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朱静霞) 在长江中下游枯水期到来前,10月28日14时,三峡大坝上游面水位达到高程175米,标志着三峡水库连续11年成功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为今冬明春的供水、航运、生态、发电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了基础保障作用。
高程175米,是三峡工程的正常蓄水位,也是三峡工程全面发挥各项功能的重要标志。本次蓄水自9月10日开始,起蓄水位为高程154.83米,累计蓄水166.12亿立方米。本次蓄水目标的实现,为三峡工程转入正常蓄水运行,全面发挥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奠定了基础。
蓄水期间,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等指导下,三峡集团合理安排水库调度、库区管理、枢纽建筑物运行等相关工作,并加强水情预报,实施精细化调度,较好处理了蓄水与防洪、航运、补水、发电之间的关系,蓄水进程平稳有序。相关监测结果表明,蓄水期间,三峡库区地震地质、泥沙、水质等情况良好,大坝、电站、船闸等枢纽建筑物运行稳定。
11月至12月,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将按葛洲坝下游(庙嘴)水位不低于39米,以及三峡电站保证出力对应的流量控制;2021年1月至4月,下泄流量不小于6000立方米每秒。三峡水库控制的下泄流量大于天然情况下的下泄流量,可有效保障枯水期中下游生产生活用水、航运和生态用水需求。
根据运行规程,2021年1月,三峡水库将逐步消落水位,是年6月10日消落至高程145米的防洪限制水位,腾空防洪库容,迎接2021年汛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