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部门新来了位印尼小伙,第一印象他有一双浓眉大眼,看起来炯炯有神,略黑的皮肤,由内到外透漏着果敢刚毅。后来,我们成为工作的好搭档和生活的好朋友,彼此相互支持和关心,使身在异国他乡的工作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他全名Muhammad Fadli Masykuri,妥妥的一位穆斯林,2017年毕业于明古鲁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大家都叫他法德利。
2018年7月,得知家乡最大的外资企业招聘员工,他果断报名,经过精心准备,最终凭借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过硬的专业技能,通过了面试选拔,成功的加入明古鲁大家庭。每每交流起此事,他都感觉十分幸运,因为明古鲁电站是中国电建在印尼投资的一座IPP电厂,运营期25年,而中国电建又是中国一家非常大的政府企业,值得信赖。能够在自己家门口找到一份大企业工作,他倍感自豪和珍惜,希望通过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提升技能,从而拥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
法德利是电站负责煤炭管理的印尼方主管,不仅要负责驳船和汽车入场煤的协调接卸和检斤检质管理,也要承担起煤炭采购部门、运维单位煤场管理人员、煤炭供货商、第三方煤炭检验人员间沟通的桥梁。特别是涉及印尼人员间的沟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明古鲁电站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宣贯和教育。通过持续“熏陶”,像 法德利这样的印尼籍员工也逐步理解并形成自己的工作认知。法德利深刻领会“风险管控永远是第一位”的海投哲学,并将其成功应用到日常工作当中。
2022年9月初的明古鲁天气,活脱脱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转瞬之间便风云突变、阴雨来袭。甚至于打破以往“多为晚上下雨”的惯例,白天连着黑夜连续下。受干煤棚容量有限和连续降雨影响,南北煤棚的干煤储量捉襟见肘。下雨天虽然天气凉快,但对于“煤管”的法德利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更需要超前谋划、未雨绸缪。
鉴于此,法德利联系煤炭采购部门,要求其低热值煤尽快进场补库,且尽可能采购干煤;根据北煤场高热值煤库存和供煤计划、煤炭消耗计划,督促高热值煤也应较原计划提前进场;加强来煤湿度、大块、黏度等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协调运维单位,充分利用雨停天晴间歇,抓紧安排煤棚外存煤的机械翻晒;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提前做好晾晒好的干煤入棚;干煤湿煤掺配上煤,必要时利用雨布对煤棚外煤堆进行遮盖防雨等。通过这系列操作,加之天公作美,目前电站煤炭保障又基本恢复正常,为机组长周期连续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口粮”保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天道酬勤,行稳致远。法德利深知这两句海投哲学的内涵,并用自身行为生动诠释了其内在精神。大学期间的他虽学的电气专业,但因电站需要被安排从事煤炭工作。为做好相关工作,他积极主动学习煤炭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以学习促进工作,以工作推动学习。
通过日常摸索学习,他逐渐掌握了印尼褐煤特点,煤矸石识别,驳船水尺观测,煤样采样单元划分、如何人工采样、煤样制作流程,煤炭化验的全水、内水、灰分、硫分、热值和收到基、干燥基,煤炭热值计算等知识,真正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021年,为提高盘煤准确性和盘煤效率,发电公司引入了无人机盘煤系统。对法德利而言,这无疑是“新鲜玩意”,但他无所畏惧,勇于啃硬骨头,通过脚踏实地学习实践,比如无人机盘煤巡航路线设定、无人机连拍设置、盘煤软件基础高程设定等,目前已熟练掌握无人机操控和盘煤软件操作。
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和自身勤劳付出,法德利已然从一位煤炭管理的“小白”成长为一名专业“大拿”。
工作之余,我和法德利时常会聊及各自家乡的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谈及中国时,他每次都听的十分专注,并希望有机会到中国一游。他欢迎更多向中国电建一样的中国企业能到明古鲁投资兴业,共同建设他的家乡,帮助他的家乡变的越来越好!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印尼时首次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明古鲁电站作为中国电建在印尼充分市场化竞争条件下获得的首个火电投资项目,高度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除通过发电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加大属地化人才培样带动当地就业,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外,还积极参加当地政府和公益机构组织的各类捐赠活动。同时,明古鲁电站还充分尊重员工的宗教信仰,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便利,如在办公楼和生活营地都专门设置有员工祈祷室以满足穆斯林员工祈祷需要。明古鲁电站致力于打造“家文化”,中方员工之间、中方和印尼方员工之间,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互相帮助,彼此之前作为“兄弟姐妹”。相信明古鲁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