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地方报道

白鹤滩水电站移民搬家记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03-15 00:00:00

  本网讯(黄川 卢忠灿)胡家禄一家五口人,住在金沙江畔的云南省巧家县白鹤滩镇库着村。胡家禄这一辈有两兄弟、两姊妹,弟弟早已搬到巧家县城生活。胡家禄一直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自己有钱了,也去县城买一套商品房,当一回城里人。

  这一次,白鹤滩水电站移民,让他的梦想成真了。

  在白鹤滩水电站库区采访时,记者偶然认识了胡家禄和他的家人。老胡一家人的故事,是成千上万户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移民的缩影。

  

  视频制作:卢忠灿 赵若伊 梁思彦

  圆了进城梦

  3月10日清早,天还没亮,胡家禄一家便开始收拾最后的“家当”。这一天,是巧家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最后搬迁期限,老胡家也是库着村一组最后一户搬迁的移民。

  胡家禄的新家在巧家县城边上的天生梁子安置点,一栋栋17层高的大厦整齐排列,宽阔整洁的滨江大道从安置点下方穿过。整个安置点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胡家禄显得非常开心,说:“搬到城里的梦想,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实现了!小区环境好,离县城又近,我特别满意。”胡家禄笑着说,唯一不满足的是,自己抽签选房的时候没抽到能三面看到金沙江的“江景房”。

  

  巧家县天生梁子移民集中安置点  本文摄影:卢忠灿

  胡家禄回忆说,人生第一次听到建设白鹤滩水电站的消息,还是他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他们一家人生活在交通闭塞的金沙江边,不知道水电站是什么样子,只知道大人们都在期盼。2017年,白鹤滩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后,他去工地参观过三次。第一次,他站在围堰上看两侧的护坡和大坝浇筑,看缆机吊运大型设备,感到无比震撼。后来,他又领着外地来探亲的亲戚,自驾到工地参观过两次。

  想到自己的生活与如此宏伟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融为一体,胡家禄说:“这种感觉很奇妙,很自豪的!”

  念念不舍老房子

  安置点新房离胡家禄的老屋并不远,站在屋后就能看见。

  留到最后一户搬离,并不是胡家禄不愿搬迁。记者从包村工作队队员那里得知,胡家禄非常配合移民搬迁工作,是第一批签订搬迁安置协议的移民。

  工作队员来看看老胡搬得怎么样了,他说家里忙,没时间搬。记者多次来到胡家,他都说要收拾东西,但老屋里能够搬到新房使用的物件所剩无几。胡家禄漫无目的地整理着陈旧的物品,这里摸摸,那里瞅瞅,脸上流露出落寞的神情,明显看出他对老屋的眷恋。

  “老房子已经有30多年历史了,打记事起就住在这儿。”在记者的追问下,胡家禄终于说了心里话,“舍不得归舍不得,但是响应国家号召,该搬还是要按时搬!”

  胡家禄的父亲老胡,今年72岁,身体还很硬朗。搬家这天上午,他端着茶杯在老宅附近的田地里转悠。看着田里还未采摘完的蔬菜,他说:“库着坝子(库着村)土地肥、阳光好,即使在联产承包以前也是不愁吃穿的。”

  

  胡家禄的父亲胡方顶在旧宅

  胡家禄的爱人巧姐天生乐观,对移民搬迁显得很急切,收拾行李干脆利落。她是从四川嫁过来的,娘家就在巧家县城对面的宁南县华弹镇,中间隔着一条金沙江。在走出家门的一刻,她望了望房前屋后快要成熟的枇杷,自言自语道:“要是再等几天,我家这么多枇杷,还可以卖点钱吧!”

