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落实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向社会各界强调落实规划对于保证我国两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性,9月17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共同主办的抽水蓄能产业发展座谈会议在京举行。
会议邀请了国内抽水蓄能行业的权威专家,来自国家能源局等管理部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三峡集团等投资方,哈尔滨电机厂、东方电机等著名设备制造企业,以及有关设计单位代表,聚焦抽水蓄能行业管理、投资、装备制造、设计等全产业链,共议产业发展。会议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水电水利规划总院院长郑声安主持,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野到会致辞。
张野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十四五”已顺利开局,为大力实施“双碳”行动,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将是我国能源发展的主导方向,可再生能源也将由能源电力消费增量补充成为增量主体,在能源转型中发挥支柱引领作用。由于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的随机性和间歇性,难以满足电力负荷实际变动和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需求,因此,传统的优质可再生能源-包括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仍然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郑声安表示,抽水蓄能是目前最成熟、最可靠、最安全、最具大规模开发潜力的储能技术,对于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已建、在建装机规模分别达3149万千瓦和5313万千瓦,均居世界首位,并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体系和全产业链的技术优势。在我国全力以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抽水蓄能产业迎来了更快速的发展机遇期。
水电总院总工程师彭才德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发展抽水蓄能要坚持生态优先。要将生态优先贯穿抽水蓄能发展全过程,在做好站点资源保护、提出调整规划重点实施项目、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开工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等过程中,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在专题科普报告中表示,《规划》中提到的常规水电站的抽水蓄能改造非常重要。一方面,混合式的抽水蓄能对于服务新能源非常具有优势,由于天气的变化,新能源发电可能会出现较长时间电力短缺,而混合式的抽水蓄能是一种最理想的“长时蓄能”方式;另一方面,现阶段由于我国电网中有大量过剩煤电机组,在很多地方新建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性可能难予保证,而由常规水电站改造的混合式抽水蓄能,往往运行成本比较低。他强调,要保证风、光入网,须特别重视龙头水库电站的建设和常规水电站的蓄能改造。
对于推进落实《规划》,项目投资方的发力至关重要。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路振刚指出,今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对加快抽水蓄能开发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将抽水蓄能纳入“一体四翼”发展总体布局。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定林表示,南方电网公司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作为重大工作事项,由公司总部进行统筹管理,制定电站项目开发建设行动方案,明确各项工作目标节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斌透露,三峡集团将充分发挥大水电建设管理、运营经验,本着对国家负责、对长远负责的态度,从项目前期、融资、征地移民、工程建设、电力生产运营等各个阶段做好质量、安全、造价、工期控制,努力打造抽水蓄能精品工程。
同时,抽水蓄能装备制造能力的提升也必不可少。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国军表示,面对“十四五”及未来抽水蓄能产业发展,东方电机将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引领发展的道路,以代表中国发电设备最前沿的研发、设计、执行和服务水平,全力打造“中国最好、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产品和技术品牌。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陶星明指出,哈电将在完成好目前项目基础上,加快各项科研开发和科研制造能力建设,做好充分的准备;将与业主、设计院全面深入交流与合作,为电站提供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为新能源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央企应有的贡献。
此外,抽水蓄能勘测设计的能力与潜力,对于《规划》的落地也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永兴表示,北京院将持续提升标准化设计和三维可视化设计水平,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合理压减抽蓄工程建设周期;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地方省设计院的力量,引导省院参与抽蓄部分测设计工作。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锦锋指出,华东院将充分发挥多年来抽水蓄能领域的技术积淀与前沿实力,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统筹抽水蓄能的配置开发,促进资源互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鹏透露,中南将以丰厚的技术积淀和创新的技术能力保障设计质量,以高效的组织能力和标准化的产品能力提高设计效率,以专业、务实的服务理念做好地方能源局、投资企业的技术支持。
会议以线下+线上视频会的方式进行,约10万人次参加了线上视频会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