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国内新闻

新疆在建新能源规模超7000万千瓦,10余个千万千瓦级基地加快建设

太阳能发电网发布时间:2023-06-06 09:42:47
据6月1日新疆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在建新能源规模超7000万千瓦,准东、哈密北、南疆环塔、若羌等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加快建设,为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2023年4月底,新疆电网调度口径已建成新能源规模4463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7.8%。其中2023年1―4月新增并网新能源规模376万千瓦,占已建成新能源规模的8.4%,新能源建设由快速布局推进阶段转入加速建成并网阶段。已集中建成哈密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及准东、达坂城、百里风区等10余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集聚区。

据介绍,新疆风、光等新能源资源丰富,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推进建设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7.8亿千瓦,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17%,排全国第二;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6*107亿千瓦时,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40%,排全国第一。去年以来,全区抢抓历史机遇期和政策窗口期,实施新能源开发七条路径和管理十大机制,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截至2022年底,新能源装机规模4086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5.8%;新能源发电量775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7.5%。全区新能源产业从“十四五”初的快速布局阶段转入加快建设阶段,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今年以来,自治区在全面梳理新能源项目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以新增负荷为支撑、就地就近消纳为重点、系统调节能力为依托,研究制定了推进新能源及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动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新型储能配套政策、做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等政策文件,推动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调节侧系统协调发展。

一是坚持源荷一体发展。全区新能源基地化、规模化开发,要以新增负荷为支撑、就地就近消纳为重点、系统调节能力为依托。充分发挥区域新能源资源优势,以资源换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引进落地玄武岩纤维、生物质须晶、人工钻石、刚玉、纳米微晶板等新材料产业,围绕优质增量负荷布局新能源项目,通过绿电替代,推动新能源与储能、CCUS、煤化工、石油化工、电动汽车、新材料等产业集群耦合联动发展,积极扩大新能源制氢示范规模,大力培育本土光伏硅基、风电及输变电装备研发、生产、配套组件、运维服务等上下游全产业链,形成以负荷带动电源、创新链带动产业链的循环互促模式。

二是坚持源网同步推进。目前,全区在积极争取建设疆电外送第三通道、第四通道、若羌―青海花土沟750联网工程,不断提升新能源跨区域配置消纳能力的同时,立足畅通疆内电力系统“毛细血管”,加快建设220千伏和110千伏电网工程127项、新开工70项,争取塔额、克拉玛依、木垒南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增补纳入国家规划,积极补强全区主干电网,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支撑,努力满足负荷增长需求和新能源汇集送出需要。强化奖惩机制,实行并网领跑者计划,明确建设进度快的新能源项目享受新能源平价上网目标电价政策,且优先支持并网。探索电网企业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模式,出资共同建设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力争有效缩短电网建设周期,满足新能源并网需求。

三是坚持源储协同布局。为克服新能源出力波动性、间歇性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保障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提高新能源友好涉网水平,加大力度推进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设施布局建设,努力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保障安全稳定运行。立足我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科学布局抽水蓄能,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年内首台机组并网投用,和静等抽水蓄能站点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储能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保障储能合理投资回报,提高储能收益,着力扩大电化学储能规模,积极推广光热、压缩空气、飞轮等储能新业态,推动新型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各类场景成熟应用,切实提升电网对新能源接入消纳能力。根据全区新能源项目推进、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需求,制定实施储能年度建设方案,进一步整合优化储能布局和建设时序,促进新能源与储能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

来源:太阳能发电网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