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五十年来峥嵘路 百年之际开新局

中国能建发布时间:2021-05-01 00:00:00
  1970年12月26日深夜,毛主席在中央批复稿上落笔写下“赞成兴建此坝”,葛洲坝工程由此“上马”,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的前身“三三零水泥厂”也应运而生。50年来,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顺应发展潮流,始终坚守政治初心,深入践行国企使命,坚定不移向着一流企业迈进。

坚决扛起政治担当

  1971年4月26日的荆门还只是一个县,城市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健全,建厂所在的长岗岭更是一片荒山野岭,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可谓是“一穷二白”。然而,物质基础上的困难,并没有消磨来自全国4000名工人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当时的临时党委深知肩上抗的政治责任,提出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建厂方针,以及“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理念。以夏战三伏、冬练三九的精神,带领着众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终于1975年4月顺利实现试生产,当月生产优质水泥熟料8000吨,翻开了全面保障葛洲坝工程建设篇章。
  在此期间,由于职工及家属的人数不断增加,加上口粮和副食品供应紧张,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厂党委借鉴大庆油田做法,组织职工家属办农场,利用厂区内的荒坡地开展农副业生产,既缓解了部分职工家属的就业矛盾,也增加了口粮和肉、鱼、菜的供应。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恰逢葛洲坝主体工程建设高峰期,水泥需求量极大,为满足工程需要,厂党委申请启动了二号窑扩建项目,并于1984年建成投产。
  1978年至1988年间,正值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头十年,葛洲坝水泥一方面需要保质保量满足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厂党委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整顿企业环境等措施,带领着葛洲坝水泥成功应对了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建材市场变化,平稳渡过了艰难的创业初期时期,厂年水泥熟料产能由最初的30万吨扩大至60万吨,担负起了葛洲坝主体工程73%的水泥供应任务。

迎接市场经济挑战

  1992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建立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为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厂党委围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保持稳定的中心任务,多层面推动市场观念转变,配合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参与企业发展和重大经营决策,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在此背景下,葛洲坝水泥加紧推进了三、四、五号窑建设,为长江三峡大坝施工高峰期的水泥保供,为打造有影响力的大型水泥企业创造了物质条件。截至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修建成功,“三峡牌”水泥占三峡工程水泥用量80%以上,不仅满足了三峡大坝混凝土的设计要求,还推广使用到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等重点水电工程建设中。
  时至2007年1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推出《关于公布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的通知》,拉开了水泥工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序幕。
  作为大型中央企业,如何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系列要求,抢抓湖北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的机遇,保持在水泥市场的优势地位?葛洲坝水泥党委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十四统一”管理模式,确保全体一盘棋,统一部署、全盘推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技术、管理领先和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灵活的双重优势。
  在2007年至2014年间,葛洲坝水泥牢牢抓住水泥产品200公里销售半径的特征,合理进行战略布局,抢滩设点,通过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债务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先后新建了当阳、荆门、兴山、嘉鱼、老河口、松滋、钟祥、石门等8条生产线和汉川、潜江两个百万吨级粉磨站,有效整合了鄂中、鄂西市场,健全和优化了水泥产品结构,巩固了在特种水泥领域的领先地位,拓展了产品销售空间,形成和巩固了区域提升的商业模式,市场美誉度、占有率、盈利水平持续稳定提升。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葛洲坝水泥党委准确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大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避免了危机,抓住了机遇,将公司年产能规模由400万扩大到2500万吨,跻身“全国水泥熟料产能20强”,成为了传统水泥企业混合所有制治理的典范。

转型升级迈向新时代

  从“十二五”跨入“十三五”,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要论断。
  在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下,葛洲坝水泥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动求变、调整思路与定位,提出了“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新兴业务”的构想,并全面实施“环保、相关、高端”的战略,进入了创新提升、超越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2014年底,葛洲坝水泥与中材国际合作成立洁新科技公司,开展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及综合利用,正式进军环保领域。2015年,葛洲坝水泥投资兴建的老河口水泥窑协同处置500吨/天生活垃圾项目正式生产后,因其良好的生态效益以及对水泥主业的优势互补,坚定了做大做强环保业务的决心。随后五年,依托分散在各地的水泥窑相继建设了松滋、宜城、当阳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并利用嘉鱼、当阳、钟祥、松滋的区位优势以及水泥窑的天然优势,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处置业务,年综合固体废物处置能力达115万吨。
  在水泥业务上游,葛洲坝水泥将砂石骨料生产线扩展至4条,年产能达570万吨;在下游,将商品混凝土站扩建到11家,年产能达630万方,降低营销成本,延长价值链,支撑水泥主业的发展;在海外,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别市场,葛洲坝水泥首个海外水泥项目——哈萨克斯坦日产2500吨熟料水泥项目于2019年10月18日正式建成投产。
  同时在2014至2020年期间,葛洲坝水泥还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对生产系统进行系统性的节能减排改造,主动研究磷石膏、电炉渣、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利用等方式,每年减少氮氧化物672吨、二氧化硫48.6吨、二氧化碳85万吨,相当于种植2333公顷森林。
  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葛洲坝水泥公司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新理念、新思想,秉持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制造什么的态度,努力寻求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新平衡,在“灰色”的水泥中增添“绿色”,在发展中保护生态,不断增强企业绿色发展动能,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进。
  五十年来峥嵘路,百年之际开新局。当下是过去的总结,更是未来的起点。在建党一百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以及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建企五十周年的历史叠加期,葛洲坝水泥既体会到时间的厚重,也对未来发展充满希冀。在新的起点上,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将以打造一流的建材提供商为首要目标,勇立潮头开新局,砥砺奋进再出发,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达成第二个“百年目标”不懈努力。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