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变革启航 光伏迎接零碳经济时代

能源发展网发布时间:2021-06-08 00:00:00

“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光伏行业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增长态势。”6月2日在上海召开的SNEC第十五届(2021)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指出,光伏行业的发展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与能源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

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引领下,光伏产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相关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增装机将保持在80吉瓦左右,累计新增装机规模在400吉瓦左右,意味着未来光伏年新增装机容量将成倍增长。与此同时,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光伏产业仍需推动多重变革。

持续推动降本进程

在业内看来,“双碳”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当前,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拥有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光伏装机,形成了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原国务院参事石定寰表示,多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用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不断引领着行业的进步,使成本、造价不断降低,为大规模使用这种清洁能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指出,当前,光伏发电已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具备了大规模应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条件,成了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他表示,“过去10多年来,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迭代升级不断加快,智能制造迅速推广,光伏发电系统成本下降了90%以上,最低中标电价纪录被不断刷新。”

据刘汉元介绍,由于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大幅降低,2020年平均上网电价已降至0.35元/千瓦时,今年有望全部实现平价上网,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降低到0.25元/千瓦时以下,届时光伏发电成本将低于绝大部分煤电。他还强调:“如进一步考虑生态环境成本,光伏发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不过,在光伏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非技术成本等问题日益成为其大规模开发亟须解决的瓶颈。“在我国迈向碳达峰的道路上,光伏行业虽然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目前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表示,当前,产业链存在供需矛盾,特别是上游原材料方面,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地方保护仍然盛行,很多地方要求光伏强制配套产业,推高了非技术成本。“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未来的5年中得以解决。”曹仁贤说。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更是坦言,目前光伏的非技术成本,包括资金成本、土地税费成本,都导致了我国光伏上网电价仍然偏高。他认为,随着未来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利率等非技术成本的降低,今后在碳中和的道路上,光伏的整体成本会持续降低,为能源转型以及碳中和的实现作出重大贡献。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

在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电力系统的变革指明了方向。“这一信号表明,电力系统进入了我们国家最高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表示,新一代电力系统包含四个主要技术特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高比例电子装备电力系统、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电力系统、信息物理融合的智慧能源电力系统。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侯金龙认为,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是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源、网、荷、储协同的系统,发、输、配、用都将全面构建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同时,它将高度数字化、智能化。他表示,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是由成千上万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构成,而海量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将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智能化。

对于光伏而言,这一新型电力系统将有助于解决其大规模开发面临的难题。“光伏有它自身的缺陷,即非连续性、间歇性,我们发展光伏,就要下大力气克服光伏的非连续性。从克服光伏本身缺陷的角度,就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形成灵活性调节和需求侧响应,实现对新能源,特别是光伏能源的大幅度消纳。”李振国指出,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抽水蓄能,并科学运用化学储能,从而真正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未来30年间,电力将是最主要的终端能源消费形式,而九成以上的电力,将由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来供应。”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强调,未来,光伏发电搭配储能解决方案,将与特高压、智能电网一起,组成新型电力系统“发、送、用”的完美“金三角”,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放大长板,补足短板,形成新型能源系统的闭环。

石定寰强调,中国要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个主体就是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战略产业。他表示:“我们面对着在未来几十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非常重要的任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我们产品的性能,不断开拓各种应用的新产品,为实现这个目标作出贡献。”

迎接绿色氢能时代

面对光伏与生俱来的“间歇性”等缺陷,光伏制氢已被普遍看好。李振国认为,未来我国能源电气化程度将越来越高,但存在很多场景,其燃料无法用电来替代。比如,能源化工、冶炼领域,远洋运输、航空运输等长距离运输以及做饭、取暖等居民生活方面,如果要实现进一步脱碳,“绿氢”的引入将是必须完成的事。

据了解,隆基股份目前正不断加快在氢能领域布局。李振国指出,当前,我国每年生产3000万吨氢,其中96%是灰氢,即以二氧化碳排放为代价生产的氢,而在碳中和逻辑下,灰氢一定要被替代。“当然不能简单地认为电解水制氢就是‘绿氢’,如果使用的是化石能源电力,碳排放会比煤制氢更高。”他还表示,在未来社会,氢的应用将逐渐被提上日程。

“‘双碳’目标之下,从平价走向低价的光伏电力,将成为新能源中的‘第一能源’。同时也将成为氢能时代的‘一次能源’。”朱共山表示,未来,“硅—光—氢”的新组合将焕然登场,利用光伏电解水制备氢气,实现以绿氢为代表的“气体能源”的无碳化生产、传输、消费和多次利用,将成为复合型清洁能源供给的主流模式之一。

朱共山预计,到2028年左右,我国仅有45%的光伏电力用于上网,而另外的55%则用于制氢。在他看来,零碳经济时代,随着光伏发电的经济性优势越来越强以及光伏制氢技术的日益进步,地球上的沙漠将摇身变为“能源聚宝盆”,通过“光电大走廊”“氢气大走廊”进行跨区域链接,造福人类社会。

   来源:中国改革报《能源发展》周刊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