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初露
少女时代的周翠妙,梦想着长大后成为一名裁缝,裁剪出美丽的新衣。直到有一天,在每天上学的路边多了一家汽修店,如焰火般绚烂的焊花,一次次让周翠妙挪不开步子,成为一名“铁裁缝”的念头,在她心头悄然萌芽。
殊不知,焊工这份工作“看花容易绣花难”。2009年,周翠妙进入安装公司制造厂工作,成为当时仅有的3名女焊工之一。正值花样年华,终日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着防尘口罩作业,与高温、烟尘为伴,光焊枪连接拖线就重达5公斤左右,这让同期进厂的青年望而却步,但不服输的周翠妙,暗下决心,“好好干,干出点名堂来。”
求知欲如饥似渴,周翠妙不断找机会向身边的师傅请教,苦练站、蹲、卧、跪、趴各种焊接技巧,仔细把每一道焊缝焊准、焊好;工作之余,其他人休息了,周翠妙还在翻阅资料,解答心中的技术困扰。
最初,因动作不够熟练,每天面对刺眼的弧光,常常眼睛红肿,手臂酸软无力,站起来都挺不直腰。“身体上的累习惯就好,实在忍受不了接近80%的焊接返工率。”周翠妙笑着回忆道。
当时,望着自己“蚯蚓”般扭曲的焊缝成品,周翠妙决定奋起直追——在手臂下方吊着砖头练平举,手指夹笔悬空墙上画圆弧,一练就是半天,几个月下来,周翠妙终于克服了因臂力不够而引起的手抖问题。
“电焊就像绣花,焊枪和焊条好比裁缝手中的针线,‘巧裁缝’才能焊得‘天衣无缝’。”遇到各种操作机会,周翠妙总是以自己个头小为由抢着干,不放过任何提高技术的机会。
忙时上战场,闲时磨技艺。从手工电弧焊到半自动埋弧焊,再到门式埋弧焊,周翠妙紧握焊枪的手,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疤痕,也从一名技术“小白”,成长为了电焊“大拿”。
周翠妙
枝繁叶茂
每天早上8时许,韦金艳像往常一样准时走进车间,系好安全帽,戴上防护手套,拿过面罩、焊枪,顿时,弧光闪烁、火花四射。从业20余年,这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对于韦金艳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2014年,在钢模板加工制造业工作的韦金艳,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安装公司制造厂,当看到一道道细密整齐的鱼鳞纹焊缝,在一双双“巧手”下完美成型时,瞬间被迷住了,“我觉得自己找到了‘家’,这样就留了下来不走了。”
尽管之前有过焊工从业经历,但新型钢结构、异形钢结构焊接,对技能提出了新要求。“我当时工作已12年了,还是要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韦金艳坦言,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肯钻肯吃苦的劲头却不差,特别是刚接触仰对接焊的时候,“蹲”的基本功不扎实,就强迫自己每天要比别人多蹲上两个小时。
夏天车间的温度高达三四十摄氏度,韦金艳有时一干就是连续数小时,汗水浸透了工作服,映出白色的盐渍。工友们都知道韦金艳练得最苦、拼得最凶,常常劝她悠着点,她却不以为然,“我是‘新手’,在技术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不能拖了大家的后腿!”
渐渐地,韦金艳焊接技术益发精进,她将每条焊缝都做成精品,像雕琢艺术品一样细心打磨焊缝、清理焊渣,焊缝还被质量专检人员定为“信得过焊缝”,厂里工件关键部位和难度较高的焊接工作,也交给了这位技术娴熟的“新手”。
韦金艳
金花绽放
徒弟:“肖师傅,雨季如何防止焊条燃烧时产生气孔呢?”
肖业国:“气孔多了,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出现裂纹就麻烦了,必须采取焊点预热加温降低湿度。”
车间内,火星伴着噼里啪啦的电焊声,此起彼伏,闪耀的焊花拉长了一对师徒的身影——“焊接时,如果是噼里啪啦的声音,就是电流调大了。如果是呜呜声,那就是电压调大了。”已到不惑之年的肖业国,悉心教导一批批徒弟,常常几句话,就能让徒弟心领神会。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男焊工独占鳌头的焊接领域,技术高超的“女焊将”肖业国,用30年的历练,证明了“我能行”。
电焊工是对技能和体能的高度考验,许多工件的焊点“蹩脚”,施焊空间狭小,即使戴着防尘面具,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焊接的粉尘和烟雾也还是扑面而来,滚烫的焊花常常灼伤皮肤。
为把活儿“干漂亮”,肖业国拿起焊枪后,就像要在“针尖上跳舞”:身体要岿然不动,手要平稳推进,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通常焊完一条焊缝,肖业国满脸黑灰,胳膊酸痛难耐,但追求完美的她,从来不愿意放下焊枪,直到每一道焊缝都能保障质量达到90%以上的探伤合格率为止。
成绩面前,肖业国没有停步,她给自己确立了更好的目标——成为高级技师。当时,肖业国的女儿也到了中考冲刺的时候,她便和女儿“开赛”:女儿考上重点高中,她拿到高级技师资格证。收获的季节,女儿到重点高中报到,她也如愿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为大家公认的“八级大工匠”。
在焊接车间里,3名70后“焊接绣娘”,数十载如一日巧手“绣”春秋,却仍没有忘记最初的感动:“焊花很美。
肖业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