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行业要闻

光伏产业链价格矛盾升级:平价项目抢装难抑,硅料何时现“天花板”?

光伏们发布时间:2021-06-10 17:02:53

SNEC之后,光伏供应链价格矛盾达到了顶峰。6月9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会上,某电池企业相关负责人将涨价矛头直指某硅料龙头,由月报价调整为周竞价,导致硅料价格持续波动上涨,严重影响产业链开工与交付情况。


硅料价格何时出现拐点已经成为行业“神之难题”,据了解,受制于组件报价持续上涨,近期终端反馈已经出现明显迹象。有知情人透露,目前海外大型地面电站停工规模持续增长,甚至出现因为项目备案到期废掉的情况。某家头部组件企业表示,从5月之后,国外分销订单仍在持续出货,但大型订单几乎没有,同时国内分布式市场组件库存明显增加。


也有消息称,近期某央企暂停了组件年度集采,已经定标的组件集采也在不断的议价博弈中。


4月全球电池片产能下降明显至75%(数据来源:贺利氏)


为缓解产业链涨价态势,日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就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中“年内未能并网的存量项目,由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统筹,直接纳入后续年度保障性并网范围”的表述进行了解读。


“纳入后续年度保障性并网范围即意味着存量项目不需要参与此后年度新增规模分配时的竞价,即按照2022年的指导电价上网。但同时,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对于平价示范项目的支持政策也将随之失效,其中20年固定电价与全额保障性收购是对于投资商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两大政策。


从电价来看,目前2022年的指导电价尚不清楚。不过,从今年电价政策的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到的是,2021年上网指导价与燃煤基准价差别并不大,全国平均仅为3厘左右;另一方面,关于全额保障性收购,尽管政策中对于这一条做了明确规定,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随着风、光伏占比的快速增长,各地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比例也会随之升高,全额保障性收购的执行难度较高。


从上述两点的分析来看,关于平价项目是否需要抢装年底并网已经变成了一个经济账的问题。“本身平价支持政策的吸引力就不大,如果组件涨到1.9或者2元/瓦,项目今年并网的意义就不大了”,某参与政策制定的资深专家解释道,存量项目可以直接纳入明年的保障性规模,有这一条就足够了,本身电价与保障性收购的吸引力也没那么充足,投资商完全可以选择明年并网。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测算,以2021年指导价下降幅度较大的新疆(下降0.0095元)阿克苏100MW项目为例,假设2022年多晶硅供给预期明显改善,产业链价格恢复稳中有降态势,组件价格回落到去年年初水平的情况下,项目整体收益率将有35%以上的提高。


实际上,上述政策解读的方向旨在引导行业分散项目抢装时间,稳定供应链价格。但在光伏們的调研中,今年的抢装仍有可能持续,但这并不是来自于并网政策的约束。


除了平价支持政策在年底到期之外,投资商的并网压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在碳中和的任务之下,来自于集团年度新能源装机目标的压力,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策中有明确要求,需要在2021年底完成并网。


某央企区域负责人表示,“目前来看,项目会尽可能的争取年内并网,如果由于组件价格等原因实在无法完成,我们也希望可以跟地方政府进行协商沟通,现在各环节都还没明确的答复”。一家中小型的民营光伏投资商明确告诉光伏們,不会考虑项目延期至明年并网,“组件高价也只能忍着”。


另一家深度参与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环节的大型民营光伏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光伏們,不会考虑延期并网,“企业有业绩考核的压力,我们客户也有装机目标的任务,大家的诉求高度统一,都是以装机为目标。如果有延期政策,我们可能会考虑先并网,实现投产条件。”


“对于央企来说,他们的决算调整相对比较灵活,以火电跟水电投资为例,大部分项目的决算要高于预算的,只要在审计的时候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即可”,上述人士补充道,相对而言,地方国企可能没这么灵活。从目前来看,政策对于光伏电站下游项目的引导作用已经逐步减弱,当前的需求更多的是投资企业自发的主导行为。


但需要强调的是,上、下游的博弈仍会出现一个界限。即使下游抢装目标仍未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组件以及产业链的价格可以无底线的上涨。上述政策参与的资深人士也表示,全投资收益率降到6%以下是有可能的,但如果组件价格涨到1.9甚至2元/瓦,就撑不住了,项目收益率总不能比长贷还低。


截止5月底,定标的组件采购价格仍然维持在1.8元/瓦以下,均价约为1.72元/瓦,暂时还未看到大规模突破1.8元/瓦报价中标的情况。但光伏們了解到,近期的项目招标中,投标企业的价格均已突破1.85元/瓦。


另一方面,这些已经定标的组件采购,仍有组件企业计划跟业主重新议价,“产业链价格涨势太快,我们的报价远跟不上上游调价的幅度”,某中标组件企业表示。但目前也有投资商表态称,1.8元/瓦以上的组件是无法接受的。


平价第一年,光伏行业这场涨价潮究竟该如何收尾尚不得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在高功率组件技术与配套产业链研讨会上强调,“今年不能并网的存量项目可以自动进入明年的保障性规模。下游的接单量显著下降的反馈迟早会传导到上游,目前硅料价格已经有松动。‘30·60’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我们的光伏并不是唯一的新能源,还有其他的新能源,至少还有风电,如果我们现在不把自己的竞争力打强,不继续降本增效,我们会把自己的路堵死。”


无论是出于产业链扩产的不均衡还是囤积居奇等原因导致的上游原材料大幅上涨,可以明确的是,当前的光伏行业正陷入无尽的“内卷”之中。


进入平价之后,光伏行业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低价竞争、电力市场化交易、配套储能等等,这些成本需要行业从技术成本以及产业链规划上不断的追求降本空间,显然,当前的行情与行业一直奋力追求的目标相悖。但另一方面,由市场行为导致的持续涨价,仍需要依赖于整个市场的有序传导反馈,行业正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臧超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