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对于中国水电十局建个元高速公路土建七标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
“砰”的一声巨响,他白依右幅隧道内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最后一爆。 当烟雾散去,一缕微光从缝隙外透射进来,“通了,终于贯通了!”近百名参建人员激动的拥抱在一起,隧道内外欢呼声、鞭炮声震彻山谷,久久回响。
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项目经理丁燕方感慨万千:一条2600多米的隧道,汽车通过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大家却要在此付出数年的努力。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已经过去1000多个日日夜夜,再回首,进场开局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在云南省红河州一个偏僻的大山深处,屹立在荒坡上的一个极为平常的施工项目部,夜来十分寂静,偶尔听见静谧深处传来的几声鸟鸣兽吼,平添了几分内心的孤寂。而就在不远处的他白依隧道里,项目部建设者们的脚步,却一步一步稳健地向大山更深处迈进。
全长123.53公里的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是云南省、红河州“五网”建设的重点项目,是红河州南部高速公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其中关键性节点工程的他白依隧道因其极为复杂的地质因素,成为建个元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的最后“拦路虎”,其难度之大、困难之多,超出人们的想象。
刚来进点测量时,从元阳县城到项目工点的20多公里路程,要跋涉4个多小时。面对这片沉寂了不知多少年的磅礴大山,开山筑路的美好愿望总是略显苍白无力。那段时间,每天一大早就出门,背着干粮、水壶,带着砍刀出门,直到天黒透了才回来。有时碰到下雨,车爬不上去,只能徒步,要走几个小时,回来累的倒头就睡,连澡都顾不上洗。
当时正值8月,是元阳县最热的时候。测量队员进山搞测量,还要一身迷彩全副武装,爬高坡、穿密林、趟深涧,一天到晚都被汗水泡着,连续几个月,简直受不了。身体上的苦累还可以承受,最难过的是每天穿过密林,树上的红蚂蚁钻进身体,咬进肉里拔都拔不出来,浑身脓包,痛痒难忍。一起来的同事实在忍受不了,辞职走了好几个。
要问大家施工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是进场。为什么?因为没有路。
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作为铺路架桥的建设者,而他们面临的首要难题又恰恰是行路难。
这里原本就是无人区,无交通、无信号、无水、无电、无住房,最初进场的人一进山就处于失联状态,搭帐篷、啃干粮,为到达标段工作面,便道就修了几十公里,难度可想而知。有难不畏难,有苦不言苦。就这样,水电十局的开路先锋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心血与汗水,在大山深处谱写了一曲催人奋进、荡气回肠的赞歌。
仅仅几个月时间,他白依隧道工地上,一排排工房拔地而起,一辆辆工程车来往穿梭,施工现场井然有序,各个安全指示牌和防护栏等错落有致,原本无人踏足的高山峡谷,随着建个元高速公路他白依隧道的建设而焕发出新的生机。
惟其艰难 方显勇毅
当从滇南迷蒙的山岚,俯望着若隐若现的他白依隧道时,建个元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艾祖斌都很感慨,他白依隧道不是最长的,埋深也不是最大的,但地质情况却是最复杂的,让人琢磨不透,一个“难”字,伴随了整个他白依隧道建设的全过程。
元阳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夏天,洞外常常高温40度,洞内高温达40至50度。虽然洞内有排风系统,但因劳动强度过大,加上一些安全因素心理压力和紧张,时有工人昏厥休克。
除了生理上的挑战,还有地质上的难题。他白依隧道自2018年4月进洞施工以后,就遭遇软岩大变形、围岩软弱破碎、遇风即散、遇水成泥的世界性难题,其中五级围岩占比长度达95%。施工期间,隧道内频发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施工难度大,施工技术和组织难题堆积,安全风险极高。
面对这巨大的困难和看似无法破解的世界性难题,大家只有静下来,组成技术攻坚组,邀请各方面专家一起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判,更深入细致超前预知和规划,并制定超前防护措施。
面对沉降,参建各方提了很多种方案,项目部也吸收采用了很多种施工方法和措施,比如,提前预估和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选择第三方对地质情况进行预报,同时采用了超前探孔,提前钻20米了解地质情况,再进行相应的动态设计。
一场人与自然的拼搏,智慧与难题的较量,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隧道推进期间,共计发生了4次涌水突泥、60余次塌方、换拱19段超过1200余米······
“恐惧往往来源于未知”。在这样的复杂地质条件下,不得不让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随时关注隧道施工中的围岩变化,这对所有人员来说是一种煎熬,更是一种挑战。
