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产业财经

2020年组件出货量大涨!过剩危机中光伏龙头企业“结盟”抢市场

能源发展网发布时间:2021-02-26 00:00:00

作为光伏产业链的价值输出端,组件端是在毛利润分配中占有优势的环节,却在2020年末经历“保单”和“保价”的两难选择。不过,在光伏新能源的强劲需求下,组件商出货量创纪录成为常态。

根据IHS Markit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隆基股份2020年出货量超过20GW,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三家紧随其后,出货量也在15GW之上。业内分析认为,隆基股份发展迅猛,不过其余头部企业同比增幅也在三成以上,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

另一方面,在大举扩张和产能过剩的矛盾下,头部组件商以“结盟”形式抢占市场的竞争势必在2021年更加激烈。财联社记者在与多家光伏企业人士的交流中发现,“182组件”与“210组件”对垒背后的唇枪舌战,既是对行业标准化的推动,更是为抢占市场先声夺人。

龙头组件商出货量大涨

事实上,隆基股份在去年11月底宣布组件出货量已突破20GW,而根据IHS Markit最新公布的统计结果,隆基股份组件全年出货量在22-24GW之间,成为全球最大组件出货商,出货量超越连续四年位居榜首的晶科能源。

在前十的榜单中,除了韩华Q-Cells和First Solar外,其余八家都是中国企业,晶科能源第二,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分列三至五名。从发展速度来看,隆基股份全资子公司隆基绿叶在2016年首进前十,2019年出货量8.4GW,通过产能扩张提速,有机构预计其2020年组件出货量23.7GW。

值得注意的是,在回归A股后,作为传统组件生产商,天合光能排名第三也展示了其应有的实力,

另一方面,晶科能源虽然未能实现五连冠,不过组件出货量仍然达到18.9GW,2019年组件出货量为14.2GW,同比增长33%。同时,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以及阿特斯的年增长率也超过三成,一线组件商偶有洗牌的同时,排名前十的组件厂商出货量的差距并没有被明显拉开,市场竞争依然激烈。

光伏行业专家吕锦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卖组件其实就是卖品牌,特别是在不同国家的市场需要更多的团队做布局,所以中小组件商相对头部企业来讲,肯定偏弱势。此外,根据兴业电新在近期报告中的数据,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东方日升、阿特斯六大组件龙头在2020Q4的出货量增至约35.21GW,约占全球Q4组件总出货量的88%。在组件龙头一体化发展趋势下,行业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升。

大举扩产的隐忧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光伏行业高景气度已成共识。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十四五”期间年新增装机量在70GW至90GW的范围。此外,去年全球市场的光伏新增装机量约为130GW,同比增长13%, 2021年全球光伏市场的规模仍然会加速扩大,预计将会达到150GW至170GW。

在巨大需求下,组件商的投资从未停止。据民生证券不完全统计,2020年光伏组件厂商已发布的扩产计划高达312GW。其中,晶澳、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阿特斯、隆基、协鑫集团以及晶科等厂商宣布的组件扩产计划的总产能已分别达到47/28/28/26/21/20/15GW。

吸引组件商大幅扩张的原因,除了抢占市场外,其毛利润分配优势也是重要原因。组件环节是产业链的价值输出端,机构统计显示,2019年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制造环节毛利润分配占比分别为9%、25%、24%、42%。

不过,快速扩产下的产能过剩隐忧也相伴存在。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全球组件产能218.7GW,产量138GW,产能利用率只有63.2%。虽然头部企业利用率高于行业平均,但是“厮杀”无疑更加激烈。

对此,隆基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确实有相对过剩的风险。对公司而言,通过几年布局占据了市场第一的位置,与下游终端用户和电站开发商的合作紧密,有应对风险的能力。此外,无论是此前单晶对多晶的替代,还是后期向大尺寸方向转移,期间可能有一些设备不太能适应发展,过剩的也是相对落后的产能。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硅片尺寸也是组件商在过剩风险下争夺市场的角力点。一位天合光能相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到2021年底公司组件产能达到50GW规模,新建产能以210组件为主,占比在85%左右,产品大尺寸的结构化优势比较明显,避免同质竞争可以有效应对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

