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重要新闻

疫情过后能源供需将迎强劲反弹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20-03-26 13:45:52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血脉。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的非常时期,能源行业的稳定运行关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成败,也关乎疫情之后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快速恢复。

  此次疫情对我国能源行业的影响较为复杂,既有需求侧冲击,也有供给侧挑战;既有短期冲击,也有长期影响。为此,我们系统分析了此次疫情对我国能源供需的影响机理,并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能源需求短期调整较大长期将迎恢复性反弹

  受疫情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能源需求大幅下降,其中交通、旅游、餐饮、娱乐、物流等首当其冲。据报道,由于疫情暴发,人们无法出行及部分经营活动停摆,1月份中国原油需求下降20%。《2020年石油市场展望》预计,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为9990万桶/天,同比下降9万桶/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本次疫情对全球能源需求的影响。

  第二产业的能源需求呈两极分化状态。在疫情较轻地区,订单充足的制造业企业(如医药制造业)正保持驰援一线的生产节奏,对能源需求大幅提高。而在疫情较重地区(如湖北),大多制造业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其能源需求大幅下滑。但无论疫情严重与否,保障国民经济运行的行业与存在不可中断生产工序的行业,在疫情期间仍需持续运转,其能源需求基本不变或小幅波动。

  居民家庭生活用能需求显著增加。疫情期间,我国民众大多处于居家隔离状态,加上适逢寒冬,居民家庭生活用能预计将显著增加,尤其是电、气等能源需求较同期增加明显。同时,为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在线教育、在家办公等行业迎来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居家用能。此外,为保障民生取暖用能,在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之前,全国居民生活用电量和天然气需求也有较明显提升。

  疫情过后全社会用能或将迎来恢复性甚至是强劲反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不会因疫情冲击而发生改变。疫情过后,经济会快速回到潜在产出附近,用能水平将快速反弹。一方面,疫情期间被抑制的行业将得到释放,民众的消费也将出现反弹,第三产业的能源需求大幅、快速上升。另一方面,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大多制造业企业抓紧时间赶订单、追效益,其能源需求也将迎来反弹,深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和地区增长更加明显。

  能源供给短期存在压力长期影响有限

  煤炭短期供给存在压力。为防控疫情,部分煤炭产区采取了交通管制、封闭物流园区等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产地煤炭外销渠道和供给量。近日,国家能源局多次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煤矿生产,加快组织煤矿复工复产。截至3月3日,除湖北省外,各产煤省区均已复工复产,全国在产煤矿产能34.31亿吨/年,产能复产率83.4%,基本恢复到正常生产水平。不过,虽然复工复产后煤炭供给缺口有望缩小,但煤矿产能全面恢复仍需时间,供给依然存在压力。

  疫情过后,电力稳定供给面临挑战。受疫情影响,电力设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供给在短期内面临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对电力行业造成一定冲击。同时,我国以火力发电为主,受煤炭供给不足影响,部分发电企业煤炭库存水平较低,电力供给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一定风险。目前来看,保障民生电力供给基本没有问题。但疫情之后,全国全面复工复产,全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将快速提升。全社会用电量快速攀升,使得电力行业及时稳定供电面临不小挑战。

  油气供给长期稳定充足。受限行政策和物流运输受阻的影响,油气资源运输受限,加上油气企业受到延迟复工政策影响,国内油气资源供给小幅下降,但影响不大。国家能源局表示,目前成品油库存充足,供应整体稳定。在国际石油市场,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3月11日宣布,沙特将把原油极限产能从当前的1200万桶/天提升至1300万桶/天,导致国际原油市场中长期显著供大于求。国际油价暴跌,也为我国原油进口提供了重要机遇。

  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之策

  加强能源产能保障能力,健全能源应急保障体系。应急管理部门应把能源供应保障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联合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制定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能源应急保障办法,依据各地区能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状况划分重点能源应急供应保障区域。国家还应建立应急能源集中调度机制,优先保障重点单位、行业、区域的能源应急供应,应对危机期间可能出现的能源供应短缺,并建立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反应办法,及时有序组织能源企业恢复能源生产。

  建立能源应急响应机制,完善能源协同配置体系。各级能源主管部门应与其他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如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建立横向工作协调机制,针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编制联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信息通报,开展共同应急联防,就近调度急需能源,综合提升能源系统响应和应急管理能力。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应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建立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与交通、通信、医疗卫生等部门的应急系统有效衔接,实现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应及时研判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对能源市场的冲击,引导企业建设智慧能源储备,科学调整能源储备的品类和规模,尤其要保障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应急储备,提升储备效能,提高危机时期能源应急协同供给能力。

  推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经济社会强劲反弹。各级能源主管部门应引导能源企业依靠能源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和能源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构建现代化智慧能源生产体系,在应对大规模公共危机时,灵活调整、可靠保障。能源行业协会和能源主管部门应联合引导能源企业建立健全风险预测预警机制,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完善应急处置能力。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与能源主管部门应依据能源市场的风险预测结果,及时联合引导能源企业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提升应对风险的统筹能力,以能源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强劲反弹。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能源供需的影响与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直接影响了中国居民生活与各行业生产活动。由于资源供应体系有比较完善的支撑,供应能力受到的直接冲击有限,而疫情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各品种能源需求的下拉作用均大于供给,预计能源供需宽松、总体平衡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行业分析2020-03-26

国家能源局:全国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稳

  2月14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目前,全国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稳,湖北等重点地区电力、煤炭、成品油、天然气等供应稳定。  煤炭方面,各地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煤炭产量稳步增长,电煤供需基本平稳。截至2月13
重要新闻2020-02-17

2019年2月份上海能源供需情况

  2月份,上海全社会用电量11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3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5.7%;第二产业用电 4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第三产业用电3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居民生活用电30.3亿千瓦时,同比
区域数据2019-03-14

2019年1月份上海能源供需情况

  1月份,上海全社会用电量148.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8%。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4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4.0%;第二产业用电69.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4.8%;第三产业用电5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2%;居民生活用电25.1亿千瓦时,同
区域数据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