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解决了全国749.5万无电人口的通电问题。“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提前一年完成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实现了村村通动力电。
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国家电网发挥行业优势,着力提升贫困地区供电能力,依托定点扶贫、光伏扶贫、产业扶贫,探索创建了不少扶贫新模式,在决战脱贫攻坚中贡献了力量。
补强基础设施短板
电,对如今的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生活要素,但在部分贫困地区,却是存在感十足的主角。
国家电网公司把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作为服务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三区三州”、中西部贫困地区电网建设攻坚等重点工程,着力提升贫困地区供电保障能力。
在西藏阿里地区,电网长期孤网运行,规模小、安全水平低、供电质量不高,成为困扰当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最大难题。
今年7月26日,世界海拔最高的超高压输变电工程——阿里联网工程全线贯通,工程沿线近38万农牧民的安全可靠用电问题得到解决。
阿里联网工程是这些年来国家电网继青藏联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工程之后建设的第4条“电力天路”。工程投运后,西藏形成了覆盖全区74个县、300多万人口的统一电网。
不只是在阿里,在西藏山南市,地处中印边境地区的玉麦乡是我国人口最少的行政乡,当地用电仅靠1座125千瓦的小水电站苦苦支撑。国家电网的建设者将玉麦乡幸福美丽边境小康示范村电网建设纳入了隆子县通电工程,工程新建总长15公里的10千伏输电线路,新建1台容量为200千伏安的变压器,使玉麦乡纳入大电网覆盖范围。
通了电,就有了致富的门路。有了充足的电力支撑,玉麦乡牦牛养殖、藏香制作和旅游民宿三大经济支柱得到迅速发展。
在西藏,大电网的延伸解决了当地的缺电难题,也为农网“毛细血管”提供不竭力量。配电网的发展真正让藏族群众拥有了获得感,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跨越。
为补齐贫困地区电网短板,助力贫困地区供电能力再上新台阶,近年来,国家电网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全制定贫困村通动力电规划,提升贫困地区电力普遍服务水平。
2016至2019年,国家电网累计投资6459亿元,完成6.6万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了153.5万眼农田机井通电、7.8万个自然村通动力电,惠及1.6亿农村人口。
一系列的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显著提升了贫困地区、边防地区电网质量,加快推动农村地区电网由“从无到有”向“从弱变强”转变,成为了一项项造福人民、助力脱贫的幸福工程、民心工程。
千方百计增加收入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下一步更重要的是增加收入。国家电网发挥行业优势,依托定点扶贫、光伏扶贫、产业扶贫,探索创建了不少扶贫新模式。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是国家电网定点帮扶的四县一区中的“一区”。神农架落羊河村是林区最偏僻、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全村92户人,原来有82户贫困户。
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投资200余万元建起了装机容量20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电站捐给村集体,电站发电收益是村集体唯一的收入来源。
多年帮扶中,村子十几年前通了电,后来修了公路,近年来又用上了电商平台,当地的农业特产可以卖到省内外。
从2016年到2018年,国家电网向定点扶贫“四县一区”(湖北省巴东县、长阳县、秭归县、神农架林区和青海省玛多县)捐建了254座光伏扶贫电站,覆盖了定点扶贫县区所有贫困村。
光伏扶贫电站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业队伍运维,村集体负责日常看护,保证了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电站累计发电2.6亿千瓦时,发电效率符合预期。
电站运行至今已产生发电收益2.22亿元,电站收益除了发放贫困户补助外,设置公益岗位8800个,实施小型基建项目2838项,救助因突发事件致贫家庭4955个,奖补贫困村大学生3779人。在疫情期间,光伏扶贫电站运行稳定,成为当地稳定脱贫成效的“压舱石”。
今年4月21日,湖北省正式批准巴东县和长阳县等16个国家级贫困县(市、区)脱贫摘帽。至此,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定点扶贫的“四县一区”全部脱贫摘帽。
在定点扶贫县(区),国家电网实施中蜂、药材、脐橙、椪柑、土猪、花卉、茶叶等特色产业示范项目,培育神农架蜂蜜、秭归脐橙、巴东椪柑、玛多牦牛肉、长阳清江鱼等地方驰名品牌,带动当地产业增加1.37亿元,解决当地8625名群众就业问题,年人均增收约7637元。
国家电网将对口支援与就业扶贫举措相结合,实行“定向+订单”培养,2015年以来,每年选拔优秀贫困高中毕业生到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专科定向培养,选拔高校毕业生开展定向培养,由公司承担学费、生活费、学杂费等培养费用,培养结束后定向安置到贫困地区电网企业就业。“十三五”以来,公司在西藏电网工程中累计使用当地人工174万人次,采购当地砂石料等物资1527万吨,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超过12亿元。
通过资本运作,国家电网将国网信产业集团“云网融合”业务置入阿坝州上市公司岷江水电,促使岷江水电转型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带动阿坝州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智慧政务、智慧旅游等领域产业发展,促进阿坝州形成“云网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有效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集合众志畅通销路
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才能形成大扶贫格局。
“吃饭基本靠豆,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2015年以前,地处高寒高海拔的四川凉山州阿吼村人均年收入只有1500块钱,“光棍村”的帽子戴了很多年。
2016年,国网四川电力帮扶阿吼村。阿吼村的撂荒地种上了百合、川贝母、雪桃、青刺果,发展了绵羊、土鸡、跑山猪等产业项目。村里有了合作社,有了种植、养殖基地。凉山供电公司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了西昌丽火现代农业公司。
2018年12月,凉山供电公司举行了“第一届阿吼村农特产品交易会”,第一天的销售额就有12.5万元。
2019年,阿吼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到了8979块钱。村民每年可从合作社获得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分红、农特产品销售四类收入。
如今的阿吼村,用电可靠,水泥路修到村民家门口,有了通信网络,还有卫生室、图书室、幼儿园。外地富裕村镇嫁过来的姑娘越来越多。到2019年元旦,一共有18位新娘嫁进阿吼村。
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星口乡出头石村地处大山深处,资源匮乏,贫困户平均年收入曾仅有1000多元。国家电网公司派出驻村工作队帮助村里修桥铺路、建设光伏电站,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用消费扶贫帮助村民增收。
为了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副产品,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秦皇岛供电公司与秦皇岛市扶贫办及一家旅游公司合作,整合全市贫困地区果蔬、粮油等20余种农副产品,注册“出头石”品牌,让全市贫困村村民“抱团发展”。
疫情期间,该公司推行“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线上利用“慧农帮”App开设冀北扶贫旗舰店,打通扶贫产品网上销售渠道;线下依托“秦皇岛礼物”旗舰店,在海港区和北戴河区等游客密集区设立两家线下体验窗口店,推进扶贫产品与旅游城市名片相融合。目前,国网冀北电力通过两种销售渠道已累计接收“出头石”牌产品订单6320笔,销售额近119万元。
2015年以来,国家电网各单位共派出驻村工作队1553支5515人次、驻村第一书记1493人次,累计帮助2014个扶贫点出列,带动12.68万贫困户38.56万贫困群众脱贫。
近年来,国家电网通过食堂采购、职工爱心订购等多种方式集中采购扶贫县农产品。2018年以来,国家电网消费扶贫总额突破3.12亿元。
今年,国家电网为支持贫困地区解决疫情造成的农产品滞销问题,集中采购湖北和央企定点扶贫县(区)滞销农产品,1-8月份采购金额1.86亿元。公司还建成了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入驻95家央企、上线产品4297款,形成订单5918余万元。
脱贫摘帽非终点。面向未来,国家电网表示,公司将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绿色发展、能源安全,推动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