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电力朋友圈

理想经营亏损6亿元后,我们和3位投资人聊了聊

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时间:2024-05-23 09:18:21  作者:吴晓宇 易思琳

  靠卖增程式混合动力产品,理想汽车去年销量、势头高涨。这一年,为了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理想将发布4款纯电产品提上产品规划议程。

  但原本寄予厚望的首款纯电产品MEGA,并没有为理想带来相应的销量回馈,还打断了理想增长的步伐。

  5月20日晚,理想汽车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最显眼的数据是经营亏损,达5.85亿。而在3个月前,理想发布的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盈利118.1亿元。

  经营亏损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研发和销售/行政等经营费用的投入过高。财报显示,理想这一季度研发投入、营销/行政投入均达30亿元,超过市场预期。

  至此,理想终结了连续4个季度的持续盈利,重新回到2022年四季度经营亏损的状态。彼时,理想正处于理想ONE换代风波的艰难时刻。

  亏损数据也挑动着投资人的神经。财报发布后,截至5月21日收盘,理想港股股价已跌至80.65港元,距离今年初的高点已经跌近55%。

  受纯电旗舰产品MEGA销量不及预期影响,5月以来,理想纯电产品的发布节奏几经变化。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纯电今年要不要推、怎么推,在内部被讨论过很多次。有的方案是按照以往理想在增程产品的发布节奏,“先推M9,再推M8、M7”;有的方案则是主张“先推M7,后推M8和M9”,因为经济下行,需要先推便宜的车。

  最终,理想汽车CEO李想在此次财报电话会上决定:“今年不会发布纯电SUV产品,会放在明年上半年进行发布。”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今年下半年,理想没有新牌可出,接下来就只能是防守状态”,一位私募投资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但理想的处境可能并没有那么糟糕,另一位投资人认为,从长期来看,推迟后续纯电产品发布,“更有利于理想推出更有竞争力的纯电产品,还为更好地调整渠道赢得时间”。

  一款产品发布失利后,车企会进入短暂的阵痛期,但也是发现问题、调整自我、用更有力姿态迎接市场竞争的绝佳机会。

  小鹏G9发布失利后,何小鹏开始思考组织最底层的问题,对10余个业务的组织重新调整,按职能划分为战略、产品、技术、销售和OTA五大委员会。

  理想也如此。4月7日,理想开始进行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拆除商业部,成立产品线部门,聚焦产品商业成功的决策和操盘。财报会上,李想也再次强调本次组织架构调整的核心变化是“成立了质量运营团队”,“让业务更专注于做高质量的决策,不需要将时间用在重复的运营工作上,以提升执行效率。”

  手握989亿元现金储备、20.6%毛利率,或许是理想汽车调整自己的最大底气。

  一季度陷入经营亏损后,这无疑是一份极具讨论度的财报。我们和3位投资人聊了聊,对于纯电产品推迟发布、二季度业绩预期、理想汽车未来机会所在等问题,下面是他们的看法。

  王益,10年私募投资人

  “什么时候发纯电车,背后的根本矛盾或许不在于建了多少充电桩。”

  理想今年不会发布纯电SUV产品,改为明年上半年发布——这是理想汽车CEO李想在昨晚财报电话会上官宣的最重磅消息。李想给出的解释是,“自营超充桩达到和特斯拉中国相近的数量,才是纯电产品推向市场的合适时机。”

  我做了一道计算题。特斯拉目前有超1900座超充站,但理想充电站的建设速度却十分缓慢:2023年末,理想有262座超充站投入运营。今年前5个半月,理想新增了138座超充站,月均建超充站25座。

  按照这个速度,2024年年底,理想超充站总计562.5座,即便“一天建一站”,到年底是630座充电站,距离年底超2000座站的目标相差甚远。

  管理层对充电站建设的目标,过于激进。按照特斯拉的建站标准,理想或许最快2026年才能发布纯电车。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2026年,新能源市占率超过50%,产品间的厮杀更加激烈。

