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路石,将自己凝聚于水泥和沥青,组成通往未来和希望的道路,承载着来往的生命和时光。
今天讲述的就是千千万万铺路石中的一颗,他是中国电建成都院两河口移民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经理,是基础设施专业领域的工程师,是成都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顾峰。
川西高原成就的年轻骨干
从小梦想成为工程设计师的顾峰,2006年毕业进入成都院从事公路勘察设计工作。
这位来自安徽的农家子弟,还未来得及适应西南的气候和人文环境,便奔向了川西高原的工程一线,承担毛尔盖、长河坝等水电站库区复建公路的现场技术服务工作。接下来的4年里,在老员工的“传帮带”下,顾峰先后参与了毛尔盖、溪洛渡、两河口等水电站相关交通项目的勘察设计及现场设代工作。
2010年,一步步成长为骨干人员的顾峰,迎来专业生涯的第一个里程碑——担任两河口水电站普巴绒土料场公路勘察设计项目负责人。他收拾行囊,奔赴项目一线,而这一去就是10年时光。
雅砻江畔的10月下旬至12月底,包裹身体的是零下十多度的严寒,顾峰初次作为项目负责人,内心充满了不安和压力,从里到外都是战战兢兢。他每天7点起床,考虑到中午只能在山上吃干粮,就一口气吃上三四两面条,包里背上两块藏族大馍,乘车沿着崎岖颠簸的山路到达勘察放线地点,再攀爬200米高程,到达设计线位已近中午。而即使这样,一天也只能完成300~500米的放线工作。顾峰凭借着一丝不苟的认真调查、365天如一日的苦心坚持,最终的工作成果得到了业主和专家高度认可。
奉献两河口的黄金岁月
2011年下半年,两河口水电站库区交通复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勘察设计工作正式启动,其长达两百多公里的总里程,地形陡峻,地质条件复杂,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川西高原更是条件艰苦。交通分院的领导找到他谈话时,顾峰当即表示:“年轻人就该敢闯敢干,吃苦我可以,干好这个项目,我义不容辞!”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库区交通初步设计阶段的负责人,到两河口相关交通项目的设计总负责人,顾峰全程参与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各个阶段的勘测设计工作,从整体上对项目进行把握,根据公路的功能、使用任务及其在路网中的作用,合理确定路线方案、桥隧布置。
在现场勘测设计过程中,他克服炎热和寒冷,每天在树丛、荆棘中攀爬高差近200米,到各个高边坡路基、桥梁、隧道等重要位置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反复对路线方案进行设计调整,确保切实可行。
2014年8月,正在山上勘察某条库周交通道路的顾峰,接到家里的消息:刚满2岁的儿子被开水烫伤,胸部、肚子上的整个皮肤红肿起包,家人将孩子送到医院,医院初步检查认为过于严重,听从建议送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专科,住院治疗。耳边是妻子呜咽的责怪和孩子疼痛的哭喊,脑海中是孩子翻卷的皮肤和涂满的药膏,手中是测绘一半的图纸和未完的报告,口中重复的只能是无法返回的歉意,因为外业调查收资还未结束,他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雅砻江畔走出的共产党员
2010年来到两河口项目工地,看着无数来自各参建单位的党员同志戴着党徽冲上一线,顾峰觉得那是无尚的荣誉,也是他在各种艰难困苦条件下坚持的动力。
2015年,成都院承担起两河口移民代建工程总承包工作。项目规模庞大,覆盖4县20余个乡(镇),分项工程多达30多个,涵盖交通、集镇、输变电、水利等重要施工作业单位工程80多个,尤以交通工程为主导,其复建道路总长约110公里,含隧道22座,特大桥5座,大中桥35座。作为当时成都院的“1号项目”,已是“两河口老兵”的顾峰,毅然肩负起该工程设计负责人的重担。在此期间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设计乃EPC项目之源,做好设计方能抓住源头,进而惠及下游,设计管理、优化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其影响渗透到前期决策、采购、施工、运营的各个末梢。”这是顾峰对EPC项目“E”的理解。对于“EPC项目,设计是龙头”这句频繁出现的话语,在他心中不是炫耀,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每次听到,他只感觉心头犹有千斤重。“那就先从开展勘察设计,做出满足现场施工的设计产品开始吧。”备足干粮,抗上仪器,寻找哪怕稍微平缓一点点的山坡,顾峰再次开始了在崎岖颠簸中的攀爬。
从2010到2019,从初设勘察到设代驻守,顾峰“趟”过高原12月份1米深的刺骨冰泉,“敷”过无处躲避的雨雪冰雹,“睡”过缺水没电的藏族小屋,也曾头疼欲裂难以入睡、胸口憋闷呼吸困难、被紫外线晒得脸手脱皮。莽莽高原的种种经历掩藏在他的记忆深处,今时今日已化作一句笑谈:“每次出发前都知道会吃苦,但每次都没想到会那么苦。”
曾经“扎根雅砻江,奉献两河口”的日子,成就了今天的顾峰。他平凡、普通,犹如千千万万颗在国家水电及交通建设中的铺路石,但所完成的却是不平凡的事业。
顾峰跋山涉水进行野外勘测调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