2019年12月25日,他白依隧道出现了一次最大的险情。这天已在隧道里工作了第31个年头的一线安全管理员霍师傅像往常一样进洞检查,一进到右洞,就发现隧道上面开始掉灰漏沙,他头懵了一下子,顿感不秒,迅速通过应急电话上报情况,项目部迅速决策“立即撤人”。接到指令,他迅速组织洞内人员开始撤离。他让站在拱架上面的6人和测量员赶紧往外跑,所有的人丢掉工具立即拉开车门挤了进去,驾驶员一脚油门踩到底,大家一拥而出。这时,比集装箱还要多的水涌了出来,将整个隧道填满了,偌大的隧道像只巨龙无尽地咆哮着,泥浆如洪水海啸般涌出,直接将隧道里的七十多吨重的二衬台车推移二十多米开外损坏变形,几千立方米黑色淤泥瞬间涌入隧道内,万幸的是,突泥涌水时,人员已经全部撤离,无一人受伤。项目部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才将此次突泥涌水造成的影响处理完。
隧道施工本来就风险高,在他白依隧道这种特别复杂围岩条件下更甚。管理人员责任压力特别大,时刻紧绷安全弦。为了应对隧道内突发状况“防患于未然”,项目部使用了地球物理探测、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水平探孔、监控量测等技术手段对隧道地质条件进行监控和预测,保障隧道施工安全。为确保作业人员遇险处置‘心中有数、应对有方、撤离有序’,项目部编制了防坍塌事故等应急预案,并组织了多次实战应急救援演练。同时还配置了地质工程师、安全监测专员、专职安全员每天对洞内施工作业面进行巡视、监测和隐患排查,并通过隧道五大系统对洞内施工安全进行监管。工人还要进行岗前安全教育,让每个人熟知现场危险源、最佳逃生办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因为这些安全管理的常抓不懈,在2019年12月25日的那次大突泥涌水事件应对中,大家才从容不迫,从洞内安全员查看到异样,到项目部快速做出人员迅速撤离决策,再到洞内人员有序撤离,大家都是快速响应、从容应对,成功避免了一次大的安全事故发生。
一次次的塌方,一次次的清理,一次次的再往前掘进。在他白依隧道的每一米的进尺中无不展现着电建人的“铁军”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支撑,才有了隧道工程的一步步延伸。
惟其磨砺 始得玉成
绵延不绝的山脉深处,建个元高速公路他白依隧道建设正如火如荼。在等同淤泥一般的围岩条件下开山钻隧,难度无法想象。据初步统计调研,软岩大变形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就作为世界性难题被提了岀来,在地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软岩问题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和运营的重大难题之一。
他白依隧道也许就是老天对电建建设者的有意考验,隧道进尺几十米时麻烦就接踵而至,碰到软岩大变形,掘进几米初支就已变形,又要重新换拱,这样的情况重复了十几次,有时候一个月进尺直接变成了“零”。
精神的力量无穷,在遭遇极其艰难困苦的特殊情况下,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发挥到超越的极致。
面对困境,建设者们没有退缩,为凝聚共识,共商良计,中电建路桥集团、水电十局等单位多次组织邀请全国知名工程院士、隧道专家团队和建个元高速公路各参建单位对隧道进行反复实地踏勘、论证,召开隧道技术交流会,在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中寻求着应对之策、破题之举,院士团队认为他白依隧道基本涵盖了隧道界所有的地质灾害和病害,是我国隧道工程史上工程灾害病发症典型代表之一,属于世界性难题。
值得肯定的是,他白依隧道通过采取水平袖阀管束分段注浆、NPR锚索主动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应用,对隧道进行预加固以及后加固,使得隧道围岩沉降变形、仰拱隆起、二衬开裂得到有效控制,地表裂缝稳定,软岩大变形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既保证了隧道整体稳定,又确保了工程实体施工质量。
与此同时,项目部还积极开展了相关科研课题与技术攻关工作,围绕施工难点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共申报新型实用专利5项,申报软著权1项,QC成果获奖2项,在国内知名期刊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6篇,其中《复杂断层破碎带大变形隧道开挖补偿理论及双梯度注浆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大长隧道和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来自全国各地的项目参建者都无一例外的加班加点,长达5年时间,所有人都全神贯注、不分昼夜,像颗钉子一样钉在岗位上,“条件再差,环境再恶劣,我们也要在这里坚持下去。”在响彻山谷的铮铮誓言中,他白依隧道一米一米地向大山腹地艰难推进。
一日万重山,南北两景观。随着他白依右幅隧道的贯通,仿佛传说中的时空隧道真的得到了应验,从绕行几个小时到现在的几分钟,每个人都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日三秋,一梦十年!
一条高质量的隧道已经横空出世,将为建水、元阳沿线群众带来新时代的福音。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水电十局的建设者们怀着“大道兴边,舍我其谁”的初心,秉着“千古江山,巨匠留痕”的使命,抱着“誓将天堑变通途”的决心,一路夙兴夜寐、劈荆斩棘,千山万壑一跃而过,小小他白依隧道串联起交通大动脉,屈指可数的日子,红河南北两岸快速、畅通、发达的高速公路交通就要成为现实,被大山阻隔的南部群众不再彼此遥望,随时拎包看世界的梦想触手可及。
他白衣隧道前期
隧道仰拱隆起
隧道塌方
突泥涌水
隧道二衬加固
他白依隧道科技成果评价会
他白衣隧道全线贯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