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太阳能领域第三方检测机构——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认证,全球光伏龙头企业隆基股份在大尺寸单晶硅片上创造了电池转换效率为25.47%的世界纪录,这是继2021年七次打破世界纪录后的又一次技术突破。
从起步到深耕,这家总部位于陕西西安的光伏企业,缘何仅用数年时间成长为全球光伏龙头企业?又缘何在电池转换效率上连续突破极限,屡创新高?为探寻其中奥秘,记者近日走进隆基股份旗下多家智能工厂。
科技创新,让产品领先成为惯性
占地200多亩的咸阳组件工厂,是隆基股份在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基地。走进这里记者看到,头顶架设的物流传送带不停运转,地面还跑着数十个物料配送机器人。效率,是工厂管理者们在采访中提及频次最高的词语。
“为提升工厂的生产效率,我们大量使用智能化设备。建厂不到2年里,我们开展了两次技术升级,产能也因此提升了60%。目前从建厂时规划的年产5GW电池组件提升到8GW。”隆基股份咸阳组件工厂总经理付德臣说。
年产值超过60亿元的咸阳组件工厂,只是隆基股份在全球布局的32个生产基地之一。成立于2000年的隆基股份,目前已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光伏科技公司,在全球布局32个生产基地和15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6万多名员工。
22年,一路披荆斩棘。这家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光伏企业,为何能在全球市场挺立潮头?
“依靠科技创新,重视研发投入。”这是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脱口而出的答案。
“隆基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一直稳定在5%左右,现在拥有超过千人的研发团队,这使我们能快速将技术导入生产经营,还让企业形成了技术领先、产品领先和成本领先的惯性。”李振国说。
独辟蹊径,技术自信是底气
20余年来,隆基股份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做“减法”和深耕细作的过程。
据隆基股份副总裁李文学介绍,成立之初,企业以经营半导体级单晶硅材料为主业。2004年,光伏产业迎来井喷式发展。正是在这次浪潮中,隆基股份以长期积累的单晶硅技术进入光伏行业。
“我们砍掉了当时有盈利空间但不精通的半导体业务,把企业有限的资源聚焦到光伏产业上,并定下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太阳能科技企业的目标。”李文学说。
如果说隆基股份的第一次抉择是量力而行,那么第二次抉择就是勇往直前。
2005年,多晶硅制造是光伏产业的主流选择,市场份额占到90%多。生产多晶硅电池虽然成本低,但转换效率也低。对此隆基选择迎难而上,继续做成本高、转换效率也高的单晶硅产品。“坚定地选择单晶硅技术路线,说明当时我们不仅勇于跳出‘舒适区’,也是对技术的一种自信。”李文学解释道。
因此,不断降低单晶硅片的成本,成为隆基股份矢志不移的目标。
记者在隆基股份位于西安北郊的一家工厂内看到,上万平方米的车间内,近千台设备正在执行划片、串焊、压层……经过数十道工序,一块面积近2平方米的光伏电池片方可下线。
“2008年前后,一片单晶硅片100多块钱。依靠科技创新,我们不断改进技术,现在单晶硅片价格只要两三块钱,光伏发电成本也因此大幅度下降。”李振国介绍说。
保供稳链,打造绿色能源“零碳生产”模式
在疫情下的隆基股份正保障着全球光伏供应链的稳定,近两年隆基股份稳坐全球单晶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出货量第一的位置。
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西安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隆基股份在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单晶硅光伏电池制造项目,年产值可达120亿元。在2022年初西安两轮疫情中,这家工厂非但未受影响,还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
“通过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我们对工作人员实现了闭环管理,改进了防控和消杀措施。同时通过加大智能化生产水平,提高自动化效率,让企业实现了疫情下的满负荷生产。”西安隆基乐叶计划运营高级经理高鹏说。
“光伏产品需求提升,反映出全球的环保需求。隆基股份正倡导在全球光照资源丰富、临海有地势落差的地方,建设光伏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最终形成完全以清洁电力驱动光伏制造的全产业链‘零碳’模式。”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说。
2020年,隆基股份位于云南省的5个工厂用电已实现100%可再生电力,2023年隆基股份计划把云南保山生产基地打造为公司首个“零碳工厂”。
据悉,下一步隆基股份还将加大“光伏+氢能”方向的研发投入,通过降低电解水制氢的生产成本,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生产,让企业发展与国家“双碳”目标同频共振。(记者 李华 薛天 邵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