  理想对自建充电站很坚持。“高端纯电的用户不想花费时间充电,也不想挤在公共充电桩充电。如果你想把高端纯电车卖好,建设直营充电站是没法避免的”,李想在今年2月的财报电话会上说。

  但在我看来,充电站建设达到预期后再发布纯电车,或许是个伪命题。

  比亚迪去年手持现金流净额1697.3亿元,但他们不热衷建充电站。根据车企官方数据,截至2023年8月,蔚来是车企中自建充换电站最多的一家,数量为4800座,位居其后的是小鹏的2200座和特斯拉的1600座,比亚迪并不在这份榜单的前五之列。

  但比亚迪纯电车的表现却很好。去年四季度,比亚迪纯电车卖了52.64万辆,超越特斯拉的49.5万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纯电车制造商、全球纯电动汽车销冠。一个中等规模充电站年运营成本在10—20万元,为了减少建设成本和避免短期亏损,比亚迪选择与第三方运营商进行深度绑定合作。

  李想对产品的嗅觉灵敏、理想增程产品过往的成功表现、对李想本人认可,这是我所在的基金持股理想的三个因素。过往,李想率领的理想汽车在重要战略上十分坚定。理想创立初期,多数人并不认可增程技术,认为这是一种“过渡路线”,但李想本人格外坚持。采用增程路线的L系列去年卖了37.6万辆,是销量表现最好的新势力。

  但在理想首款纯电产品MEGA销量不及预期后,短短三个月,我看到了理想内部战略的转向和摇摆——即便在我看来,这些战略原本是应该坚持的、正确的。

  去年6月,在理想家庭科技日上,理想对补能的看法是,“相比城市内,用户在高速上驾驶新能源汽车更有续航焦虑”,因为高速车流集中、用户驾驶里程长,他们几个小时就得充一次电。那时,理想对补能的布局节奏是——优先在高速建超充站。

  MEGA发布后,理想认为,买MEGA的家庭用户的出行场景多在城市内,最远就是近郊了,所以他们加快了在城市内布局充电站的步伐。

  我们曾对纯电用户的用车体验做过调查:电车用户在城市内,一般一周充一次电,使用3C充电桩相较5C多花20分钟左右。这并不是用户不可接受的。理想自己铺5C充电桩,是一件耗时更长、成本更大的事。

  在补能布局上,小鹏曾调整过路线。小鹏2022年9月发布G9时使用了4C电池,但去年G6发布时,他们用回了3C电池。

  当时,小鹏三电团队做了调研:桩少,4C电池的用户接受度根本达不到预期。以广州为例,4C快充桩只有几十个,但3C的数量有几百个。“技术做到90分,但市场资源只有60分,两者相乘就不及格。”小鹏汽车动力总成中心负责人顾捷去年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但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这一季度理想汽车的毛利率格外有韧性。

  去年四季度,理想汽车销量13.18万辆,毛利率23.5%。今年一季度,在汽车价格战惨烈、MEGA规模效应未显现的影响下,理想的毛利率仍保持在20.6%。这是连特斯拉都很难做到的事——去年三季度,受降价、交付量下滑的影响,特斯拉毛利率跌至17.9%,为四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理想在财报中预警,“第二季度将是公司今年最困难的季度”。坚挺的毛利率,或许将是理想汽车调整自己的底气。

  李明月,7年新能源领域投资人

  “推迟纯电,短期影响股价,长期是利好举措”

  按照理想的规划,2024年原本是理想的“纯电大年”:3月发布MEGA,下半年发布3款纯电SUV。纯电产品的推迟打乱了理想的产品规划,理想会直面新品缺位的烦恼,销量仍需依靠L系列的老车支撑,这在短期自然会波及理想股价。

  但从长期来看,推迟纯电产品,对理想是利好举措。这为理想推出更有竞争力的纯电产品、布局渠道,赢得了时间。

  要发纯电车,超充站的布局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纯电车的发布,主要取决于理想会否对纯电产品修改、怎么改,也要看理想是否为纯电产品布局了相应的渠道。