  3月10日这一天,从早上到下午,已经搬迁到楼房新家的村民,陆续回到村子里来,有的回来拍拍照,有的到胡家串串门。巧家县摄影协会的人也来到库着村,对这里的原始风貌和移民搬迁进行记录性拍摄。为安全起见,包村工作队员来回在村里检查,叮嘱大家:今天可以回来看看,明天开始大规模拆除房屋、清理库底,大家不要再回来了。

  “好日子是‘苦’出来的”

  说起自家600平方米的老宅,老胡颇为自豪。

  年轻时,老胡在县城卖猪肉做生意,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杀猪,要赶着骡子走一小时路程,在早市前把新鲜猪肉驮运到市场上贩卖。卖完之后,再坐渡船到金沙江对面的四川会东县、宁南县买生猪,因为对面生猪价格比巧家县便宜一两毛钱。买到生猪后,老胡再乘坐渡船将生猪赶回家,每头生猪可以赚二三十元差价。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辛劳,老胡挣钱建起了老宅,养育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十多年前,小儿子接了自己的生意,在县城买房生活多年。老胡说,“不管在哪里,日子都是‘苦’出来的,要付出汗水才有收获。”

  巧姐勤劳吃苦,踏实敢干,炒得一手好菜,老胡对这个儿媳妇赞不绝口。2020年10月,考虑到搬迁后的生活,巧姐提前和家人商量,在巧家县老城区农贸市场租了一间小店面,取名“巧儿小吃”,独自经营。她说:“搬迁后,每个月领长效补偿费,让我们有了基本生活保障。自己开个小店,虽然累一点,也算是一份工作,可以改善家里经济。”

  每天早上5点,巧姐准时起床,在家里磨好豆浆,把装满豆浆的保温桶绑在摩托车上,骑车15分钟来到餐馆,烧豆浆、点豆花,开始准备一天的营生。巧姐待人热情,乐于助人,再加上手艺好,店面干净卫生,东西价格实惠,餐馆的生意一直不错,市场里的很多商贩都是他的顾客。每天忙到晚上8点多,市场逐渐冷清下来,巧姐才会打烊,把餐馆里的桌椅、灶具和地板收拾得干干净净,再骑车回家。当记者问她是否觉得辛苦时,她笑着回答:“也没什么辛苦的,习惯了就好”。

  3月10日,天气晴朗,“巧儿小吃”停业一天。巧姐起了个大早,把杂乱的院子收拾干净,便开始张罗午饭。这是全家人在老宅里的最后一顿饭。

  中午12点,胡家禄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包村工作队员和采访记者也在她家搭伙,这顿饭吃得非常热闹,老胡在饭桌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搬家演讲”。

  

  胡家禄全家在旧宅合照

  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是对老宅子的告别,也是新生活的开始。午饭后,记者给胡家禄一家人拍照留念。巧姐看着儿子和女儿的合照对记者笑着说:“最喜欢这张”,照片上一个英俊的少年和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笑得特别灿烂。

  未来的日子会更好

  库着村坐落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种植反季节蔬菜一直是村民们最稳定的收入来源。由于巧家县耕地资源稀缺,移民搬迁后不再配置土地,而是按月领取长效补偿费。巧家县委、县政府把移民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引导移民外出务工,加大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力度,创造更多的移民就业机会。

  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天生梁子安置点将成为观赏高峡平湖的最佳地点。巧家县谋划在此打造旅游景点,加上安置点有数千人的规模,以及靠近县城的优势,将形成较大的人流物流,移民群众看好本地发展前景。

  

  胡家禄的儿子胡声磊和女儿胡声茗

  老胡也筹划着让大儿子在小区下面租一间门面,从事卖猪肉这个老本行。“光靠土地是过不上好生活的。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赶上了党的好政策,可以安心做生意。巧家人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肉呢,小儿子现在就干得不错,每年有十多万元的净收入。”老胡说。

  巧姐对未来生活十分乐观。虽然饭馆才开业几个月,但已经有了一批熟客。每天晚上回家,她都会跟家人分享当天的收获,她喜欢自己这份工作。“只要踏踏实实干,未来的日子一定会更好!”巧姐信心满满地说。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