东方日升相关负责人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正在建设的滁州、义乌等生产基地,均为大尺寸新型高效电池及组件,马来西亚的生产基地,将以满足美国等市场的需求,完善公司的销售网络并在高毛利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头部组件商结盟抢市场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大尺寸是组件商在过剩危机中的重要突破路径。事实上,关于硅片的尺寸标准,行业内早有争论。去年7月,天合光能、东方日升、中环股份等倡导210mm硅片为主的39家光伏企业组建了“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并有8家企业同样发出联合倡议书,推进光伏行业210mm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

而在不久之前,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在6月份成立了“M10联盟”,倡议建立尺寸为182mm*182mm 的硅片标准(M10)。

两厢对垒,将大尺寸硅片的必要性讨论推入白热化阶段。晶澳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182产品在生产设备成熟度、工艺普及率、辅材成熟度、物流运输成本等方面都具备很大优势,一体化单瓦成本相较其他尺寸硅片的产品更低,并且在电站初始投资以及度电成本方面优势明显。

据其透露,2020年10月,晶澳DeepBlue 3.0组件在国内首次出货,后续晶澳该182产品也出货欧洲、北美、东南亚、西亚等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等。性能上,产品结合了新一代高效PERC电池技术PERCIUM+、掺镓硅片等,具有高转换效率、高效率、低衰减等特质,具备优异的发电能力和出色的可靠性。

另一边,“210联盟”的天合光能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210具有低电压高电流特性,系统成本上减少桩基、支架、线缆的使用量,全产业链溢价优势明显,春节节前累计210签单量已经超过10GW。

同时,东方日升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称,全球首个210组件订单,东方日升向Armani Energy Sdn Bhd批量供应的Titan 500W高效组件目前已完成交付工作。此外,公司在波兰、巴西、韩国等市场均有良好表现。2021年公司210大硅片组件年化产能为17GW。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日升近日又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适用于住宅和工商业屋顶应用的Titan S(小泰坦)系列高效光伏组件。公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介绍称,它基于210mm大尺寸硅片和PERC电池,采用独特的低电压电路设计和切片封装技术、无损切割技术、多主栅技术,输出功率为390~410W,最大效率为21.3%,不仅可满足市场需求,也将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更高的回报。

182与210难定胜负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家凭借优势发展同时,上述阵营企业并非没有重合,例如晶澳既是“M10联盟”成员,也出现在“600W+伏开放创新生态”名单中。根据产能规划,公司182组件今年有望达到20GW规模,2021年底182系列组件出货量将占到50%甚至更高比例。

对此,晶澳科技内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联盟的成立都是为了推动高功率组件走向市场,公司在这方面不会站队。晶澳会不断研发量产高效产品,为终端客户降低光伏发电建设成本,目的是为客户带来更多收益。

事实上,组件端的对垒,实质上还是来自上游硅片和电池的需求。吕锦标认为,组件商未必在意210还是182。但是对于硅片厂商而言,现有的182硅片产线无法改造成210尺寸,已有产线不能废掉,因此去引导宣传182成为行业标准。

对于推崇大尺寸的原因,吕锦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硅片尺寸提高有利于平均成本的分摊,对下游电池端来讲成本也会下降。此外,发电效率的提升也进入瓶颈,提升缓慢,相比下大尺寸硅片有优势。

不过,也有受访的企业人士表示,尺寸越大意味着组件接触太阳面积更大,可以带来发电量的提升,但是光伏行业的真正进步应该体现在转化效率的提升上,现阶段下182产品一体化单瓦成本优势显著,182与210之争短时间难定胜负。(财联社)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