  据我了解,对于纯电产品,理想侧重于“改动内饰、提升豪华感”,对外观的改动有限。

  相比改产品,布局营销渠道对理想而言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如果纯电产品在今年发布,在已有4款产品的前提下,理想的销售网络是否能同时再支持4款新车放在门店是个考验。如果连展位都没有,理想如何卖车?总不能把老车挪走,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老款车型的销量。

  李想也意识到这一点。“如果要支撑一个新车型获得过万月销量,大概需要全国新增500—600个固定的展位,否则就会出现增加产品数量,但是不增加销量的问题。”李想在财报电话会上说。

  推迟发布纯电产品,是理想调整自己应对未来竞争的方式,也是现阶段最好的解决方案。

  二季度,或许是理想最差的一个季度。在我看来,理想的毛利将受到产品结构的影响:售价24.98万元的L6是L系列中卖得最便宜的产品,毛利相对低;但其占比还在提高,L7、8、9今年三季度的销量在2万—3万辆,但投资人对L6一款车半个月的销量预期是2万辆。

  销量的提升会带动股价。目前L7、8、9订单在好转,目前我跟踪到的每周销量订单都会在持续增加,预计会回到周销量8000辆以上。

  舆论也不是影响用户买车的最核心因素。在买车这件事情上,用户会回归理性。2022年年底,受到车型换代影响,理想也陷入舆论风波,但当年理想销量达到13.32万辆,同比增长47.2%。

  价格战大背景下,汽车越卖越便宜,对做高端车的公司是苛刻的生存环境。即便如此,理想汽车还在赚钱,这是理想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

  Sarah,3年私募投资人

  “智驾拐点来临之前,在端到端领域进行更多的投入是没错的。”

  MEGA销量不及预期,叠加2024款理想L7Air、L8Air降价,财报发布之前,少有投资人会预期这会是一份业绩好看的一季报。

  超出投资人预期的是,二季度才是理想汽车的谷底。之前我们的预期是一季度。这也是理想汽车美股股价下跌14%的直接原因。

  裁员后,二季度抬高理想汽车行政费用的重要因素是赔偿金。固定费用投入高,叠加4月7日理想全系降价、销量不及预期,会直接影响理想汽车的毛利。

  三季度,裁员措施的费用优化会显现。根据2023财报,优化5600人会为理想节省大概21亿元,人均节省成本3.75万元。

  但纯电产品推迟发布后,今年下半年,理想什么新牌都没有了,处于防守状态。魏牌蓝山、奇瑞星纪元、零跑C10等类似竞品却在不断涌现,产品竞争激烈,降价或许将会是理想无奈的选择。

  但理想汽车一旦再次选择降价,人员优化所节省的成本,很难对冲毛利率下滑带来的影响。

  财报会上,管理层给出的二季度销量预期是10.5万—11万台,单价是27.2万元。由此计算,理想一个季度的销售额是308亿元。理想让出一个毛利点的代价是3亿元。

  裁员是对经营负责的行为,但优化智驾团队,我是不理解的。

  在本次财报电话会上,理想对智驾的布局也很保守。理想汽车执行董事兼总裁马东辉认为,特斯拉提出的端到端大模型是数据驱动的极致实现方式,技术趋势很容易达成一致,然而,“不是所有车企都有能力和资源做到”。

  端到端模型,核心在于能够通过数据投喂和训练无限度规则的AI大模型,提高对复杂场景的理解、感知和数据决策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智能驾驶训练的成本。

  目前理想现金储备989亿,是中国除了比亚迪以外最有钱的车企,有精进智能驾驶的技术的财务基础。

  而行业普遍认知是,2025年,智能驾驶将迎来拐点。在拐点来临之前,在端到端领域进行更多的投入是没错的。

  端到端的演进不仅需要钱,还需要时间。特斯拉智能驾驶团队只有200余人,也并非一日之功。特斯拉先把小模型做好,再将一个个感知模型、规控模型融在一起。

  智驾投入、产出比低在短期内是可预见的,但不能等到所有智能车都能在路上跑的时候,理想再开始做,就太晚了。

  (以上内容仅代表受访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 者丨吴晓宇 易思琳

  图源丨IC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