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百年难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为全球能源行业供应链创造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继近日油价创纪录暴跌引发“地震”后,受供需关系影响,国内煤炭库存高企,煤价也出现恐慌性下跌。4月23日,CCTD环渤海动力煤Q5500K现货参考价已降到488元/吨。
中国煤炭市场网总裁冯雨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进入4月份以来,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煤炭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供应能力增加,但与下游行业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和节奏不匹配,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明显,煤炭库存高企。受市场预期等多方因素影响,煤炭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经营面临很大的压力,不利于行业的平稳运行。可以说,现在已经到了“稳住煤炭供需基本盘、兜住煤炭行业生存底线”的关键时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朱彤在接受本报记者时表示,石油价格和煤炭价格下跌都是供需失衡的结果。但不是石油价格下跌带动煤炭价格下跌,只不过是国际大宗商品,加上金融化程度高,价格反应更快,波动也更大。4月份在全国经济部分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煤炭产量反而增加了,加剧了供求失衡,导致煤炭价格下跌。
“从供给侧来看,3月份煤炭行业复工复产比较到位,产量快速提高,3月份煤炭产量3.37亿吨,同比增长9.6%。同时,国家也加大了煤炭进口,1-3月份进口量近1亿吨,同比大幅增长28.4%。到3月底4月中上旬煤炭供应比较充足。从需求侧来看,因疫情影响其他下游行业需求不足,如1-3月份,火力发电量同比下降8.2%,水泥产量同比下降23.9%等。导致电力建材化工等高耗煤行业的需求下降。4月之后,北方地区(除东北)供暖期结束,也减少了煤炭需求。最终导致3月中下旬以来,煤炭供大于需。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煤炭现货价格已经由2月中上旬的570-580元/吨下降到现在的500元/吨以内,而去年3月末是640-650元/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新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分析。
面对当下新形势,近期,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整顿煤炭生产和销售秩序将带来产量收缩的同时,也开始采取措施以限制煤炭产量释放。
日前,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已致信主要产地煤炭生产的主管部门,提出多项建议:打击违规违法、超能力、超强度的煤炭生产现象,引导煤炭企业有序组织生产;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在煤炭销售过程中不以价换量,不使用无底线优惠手段挤占市场,不进行市场倾销,不要把原有的市场份额打破,要继续坚持低于成本不生产、没有订单不生产、不收到货款不发货;大型煤炭企业共同抵制少数用户的不合理、无原则的降价要求,抵制蓄意压低采购价格的招标行为,坚持出矿化验的行业交易惯例。
肖新建表示,目前来看,因疫情影响全球需求下降,同时在全球化石能源供应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我国常态下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压力是减轻的。但煤炭价格等化石能源价格大幅下降,也是有风险的。一是可能会产生连带的不可控影响。煤炭价格大幅下降将导致煤炭行业亏损面增大,同时前几年的煤、电重点长协合同,现在兑现率也下降,煤电相争问题又出现且难以解决。煤炭行业亏损增大又会导致煤矿减产停产等,增加煤矿工人失业的风险。二是化石能源价格的大幅下降,新能源发展竞争力下降,新能源平价上网难度增加。不利于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与清洁低碳的能源革命方向差距拉大。三是煤炭等化石能源价格下降,又会造成投资资本的大规模抽出,投资的不足,又为下一轮行业供应紧张埋下隐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