电力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达玉村:牧民过上了好日子

作者:王国栋  发布时间:2018-11-05   来源:电力网

圣洁无私的八一冰川孕育了众多河流,最大的一支是黑河。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达玉村,曾是黑河源头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村庄。40年悠悠岁月见证了村里牧民从点酥油灯到用电灯,生活从贫困落后到富裕美好。

山沟沟通了电

寒风呼啸,大雪漫天。在冰封的黑河之畔,两头驮着主人和物资的牦牛喘着粗气缓缓前行。这两头原本草原上最健壮的牦牛,经过连日的长途跋涉,已经有些吃不消了。年长的主人跳下牛背,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牵着它走。这是40年前,野牛沟乡达玉村的藏族少年玛久跟着他的阿爸从80公里外的县城采购日用品回家时的情景。

如今,年过五旬的玛久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候阿爸每次去城里买东西,总不忘买一些洋蜡回来,因为这是阿奶心中最期盼的宝贝。酥油是牛奶的精华,更是牧民家中的宝,可食、可用、可换钱,世世代代的牧民照明用的正是它。

“可是牦牛产奶少,提炼不出多少酥油来,我们牧区的人都舍不得吃,更不会把灯点得太亮、太久。自从洋蜡传到草原后,我们很少用酥油点灯了。”玛久想了想继续说,“帐房里漏风,点洋蜡晃眼睛,点得久了鼻孔都黑了。”

后来,玛久去县城里上学,生平第一次见到了电灯,他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根本不敢相信。几个月后放假回村,他急切地把这个消息传遍了全村。阿奶若有所思地说:“我用土灶照过明,点过煤油灯,也点过洋蜡,你说的这个不冒烟的电灯是什么?”和阿奶一样,村里许多人都从未见过电灯。

2006年,在黑河冰封之前,玛久和村里的人从“夏窝子”(夏天放牧的草场)回达玉村时,惊讶地发现电线杆沿着河边一字排开。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里直犯嘀咕:“这不会是要拉电吧?这么偏远的山沟沟怎么可能拉电呀!”一直呆在家里的阿奶提前知道了这个喜讯,十分肯定地告诉他:“电力人好啊!给咱们这山沟沟里拉电来了,一分钱都不要的!”

激动万分的玛久立即叫上村里的年轻人,跨过翻滚的黑河,穿过苍茫的草原,历经艰难,帮助施工队把电通到了村里。村里用上了电,大家喜出望外,白天赛马,夜里围着明亮的电灯唱歌跳舞,简直比过年还高兴。

没多久,村里有了电视,没出过远门的村民看到了一个更加多彩的世界。“你们年轻人的命真是好啊!”“千万不能忘了给咱们供电的人呀!”阿奶的口中每天都会这样不停地念叨。

草滩滩出了名

祁连县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有机牧场,冰川下的野牛沟更是水草丰茂、牛羊成群。近年来,得益于政府科学的发展方针和充足的电力保障,野牛沟这个曾经不为人知的“草滩滩”变成了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实验区,当地牧民腰包鼓了,喜不自胜。

今年53岁的玛久是野牛沟乡达玉村的“资深”牧民。今年3月23日,祁连县八宝供电所的员工巡视线路、检查牧区安全用电时来到了玛久的家里。

玛久的家是典型的藏式砖瓦房,外墙贴着白色的瓷砖,与远山皑皑的白雪遥相呼应;屋内收拾得一尘不染,电视、音箱、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乍一看,与城里的洋房并无二致。

玛久的普通话还不太流利:“这个电呀,真真帮了我们大忙,我们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没有电的话想都不敢想!”

玛久是达玉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2010年11月,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达玉村成立了牧业合作社,摒弃了传统粗放的放牧方式,探索新的出路。正是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让玛久率先富了起来。

以前,黑河结冰后,牛羊饮水只能依靠人工凿冰来完成,耗费人力不说,经常有牛羊掉进冰窟里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每年都会损失三四十头。用上电泵后,只要按一下开关,河水就直接流进水槽,安全省心;以前剪羊毛,4个人需要一周才能完成,累得腰酸背痛,用上电动剪刀后,一两天就够了;就连传承了数千年的人工挤奶,也被吸奶器代替了……

2015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村村通了动力电,解决了低电压等“卡脖子”问题,也给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合作社经过“改造升级”,用上了更加先进的电气设备。

有时候用电出了问题,供电所里的人比牧民还着急。有一次,黑河泛灾,洪水冲毁了进村的桥,冲断了村里的电杆。大水还没有退,供电所的人就来了,进不了村,就想方设法架起铁索进入村里,扶正了电杆,更换了导线,两天不到,村里恢复了正常供电。

稳定的供电和优质的服务大大方便了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合作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016年12月,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点县、试点村分红大会在祁连县举行,来自野牛沟乡达玉村专业合作社的32户社员在会上分享了210万元的红利。曾经不知名的“草滩滩”,也一下子出了名。达玉村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为祁连县乃至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样板,得到了县、州、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将来还要推广到省内外。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31日,得益于可靠的电力保障,祁连县通过实施智慧畜牧业,组建合作社165家、家庭牧场53家,培育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家、州级5家。全县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共建成宾馆118家、农牧家乐111家,登记家庭宾馆92家。

电,正在一天天改变着曾经孤寂的野牛沟。

      关键词:电力, 青海电力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